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是當下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勢,怎樣設計整本書閱讀,打造順暢、高效的閱讀推進課是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的課題。本文以《神筆馬良》整本書閱讀推進課教學設計為例,展開具體實踐探索,反思教學不足,提出改進措施。
一、《神筆馬良》整本書閱讀推進課教學設計實踐
《神筆馬良》是小學二年級“快樂讀書吧”里面的必讀書目,整個故事圍繞“神筆”來描寫,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加入閱讀。我認為這個故事吸引人之處在于:一是馬良是個小孩,與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差不多,都有一個畫家夢。二是馬良的這支筆很神奇,能將畫出來的東西變成實物,這符合小學二年級學生的想象力,因為他們也都想擁有一支神筆,想畫自己喜歡的書包、最愛的美食、可愛的老師等。三是馬良的神筆幫助貧苦人民,懲治貪財大官,反映出馬良是一個善良、聰明的孩子,應對事情思路清晰,不慌不忙,這是小學二年級學生應該學習且具有的基本品質。因此,我從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閱讀興趣、自我認知等方面出發,設計了如下推進課。
(一)教學目標
借助推進課培養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興趣,掌握閱讀整本書的方法;讀完這本書后能清晰、流暢且準確地講故事給別人聽;通過閱讀把握書中的人物特征,學會仿寫。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帶領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分析馬良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推進課程發展,完成寫作訓練。
(三)教學推進過程
▲第一步:內容導入——引出故事
師:同學們都讀過哪些故事書?為什么?
生:我喜歡讀《小豬唏哩呼嚕》,我喜歡書中名字叫唏哩呼嚕的小豬,因為他喜歡冒險,非常聰明,還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大俠。
生:我喜歡讀《七色花》,我喜歡里面的主人公珍妮,因為她是一個善良、關心家人的小姑娘。
生:我喜歡讀《穿鞋子的貓》,因為我家里也養了一只貓,我喜歡和貓一起玩,穿著鞋子的貓很可愛。
生:我喜歡讀《米小圈上學記》,因為我感覺米小圈非常有意思,就和我們現在上學和生活的狀態差不多。
師:那么你們讀過《神筆馬良》嗎?
生:我讀過了,我喜歡馬良的神筆,因為我也想有一支神筆,畫出我自己喜歡的東西。
生:我也讀過《神筆馬良》,我感覺里面的貪官太壞了,威脅馬良畫金山,但最后被馬良困住,馬良很厲害。
生:我也讀過《神筆馬良》,我喜歡“馬良三夢”這一段,原來馬良得到神筆后發生的故事都是馬良做的夢。
……
師:大家非常棒,下面我們來探索一下這篇故事《神筆馬良》。
(設計意圖:本環節采用師生對話的方式進行導入,幫助教師摸清楚學生的基本閱讀情況,然后導入本節課整本書閱讀的書目。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新課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步:游戲活動——分享體驗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學生自主閱讀《神筆馬良》的情況,教師組織了“快問快答”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通過積極回答問題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回答正確的學生將得到小紅章一枚,印到語文作業本上,后期可以兌換小禮品。
問題一:馬良向畫師求筆得到了嗎?
生:沒有得到,他被畫師攆出去了。所以,馬良下定決心要學習畫畫。
問題二:馬良的神筆是誰送給他的?
生:是一個留著白胡須的老人,這個老人叮囑馬良要好好用這支筆。
問題三:莊園主開始時讓馬良給他畫什么?
生:莊園主貪婪、霸道,要求馬良畫金元寶,馬良直接拒絕了,并被關到了馬廄里。
問題四:馬良是怎樣逃出來的?
生:馬良畫了一個梯子,順著梯子翻墻逃走了。
問題五:財主騎馬追馬良時,馬良畫了個什么?
生:馬良畫了一張弓和一支箭,用弓箭射中了財主的馬。
問題六:馬良逃到一個小鎮上,他是靠什么換錢的?
生:靠賣畫,但是不讓畫變活,因為他畫的畫都是缺胳膊少腿的。
問題七:馬良在小鎮上畫了幅什么畫轟動了全鎮子?
生:畫了一只缺少眼睛的白鶴,但是不小心滴了一滴墨水,卻點活了白鶴,并飛走了。
問題八:馬良被皇帝抓走后,滿足他的愿望了嗎?
生:沒有,因為馬良知道他是個壞皇帝,畫的時候沒有按照皇帝的要求去畫。
問題九:皇帝拿到馬良的神筆后,他能畫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嗎?
生:不能,他太貪婪了。
問題十:馬良被放出來后,他又是如何應對皇帝的?
生:他先畫了一棵搖錢樹,但搖錢樹在大海里,又畫了一條船,皇帝乘船去有搖錢樹的島上,結果馬良畫出了大風大浪,將船掀翻,沉到了海底。
(設計意圖:教師設計問題,學生快速搶答,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很高,有助于教師更加充分地了解其自主閱讀的能力,方便后面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開展。)
▲第三步:閱讀推進——走進《神筆馬良》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整本書閱讀,教會學生掌握閱讀整本書的技巧。
1.讀封面
師:我們先來看一下《神筆馬良》的封面,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我們拿到書后要先看封面,通過讀封面了解書名、作者、出版社、故事的主人公。
(多媒體圖文展示“關于作者”)
關于作者:洪汛濤是20世紀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也是一位童話理論家,他用畢生的精力研究和創作兒童文學,為我國兒童文學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設計意圖:讀好一本書就需要從封面入手,深入了解作者。要想提升學生整本書的閱讀能力,教師就需要從小培養他們正確解讀封面的習慣。)
2.讀目錄
師:我們翻開第1頁,映入眼簾的是目錄,會讀目錄是讀好整本書的基礎。通過讀目錄,我們能夠掌握很多信息,如對應的故事頁碼、故事內容等。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本書的目錄吧!
在目錄中前面的數字是故事頁碼的開頭,后面的文字是故事的名稱。比如,“神筆馬良”這個故事是從第1頁開始到第二個故事開始的前1頁,也就是第1~16頁,如果我們想要針對這一部分去閱讀,就需要從第1頁開始,一直堅持讀到第16頁才能結束。同樣的道理,我們知道“馬良三夢”是在第17~35頁。所以,當我們拿到一本書后應先讀目錄,有了目錄明確閱讀頁碼。
我們了解了目錄之后,就需要猜測故事內容。
師:本書的第一個故事題目為“神筆馬良”,那我們就可以猜到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馬良,還有一個物品是“神筆”,你能猜一猜馬良和神筆之間的故事嗎?
學生開始紛紛討論。
教師緊接著提問:馬良是如何得到這只神筆的?他用神筆做了哪些事情?同學們,趕緊翻開書來,我們一起探索答案吧!
(設計意圖:目錄能引領學生的思維,教會學生看懂目錄是讀整本書的最基礎步驟。)
3.讀圖文
打開書之后,學生會看到有兩張清晰的插圖占據了兩頁,學生可能會在這兩個插圖上停留較長的時間,這時教師不應打擾學生,因為學生停留的時間正是他們思考的時間。當學生思考結束之后,教師再進行提問:“看到這兩幅圖,你猜猜會發生什么。”“你最想知道哪個插圖背后的故事?”用這兩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并選出一兩個學生進行課堂發言,聽一聽他們的真實想法。這個過程可以多給學生點時間,讓他們通過討論分析,獲得更多關于這個故事的信息,激發他們想要馬上深入閱讀這個故事的欲望。在學生討論與發言的同時,教師還可以穿插以下問題來設置懸念,方便教師順理成章地將這本書推薦給學生閱讀。
問題一:馬良用神筆行善作畫的事情被傳出之后,馬良先后被貪心的財主和皇帝抓去,要求為他們作畫,結果發生了什么?
問題二:馬良是個什么樣的人?
問題三:故事最后的結果怎樣?
(設計意圖:在封面、目錄、插圖以及教師層層遞進的問題指引下,學生讀這本書的欲望越發強烈,達到了預設的教學效果。)
4.做計劃
在學生躍躍欲試想要讀個究竟的同時,教師還要進行最后一步,即制訂閱讀計劃,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能力制訂閱讀計劃,并督促學生按照自己制訂的閱讀計劃完成閱讀任務。
(設計意圖: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閱讀整本書的好習慣。閱讀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通過制訂閱讀計劃對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毅力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第四步:寫作訓練——以讀促寫
閱讀是很好的鍛煉學生寫作的機會,是學生積累素材的主要來源,我們應借助每一次閱讀教學來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針對整本閱讀教學也是如此。從《神筆馬良》這本書閱讀教學來看,具體的寫作訓練可以設計如下。
師:我們已經讀完《神筆馬良》這本書,你是怎樣看待馬良這個人的?如果你是馬良,你會怎么做呢?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筆,你最想畫什么呢?
1.我心中的馬良
生:我心中的馬良是一個善良、淳樸、聰明、不畏強權的人,他具有堅持的意志力,一心想要畫畫,并不斷堅持,我要向他學習。
生:我心中的馬良是個小畫家,他的畫和實際物品非常像,要不然怎么能變成真的。
生:我心中的馬良足智多謀,充分利用好了手里的神筆,為大家謀福利,懲治貪財的財主和皇帝。
……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說一說閱讀后自己的人生感悟,因為馬良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學生只有讀懂了主人公才能深刻理解整本書的內涵,才能從馬良身上學到知識。本部分以學生發言的方式組織,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后面的仿寫奠定基礎。)
2.假如我有一支神筆
經過前面對“神筆”的憧憬和感情的醞釀,教師可以借此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我設置了如下仿寫句子的任務:
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一片干凈的海洋),讓(海洋生物來到這里安家)。
學生仿寫例句如:
(1)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一個大大的鳥巢),讓(無家可歸的小鳥們都有地方住)。
(2)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一個機器人),讓(媽媽不再為做家務而勞苦)。
(3)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很漂亮的學校),讓(我的同學都去那里上學)。
……
(設計意圖:通過仿寫句子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實現“我有一支神筆”的無限憧憬,從而起到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作用。)
3.如果我是馬良
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會結合自己的閱讀理解來進行思想表達,有的學生表達出“如果我是馬良,我會堅持幫助那些貧困的人們,幫助他們脫離貧窮”,這是一種樂于助人的高尚情操。有的學生表達出,“如果我是馬良,我會說服皇帝讓他做個好皇帝,為人民做實事”,這是一種大國情懷。還有的學生表達出“如果我是馬良,我會畫出無數的神筆,送給有需要的人”,這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他們總能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設計意圖:用“如果我是馬良”激發學生的內心感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波動,并站在馬良這一主人公的人物高度去審視自己,發揚品質,這部分設置有助于語文與德育的融合。)
二、教學反思
《神筆馬良》整本書閱讀推進課教學設計有亮點,也有不足。
1.很多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比較犯難,由于篇幅較長,講起來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其實整本書閱讀教學只要教師從頭到尾按照學生閱讀的思路和學生一起閱讀,就能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實現高效推進。本設計從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得知學生的閱讀情況,讀過哪些書目、了解哪些內容、對《神筆馬良》了解多少等,輕松達到了新課導入的目的。其實《神筆馬良》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他們通過看動畫片、聽老一輩人的講述、自己閱讀等渠道,都能說出大概內容。這篇教學設計簡單講就是帶領學生一起回憶這則故事,學生都會信心十足,積極發言和參與互動,營造的課堂氛圍更活躍。
2.由于二年級的小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缺乏有效的方法,教師將這一方法通過整本書閱讀《神筆馬良》來一一進行講解,設計了一套“讀封面—讀目錄—讀圖文—做計劃”的整本書閱讀步驟,為學生讀好整本書指引了方向。但在做計劃環節,由于很多學生自制力較差,雖然能做出計劃但是完成計劃中任務的效果較差,這需要教師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多加督促,幫助學生養成正確閱讀整本書的良好習慣,為以后的知識學習奠定深厚基礎。
3.大部分教師會將閱讀課與寫作課分開來講,小學二年級的閱讀課主要以課本上的課文為主,寫作課主要以看圖寫話為主,較少涉及整本書閱讀,以及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即使有以讀促寫的元素在內,也只是簡單地帶入,或者直接將寫作任務設計為課后練習,教師無法在第一時間給予反饋。而本節課的寫作訓練很好地與整本書閱讀教學融合在了一起,有訓練深度,也有訓練層次,這是本推進課教學設計的一大創新,在以后的常規閱讀教學中也需要繼續沿用。
4.本節課教學側重點在于教師問、學生答的教與學的活動,學生思維跳躍,在我預設的范圍內。但是在活動中缺少評價的環節,這是本節課的不足。我之后會對本設計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努力將多元化評價加入整本書閱讀教學推進課教學設計中,努力使《神筆馬良》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更加完善。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城西中心小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