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制訂教學框架,確定教學流程
立足ADDIE(指一套有系統地發展教學的方法)教學理念,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應當以單元結構性聯系為鏈接,在課前制訂教學框架,確定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在此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教學為例,教學框架劃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立足ADDIE教學理念,針對單元整體教學特色所設計。
二、根據教學流程,逐步實施教學
(一)課前:做好課前分析,夯實教學基礎
1.凸顯單元聯系,制訂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之前,學生早在一年級“認識鐘表”的單元學習中接觸了簡單的有關時間、時間表征的認識,并且經過實際探究對時間的讀法有了初步掌握。結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指示與要求,小學數學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目標可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三大維度進行細化制訂(如表1所示)。
2.整合單元結構,提煉單元鏈接
教師通過整理新課標以及《小學數學教師手冊》等內容,站在大單元教學視角,對“認識時間”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將大單元教學內容確定為“時鐘的基本認識”“時間單位的理解”“時間的讀法和應用”三大板塊。另外,結合小學數學一年級“認識鐘表”單元內容,結合上述所分析的結構聯系和教學目標,可提煉出單元教學的鏈接,即基礎與進階、內容深度遞進、實際應用連貫性(如表2所示)。
(二)課中:依照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
1.活化單元結構,提出核心問題
通過整理“認識時間”“認識鐘表”單元內容內部聯系,立足兩個單元的結構性聯系,教師在“認識時間”的單元教學中需要圍繞“認識鐘表”提出核心問題、子問題(如表3所示)。
2.外顯單元聯系,創新教學活動
(1)設計板塊活動
為了顯出“認識時間”和“認識鐘表”的外部聯系,同時凸顯“認識時間”單元內部知識的結構性聯系,該單元整體教學可圍繞三大板塊設計具有結構性聯系的教學活動(如表4所示)。
(2)創新活動形式
為了直觀呈現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操作步驟,體現素質教育改革推行的趣味教學理念,在此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認識時間”單元教學部分環節活動做出示范。
◆案例一:時鐘的基本認識
①舊知導入,激活回憶
師:大家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學習過“時鐘”,大家對“時鐘”還有哪些印象嗎?
生:時鐘能夠展示時間。
生:時鐘有秒針、分針、時針。
……
師:老師這里收到小明的一封求助信,他不小心將家里的時鐘掛件摔壞了,需要拼回原樣,你們能夠幫幫他嗎?(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破碎的時鐘”,鼓勵學生代表上臺將時鐘“復原”)
②動畫演示,感知轉化
師:小明非常感謝大家幫他修復時鐘掛件,那么大家通過這個時鐘掛件能夠讀出哪些信息呢?(引導學生讀出時鐘中的時間)
師:為什么大家出現了不同的回答?接下來老師帶大家一起學習時間。請看大屏幕中的動畫,大家能夠觀察出時鐘行走過程中的哪些規律?(動畫演示)
生:秒鐘在不停地走,很有規律,分針也在慢慢走。
師:那時針呢?時針不走了嗎?
生:時針走得太慢,肉眼看不出來。
師:大家能不能動動自己的小腦筋,看看秒針、時針走的規律有什么關聯?
生:秒針轉一圈,分針轉一格;分針轉一圈,時針轉一格;秒針轉一圈是60秒,分針轉一圈是1小時,時針轉一圈是12小時。
◆案例二:時間單位的理解
情境導入,加深認知:
師(多媒體展示“時間大冒險”):小明被“時間國王”選中參加“時間大冒險”,要求冒險完成后用信息交換寶石才能夠回到現實世界……旅途開始,小明踏入“時間王國”,首先迎接他的是“時間導師”——一位長著胡須的老時鐘,他告訴小明“時間王國”由小時、分鐘和秒這三個時間單位守護,而它們分別居住在王國的三個區域:小時谷、分鐘林和秒溪,小明要收集到由這三個單位授予的時間寶石,才能理解時間的真正意義。假如你是小明,你在“時間王國”的冒險中獲取了哪些信息?
生:時間由秒針、分針、時針組成,三者缺一不可。
生:秒針移動60格,分鐘移動一格;分鐘移動60格,時針移動一格。
……
◆案例三:時間的讀法和應用
①“時間”闖關挑戰
教師設計闖關游戲,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闖關挑戰(如表5所示),正確率高且耗時最短的小組獲得勝利。
②制作“一日計劃”
課后作業:五一勞動節馬上就要到來了,你將有一天時間去社區完成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你能否制訂出“勞動節志愿者服務活動時間計劃”,并且計算各個環節所需花費的時間?
(三)課后:做好自查自省,保障教學效果
1.教學不足
此次教學鏈接了小學二年級“認識時間”與一年級“認識鐘表”的單元內容,采用傳統教學法、游戲化教學法、信息化教學法等教學方式,從教學方式上呈現出多樣性。但是學生課堂表現仍出現以下兩點不足:第一,缺乏實踐操作;第二,單元內容鏈接性有待加強。
2.優化構想
針對上述教學不足,筆者在后續的單元整體教學中將從以下兩方面優化實踐:第一,強化學生實踐操作;第二,加強教學內容分析。就第一點而言,在之后的教學中,教師可針對課前導入、課堂教學兩大環節準備多樣的教具,如具體的實物拼圖等教具,在課前導入環節可鼓勵不同學生上臺操作教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第二點而言,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對時間的理解,加強對時間換算的感知,教師可準備實物教具,如真實的鐘表等,引導學生通過組裝、調試等活動感受鐘表的結構、工作原理等,通過撥動秒針、分針、時針感受其移動的規律,進而得出秒針、分針、時針移動的規律。結合此次教學實踐,筆者今后將繼續深耕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希望不斷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提升。
(作者單位:南寧市濱湖路小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