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內容分析
《松鼠》是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總共分為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開篇點題,直接介紹松鼠是一種乖巧、可愛的動物,并言簡意賅地介紹了它的外貌特點;第二、三自然段介紹了松鼠的行動特點;第四自然段著重描寫松鼠是如何建造居所的,以及居所的特點;第五自然段介紹松鼠的生育及毛發生長、脫落和自我清潔情況。
二、教學目標
1.了解松鼠的外貌特點和生活習慣。
2.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本文的說明方法,能用自己的話闡述描寫順序。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讓學生掌握觀察方法。
四、教法分析
《松鼠》是一篇說明文,學生閱讀過程中容易產生“觀看科學頻道”的感覺,運用恰當的方式導入新課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探知欲。另外,教師可以補充一些視頻或猜謎資料,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他們的心,從而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主題
師:上新課之前,我們一起來猜個謎語。
(師出示謎面:像鼠卻又尾巴大,家里從來沒有它,山上安家它喜歡,爬山上樹本領大。請猜一種小動物!)
學生思考后給出謎底:松鼠。
師:同學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謎底。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山林中的小精靈吧。
(教師板書:“松鼠”,并播放簡短的視頻文件引導學生賞析)
師:視頻中的松鼠有什么特點呢?你們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生A:松鼠有著大而明亮的眼睛,長長的睫毛,個子比較嬌小,稱得上是“山中精靈”。
師:除了剛才這位同學說的,松鼠還有很多別的特點哦,快來一起走近可愛的小松鼠吧!
(設計意圖:導入趣味謎語并啟發學生大膽猜測,能引起學生對課堂的關注,激發他們主動完成學習任務,為教師順利開展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作準備。)
(二)初讀課文,梳理文本
師:接下來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并在旁邊做好注音。
(學生邊讀邊作批注)
師:準確認知生字并弄懂字義是學好一篇課文的基礎,你們在預習這篇課文時,發現了哪些生字?
(學生自讀課文并找出生字,分小組進行匯報。)
師:這篇課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生:總—分結構。
師:為什么說是總—分結構呢?你們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探討、分享各自的觀點。)
生G:第一自然段總說松鼠是一種外表可愛、動作靈敏的動物,第二自然段則著重描述它的活動范圍以及生活規律。
生K:第三自然段講松鼠的機警與靈敏,第四自然段主要通過建造“房屋”來說明松鼠是一種聰明、勤勞的小動物。
生Z:最后一個自然段敘述了松鼠的產仔情況。
師總結:所以全文是按照總—分的結構對松鼠的不同方面進行了描述,是一篇說明文。
(設計意圖:梳理生字,弄清楚文本的大致意思,能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巧,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三)回顧課文,啟發反思
師:相信在之前的預習環節中,你們都認真閱讀過這篇課文。接下來,你們回憶一下課文的內容,想一想文本主要從哪些方面描寫松鼠?
(學生獨立思考后將答案寫在草稿紙上。)
生B:第一自然段開篇點題,直接介紹松鼠的乖巧、可愛及它的外貌特點。作者用直白的描述方式,讓松鼠的形象躍然紙上。
生C: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介紹了松鼠的行動特點。如它經常在高處活動,像飛鳥一樣住在樹頂上;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樹上的窩里跑出來躲在樹枝底下。
生D:第四自然段著重描寫松鼠是如何建造居所的。如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蘚扎起來,然后把苔蘚擠緊、踏平。
生F:第五自然段介紹松鼠的生育及毛發生長、脫落和自我清潔情況。
師:經過你們的梳理,這篇課文的結構、脈絡變得清晰多了。接下來請你們根據剛才所說的,完成思維導圖的填充。
(教師出示思維導圖,學生填充。)
師:你們認為這篇課文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生G:(經過認真思考和總結后給出答案)作者透過這篇課文要告訴我們,松鼠是一種外表可愛、身材嬌小、動作靈敏、聰明勤勞的動物。
(設計意圖:以教師的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可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印象,形成閱讀能力及思維能力。)
(四)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師:課文中哪些句子體現了松鼠的“美”?
生P:“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尾巴。”“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蘚編扎起來,然后把苔蘚擠緊、踏平?!?/p>
生O補充:第一組句子體現了松鼠的外在美,第二組句子體現了它的內在美。
師:是的。松鼠“外貌漂亮、心靈手巧”,正因如此,它才被稱為“森林小精靈”。
師:誰能有感情地讀一下這些優美的語句呢?
(生B自告奮勇大膽嘗試。朗讀結束后,教師隨機選擇學生進行評價。)
師:現在請你制作表格并用自己的話說說松鼠的特點??梢哉f給同桌聽,也可以說給前后桌的同學聽。
(學生制作表格,見表1)
師:大家最喜歡這篇課文中的哪些段落?為什么?
生A:我最喜歡第一段對松鼠外貌的描寫。作者運用直觀的方式描寫松鼠,讀完這一段,腦海中立馬就能浮現出一只漂亮、活潑、敏捷的松鼠。
生B:我喜歡第四自然段,這個部分主要描寫的是松鼠是如何搭窩的。作者寫得很詳細,他可能親眼見過或從視頻中看到過松鼠搭建房屋,所以寫得很生動。我覺得寫動物類作文時,可以模仿他的方法。
(設計意圖:細讀課文能讀出文本背后的深意,感受語言或文章結構獨特的美。學生在認真品味中還能促進自身思維能力的發展。因而“詳細地讀”對語文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五)迎接來客,知識拓展
教師播放剪輯視頻:小松鼠們在樹林中自由自在地穿梭著,有的忙著儲藏食物,有的則在快樂地玩耍,還有的正帶著幼崽學習如何跳躍。此時的森林里儼然成了松鼠的王國,在這群小精靈的點綴下,森林里充滿了生機。
師:如果你是當地的居民,遠方的朋友要來找你玩耍,你決定和爸爸媽媽一起帶大家“拜訪”松鼠,此時你會怎樣介紹它們呢?
生Y:松鼠有著靈活的前肢,它能用“雙手”拿起食物遞進嘴里,這一點和我們人類非常像。
生H:白天,強烈的陽光照射時,松鼠不喜歡出來玩耍,它們更愿意在樹洞里乘涼,吃自己收集的食物。
生U:松鼠的尾巴不僅漂亮,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松鼠在樹上盡情跳躍的時候,尾巴可以讓它們很好地保持平衡,從而不會從高處摔下來。另外,當松鼠從高處下降的時候,尾巴還可以像降落傘一樣,讓它們輕松落地,不會受傷。
生J:松鼠很擅長且喜歡建造巢穴,我在預習中查到的資料顯示,每只松鼠都有好幾個巢穴。這就跟我們人類一樣,有能力的情況下都會多買幾套房。
生D:松鼠有著尖銳的門牙,它能靠著這幾顆牙咬開堅果的硬殼,足見它的牙口很好。
師:相信聽了你們的描述,遠方的朋友一定能收獲很多有趣的知識。你們除了可以介紹松鼠的特點,還可以向他們分享一些有趣的照片哦。
(設計意圖:以向遠方的朋友介紹松鼠為話題,引出知識拓展環節,這樣既能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又能在課外拓展活動中夯實基礎,獲取豐富有趣的知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
(六)課外拓展,練習表達
教師出示一段課外書籍中描寫松鼠的文字,帶領全班學生共同賞析,在品鑒中分析寫作特點、寫作方法,并模仿范本介紹另一種小動物。
聰明的小松鼠
松鼠比老鼠還要有“腦子”,它們會想盡各種方法獲取食物,比如說摘取板栗。你別看板栗香脆可口,其實,它沒有成熟時,滿身長著刺呢!可是,松鼠還是有辦法摘取到。它們先用鋒利的牙齒咬碎它的外殼,然后再搬回去。它們可不是一個個地搬,而是像倉鼠那樣都塞嘴里,鼓鼓囊囊的,然后再運回家。
松鼠藏東西也有一手。它們不會像老鼠一樣直接塞到家里,而是放在野外,而且一定是很隱蔽的地方,如草叢里,或埋在泥土里……
(學生嘗試自主分析)
生L:上面這段文字,用動作描寫和對比的方法說明松鼠是一種聰明的動物。
生K:上面這段文字,語言簡潔,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恰到好處地說明了松鼠的特點……
(設計意圖:教師引入文字材料,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后分析寫作特點,在培養學生概括、分析能力的同時,提升其思維品質。后期的模仿寫作,可促進學生寫作質量的提升。)
六、教學反思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作者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介紹了松鼠的外在特點和內在品質,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他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精心設計了激趣導入,引出主題;初讀課文,梳理文本;回顧課文,啟發反思;細讀課文,深入理解;迎接來客,知識拓展等環節。通過層層遞進、逐步講解的方式,教師既夯實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時,我也發現了一點不足之處,就是整個課程的“趣味性”較少,因此難以吸引一部分學生的注意力。今后,我會對此加以改進。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成縣葆真小學)
編輯: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