



【摘 要】目的:探討伴侶參與目標執(zhí)行理念的多維度照護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感知壓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將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初診2型糖尿病的38例患者納入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將2021年7月1日~2023年1月31日初診2型糖尿病的42例患者納入觀察組,采用伴侶參與目標執(zhí)行理念的多維度照護模式。比較兩組干預前后感知壓力[采用壓力知覺量表(PSS-14)]、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測定量表(SDSCA)]、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及生活質(zhì)量[采用生活質(zhì)量評估量表(WHOQOL-BREF)]。結果:干預3個月后,兩組SDSCA、自我效能感及WHOQOL-BREF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5);干預3個月后,兩組PSS-14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結論:伴侶參與目標執(zhí)行理念的多維度照護可降低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感知壓力,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2型糖尿病;伴侶參與目標執(zhí)行理念;多維度照護;感知壓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
中圖分類號:R473.58"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21.024"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21-0083-04
2型糖尿病作為代謝性疾病,其核心特征在于胰島素的分泌量不足或伴有胰島素抵抗現(xiàn)象,引發(fā)血糖水平異常升高。此病癥不僅是導致視力喪失、終末期腎臟疾病及非外傷性肢體截除等嚴重后果的關鍵因素,還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有研究顯示,糖尿病一經(jīng)確診,患者應及時接受糖尿病血糖控制等相關健康教育,在藥物血糖控制的基礎上針對其飲食、運動及血糖監(jiān)測等開展管控性干預,能降低患者血糖、調(diào)節(jié)機體血脂并改善日常飲食行為[2]。糖尿病患者在院治療時間較短,但病程較長且難以治愈,更多表現(xiàn)為患者院外自我管理,而常規(guī)護理多注重患者院內(nèi)的治療,難以滿足部分患者延續(xù)性護理需求,加之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對此類疾病認知較匱乏,且在飲食運動、用藥等方面執(zhí)行情況欠佳,自我管理能力差,血糖控制效果普遍較差[3]。伴侶參與目標執(zhí)行理念的多維度照護指在患者的自我管理過程中為其設定與疾病相關的預期目標,依據(jù)患者的執(zhí)行情況給予相關獎懲措施,并鼓勵伴侶與患者一同參與,共同協(xié)作完成既定的客觀目標要求,以達到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能力水平的提升。本研究旨在探討伴侶參與目標執(zhí)行理念的多維度照護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感知壓力、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初診2型糖尿病的38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將2021年7月1日~2023年1月31日初診2型糖尿病的42例患者納入觀察組。納入標準:①符合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4]者,具備典型“三多一少”臨床特征,患者隨機血糖>11.1 mmol/L或其空腹狀態(tài)血糖>7.0 mmol/L;②首次確診2型糖尿病并于我院接受治療;③具備基本溝通能力及自理能力者;④已婚且配偶健在者;⑤充分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伴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②有胰島素用藥禁忌證者;③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功能受損或衰竭者;④惡性腫瘤者;⑤伴全身性嚴重感染者。觀察組男22例(52.38%)、女20例(47.62%),年齡(56.83±8.48)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28.57%),高中20例(47.62%),大專及以上10例(23.81%)。對照組男21例(55.26%)、女17例(44.74%),年齡(58.05±5.96)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28.95%),高中18例(47.37%),大專及以上9例(23.68%)。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住院期間對患者展開飲食運動、用藥指導、血糖自我檢測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時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囑患者按時于院內(nèi)糖尿病專科門診復診等。隨訪時間為3個月。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伴侶參與目標執(zhí)行理念的多維度照護。參照2013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5]針對患者的心理、飲食、運動、藥物及院外護理等維度制訂相關干預措施并為患者設定預期目標,具體方案如下。①心理及疾病知識干預:引導患者及家屬改變對糖尿病的消極看法,接納現(xiàn)狀并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應對疾病。初診糖尿病患者基于疾病周期長、癥狀復雜且長期反復、不易根治的特點,易導致焦慮等負性情緒。針對此類問題,護理人員應主動與其交談,了解其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為患者發(fā)放糖尿病宣傳手冊,重點講述情緒對疾病治療的重要作用,幫助其緩解長期焦慮的狀態(tài),同時鼓勵伴侶進行陪伴,給予相應的情感支持。②飲食:以維持或者低于理想體質(zhì)量為佳。依據(jù)家屬提供的患者個人偏好及身高、體質(zhì)量等基本信息共同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飲食方案。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和營養(yǎng)情況確定其每日熱量補給和膳食分配結構。如患者每日熱量分配應根據(jù)早、中、晚1/3進行分配等。同時每日應保證碳水、蛋白質(zhì)等營養(yǎng)元素搭配,食材選擇多樣化,確保患者可有效堅持。③運動:以預防低血糖為主,根據(jù)其伴侶所提供的患者基本信息結合病情共同為患者選擇輕、中或重強度的鍛煉計劃,鼓勵家屬督促或協(xié)作,每日用餐1 h后進行,1~2次/d,每次30~60 min。④藥物:按時按量用藥,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降糖藥及注射用胰島素等藥物的功效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指導患者對胰島素筆的使用,內(nèi)容包括胰島素注射部位、劑量及更換、方法及時間和保存等。囑家屬督促患者遵醫(yī)囑用藥,避免患者隨意加量或減量而導致不適,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即刻告知醫(yī)護人員處理。針對饑餓、出汗、心悸、乏力等低血糖反應,家屬可協(xié)助患者口服糖水或告知醫(yī)護人員為其注射葡萄糖注射液緩解。同時應囑患者及家屬外出時隨身攜帶糖類食物預防。⑤出院及隨訪:出院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告知其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為長期過程,出院并不表示病情的痊愈,還需漫長的自我管理堅持,囑其按時復診,同時告知其血糖檢測儀器的使用方式及理想血糖范圍(空腹血糖lt;6.1 mmol/L,餐后2 h血糖lt;7.8 mmol/L,糖化血紅蛋白lt;6%),患者出院后由護理人員定期隨訪,每個月2次,鼓勵其堅持個人飲食運動等計劃,確保其每日血糖的檢測,一旦發(fā)現(xiàn)血糖異常,立刻與醫(yī)院進行檢查,并調(diào)整計劃。隨訪時間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感知壓力: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利用壓力知覺量表(PSS-14)[6]對兩組感知壓力進行評估,該量表共含應對能力知覺和壓力知覺2個維度,總評分范圍為0~56分,評分越高提示其感知壓力越高。②自我管理能力: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利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測定量表(SDSCA)[7]對兩組進行評估,該量表共含飲食控制、運動加強、血糖監(jiān)測、遵醫(yī)用藥及足部護理5個維度,分值范圍為0~7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強。③自我效能感: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利用一般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8]對兩組進行評估,該量表分為飲食(6個條目)、藥物(3個條目)、血糖監(jiān)測(4個條目)、高低血糖的預防處理(4個條目)、運動(4個條目)及足部護理(5個條目)6個維度,各維度均計分1~5分,總分范圍為26~13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強。④生活質(zhì)量: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利用生活質(zhì)量評價量表(WHOQOL-BREF)[9]對兩組進行評估,該量表共含心理、生理、環(huán)境和社會關系4個方面,各維度得分范圍均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生活水平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組間所得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不同時間PSS-14評分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SDSCA評分比較 見表2。
2.3 兩組干預前后一般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3。
2.4 兩組不同時間WHOQOL-BREF評分比較 見表4。
3 討論
良好的血糖水平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護心血管、神經(jīng)和腎臟功能,對糖尿病患者至關重要,臨床建議通過多種方式控制血糖,包括均衡飲食、規(guī)律運動、定期監(jiān)測血糖、遵醫(yī)囑合理用藥等。初次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面臨糖尿病認知不足的問題,這直接導致其在遵醫(yī)囑用藥及日常健康管理的依從性較低,此外,由于缺乏對飲食控制的重視,未能有效規(guī)避不良飲食習慣,進而引發(fā)血糖水平頻繁波動,不利于疾病穩(wěn)定控制與管理。而糖尿病控制不良不但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等并發(fā)癥,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心理和經(jīng)濟等負擔,導致其生活質(zhì)量下降[10]。故針對此類患者,在積極指導其用藥的基礎上,還需加強健康教育。
伴侶參與目標執(zhí)行理念的多維度照護旨在通過明確設定預期成就目標,并配套實施相應激勵與約束機制,以正面激勵與適度調(diào)整策略促進患者及伴侶的協(xié)同合作,完成既定客觀目標[11]。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個月后,兩組PSS-14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分析原因:該模式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因素就疾病知識、病情進展等進行積極疏導,同時鼓勵家屬給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改變其對疾病消極看法,接納自身所處現(xiàn)狀并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應對疾病,有效降低患者知覺壓力,減輕心理負擔感受。此外,有研究認為,積極的自我管理行為對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水平有積極意義[12]。本研究顯示,干預3個月后,兩組WHOQOL-BREF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5),提示該干預模式可有效改善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其原因可能在于,該模式針對患者治療過程中所涉及的需求均制訂了相應計劃,保證護理的連續(xù)性,有效促進其自我管理行為改變,改善了生活質(zhì)量。夏章等[13]研究認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其生活質(zhì)量水平呈正相關,高管理能力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優(yōu)于低管理能力者,與本研究一致。
綜合性評估患者的自身情況并對其進行糖尿病專科教育,強化家屬的同步教育及支持,有助于充分發(fā)揮家屬監(jiān)督陪伴作用,改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及血糖水平[14]。本研究中顯示,干預3個月后,兩組SDSCA、自我效能感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5),提示該模式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推測其原因可能在于該模式除強化疾病心理等方面宣講外,還與家屬共同針對飲食、運動、用藥指導和院外延續(xù)性護理制訂相應干預措施,促進患者均衡膳食、自律性運動及血糖檢測,且院外延續(xù)措施也為患者及醫(yī)護人員建立了有效溝通渠道,了解初診患者的病情變化并解決,進一步提高其治療積極性,改善糖脂代謝狀況及血糖水平,在有效時間內(nèi)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
綜上所述,伴侶參與目標執(zhí)行理念的多維度照護可有效降低患者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的感知壓力,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質(zhì)量。
參 考 文 獻
[1] 王瑞環(huán),孫小健,王永海.三位一體新型居家護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體重指數(shù)和血脂水平及飲食行為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0,17(23):177-180.
[2]黃靜一,江仁美,楊帆,等.個案管理整合家庭護理在初診2型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20,28(8):607-610.
[3]杭菲,彭巧君,趙艷君,等.全面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價值及對患者負面情緒的影響[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1,37(2):398-400.
[4]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13,36(S1):67-74.
[5]陸菊明.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更新要點的解讀[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10):865-869.
[6]鄧青龍,胡若瑜,王繼偉,等.壓力知覺量表應用于癌癥生存者的效度和信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8,32(1):15-20.
[7]林瓊艷,嚴晉華,鄭雪瑛,等.中文版成人1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的修訂及檢驗[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19,35(5):378-382.
[8]萬巧琴,尚少悔.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17):1589-1590.
[9]賀伶,武彥昭,張?zhí)m,等.WHOQOL-BREF量表評估喉癌患者兩種術后生存質(zhì)量的比較[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2(10):1154-1156.
[10]楊九芳,黎艷,盧曰文,等.同型半胱氨酸聯(lián)合Framingham評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預測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7):1580-1583.
[11]王黎霞,張利娟,邢偉.伴侶參與目標執(zhí)行理念的多維度照護在人工流產(chǎn)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20):86-88.
[12]張彥,朱經(jīng)譜,范冠華.社區(qū)糖尿病患者線上健康信息搜尋行為與自我管理及生活質(zhì)量關系[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22,23(9):658-663.
[13]夏章,姜瑩瑩,毛凡,等.中國六省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2年隨訪生存質(zhì)量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22,38(3):285-290.
[14]尹星琪,張鐵強,趙冬,等.強化血糖健康教育對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心理狀態(tài)的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20,36(12):1156-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