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材解讀
“體檢中的百分數”作為青島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核心內容,建立在學生已掌握的整數、小數、分數知識基礎之上,為學生揭示了百分數的深刻內涵與廣泛應用。百分數不僅是一個數學符號,還是用來量化描述兩個數之間比例關系的工具,尤其強調了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關系。這種關系與分數息息相關,因此,教材選擇從分數表示關系入手,為學生搭建起由已知到未知的橋梁,使他們在理解百分數的過程中能夠自然地感受到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延續。此外,教材并未止步于百分數的理論學習,而是深入挖掘了百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引入豐富的實際案例和素材,如近視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等,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百分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作用,進而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實用性和價值。這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百分數概念的理解,還能夠激發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熱情,為學生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使學生深刻理解百分數的概念,學會正確讀寫百分數,并能熟練地將百分數、小數和分數進行互化。
2.在探索百分數與小數、分數互化方法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緊密聯系,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發展數感。
3.通過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驗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
三、學情分析
在教學“體檢中的百分數”一單元時,學生普遍對百分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顯得不夠熟練。部分學生能夠正確計算簡單的百分數問題,但對于復雜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不足。針對這些情況,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設計貼近生活的情境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百分數的理解和應用。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百分數的核心意義,并能夠應用它解答關于“一個數相對于另一個數所占的百分比”的實際問題。
難點:深入理解和領會百分數這一數學概念的本質和內涵。
五、教學過程
(一)百分數的意義及讀寫
1.情景導入
教師首先展示三所小學六年級學生視力情況統計表(見表1),然后提出問題:“如何比較哪個學校六年級學生視力情況更好?”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可能的比較方法。
2.探究新知
(1)探究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首先,教師讓學生獨立計算每個學校近視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并將結果以分數形式記錄下來:希望小學:a=36÷144=,光明小學:b=27÷150=,向陽小學:c=24÷120=。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數,并提問是否方便直接比較。學生通過探討、交流,提出多種方法,包括:將分數通分后再進行比較,將分數轉換為小數進行比較。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這些方法的優缺點,并引導他們思考是否有更簡潔的方式。
生2:我認為可以把分數先化成小數,再對其進行比較。a=0.25,b=0.18,c=0.2,0.25>0.2>0.18。即a>c>b。
生3:通過以上兩種方式,我們可以得出同一個結論:希望小學六年級學生視力情況最差,光明小學視力情況相對較好。
師:接下來,同學們說一說哪種方法更便于統計和比較。
生:轉換為小數的方法更直觀,容易理解,但可能會引入舍入誤差。而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即百分數,具有直觀性和精確性,可以直接比較分子的大小,從而判斷比例的大小。
(2)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
首先,教師詳細解釋百分數的意義,即: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教師可以通過具體例子進一步解釋百分數的意義,如25%表示希望小學六年級近視人數占總人數的四分之一,或者每100個學生中有25個是近視的。
其次,教師教授百分數的寫法,即在分子后加百分號“%”,如25%,30%,55%等。
再次,教師教授百分數的讀法:先讀百分號,后讀分子。例如,25%讀作百分之二十五。隨即教師可以給出幾個百分數讓學生練習讀法,如48%,70%等。
最后,教師組織學生自主練習,具體可以設計一些與百分數相關的題目,如將下列小數轉化為百分數:0.3,0.75,0.08等。學生獨立完成題目,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完成后,教師核對答案并講解錯誤的地方。
(二)小數、百分數、分數間的相互轉化
1.小數化百分數
首先,教師提出挑戰,要求學生將小數轉換為百分數。學生獨立嘗試后,小組內討論轉換步驟(見圖1)。每組選出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聽取匯報,肯定正確方法,補充或糾正錯誤。
師:(出示課件)把0.27和3.2轉換為百分數。
生:先化成分母為10、100等的分數,再簡化。
師:小數轉百分數的分母是多少?如何變為100?
小組討論后,代表發言:
0.27=27%
3.2=320%
①小組討論轉化方法。
②小數化百分數的步驟是什么?
(先化成分母為100的分數,再化為百分數。)
③3.2如何化為分母為100的分數?依據是什么?
(依據分數基本性質)
④觀察小數轉化為百分數的變化。
生:小數點右移兩位,加百分號。
2.百分數化分數
教師提出問題,詢問學生如何將百分數轉換為分數,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嘗試將百分數轉換為分數,教師在課堂上巡視,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完成后,學生分享他們的轉換方法,教師對學生的方法進行點評,并提供額外的指導和建議。
師:接下來,我們要探討如何將百分數轉換為分數。讓我們基于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思考這個問題。
師:(出示投影片)你們能把29%和25%化成分數嗎?
生1:我們可以直接將百分數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然后再進行化簡。
生2:對于29%,我們可以直接寫為。
生3:對于25%,我們可以寫為,因為25和100都可以被5整除,所以我們可以約分得到。
3.百分數化小數
教師出示一些百分數,9%,0.7%,138%,要求學生小組討論如何將這些百分數轉換為小數。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并嘗試總結轉換步驟:(1)去掉百分號(%)。(2)將剩下的數中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然后進行班級匯報(見圖2)。最后,教師出示一系列百分數,如57%,12%,6.7%,并要求學生迅速將它們轉換為小數。學生獨立完成這些練習,然后與同伴交換答案以進行檢查和討論。
(三)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
教師借助多媒體出示情境圖:“每學期一次的健康體檢又開始了,六年級(3)班的學生在班主任李老師的帶領下進行體檢。醫院的大姐姐醫生負責體重測量。”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并提問:“根據圖中的信息,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嗎?”預設學生提問:“男生體重合格人數占總人數的幾分之幾?”“男生體重合格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之幾?”在此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對比兩個問題,討論它們的異同。如學生回答:“相同點是兩個問題都是求男生體重合格人數和男生總人數之間的關系;不同點是一個用一般分數表示,一個用百分數表示。”對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表揚,并引出本節課的主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用百分數來描述這種關系。”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本內容,嘗試理解如何計算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學生根據自學內容,嘗試計算男生體重合格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教師在學生計算過程中巡視,給予適當的指導,然后讓學生上臺展示計算過程和結果,如:21÷24=0.875=87.5%,答:男生體重合格人數占總人數的87.5%。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教師首先應給予肯定,并補充講解:“合格人數占總人數的87.5%,也可以說合格率是87.5%。合格率是一個百分數,它表示合格數量占總數量的百分之幾。”然后教師呈現公式:合格率=(合格數量÷總數量)×100%,并講解公式的含義和應用方法。最后,教師可以提出拓展性問題,如:“除了合格率,你們還能想到哪些類似的用百分數來描述的關系?”以此鼓勵學生課后思考并嘗試用百分數描述更多的生活現象,如出勤率、優秀率等。
六、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通過引入三所小學六年級學生視力對比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計算、討論和交流逐步理解了百分數的概念及其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班級匯報等形式,在相互交流中發現了不同的解題策略,這種互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特別是在分數與百分數、小數與百分數之間的相互轉換活動中,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更加深刻地掌握了轉換技巧,并理解了各種數形式之間的聯系等。然而,教學中也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如部分學生在將分數轉換為百分數時仍顯得不夠熟練,說明對分數的基本性質掌握不夠牢固,今后需要在教學中加強分數基礎知識的鞏固。
總的來說,本次教學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在掌握百分數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了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在未來教學中,我將繼續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優化教學設計,引導學生走進更廣闊、絢麗、多彩的數學世界。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市諸城市繁華小學)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