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人與人,還是人與物,都需要相互支持、相互溫暖,這是萬物的本性,也是萬物的需要。如屋子需要人住著它才會干干凈凈,有人的氣息,護人的同時被人養著,才會散發溫暖的氣息,人也需要屋子遮風避雨,才能不畏寒暑。《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篇短小卻深邃的文章,以簡單質樸的筆觸,講述了一個溫馨而動人的互幫互助、有求必應的故事。下面我們就品品這篇溫馨的小文章,是如何給我們帶來溫暖,并告訴我們生活中相互支持、抱團取暖的感人故事的。
一、相互支持的力量
人是群聚動物,不可能離開群體獨居,人在生活中是需要幫助與助人的,不管認識與不認識,有意或者無意。如小區里的清潔工,你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你,但是你能說他的工作與你的生活沒有關系嗎?試想如果小區的清潔工一天、一周、一個月不上班,小區的衛生會是怎樣一種情景,你的生活會有什么樣的變化?萬物也是一樣的,如果一間房子長久沒有人住它是不會快樂的,它不會永遠明亮、嶄新、干凈,它會以驚人的速度老去,墻面斑駁,門窗損壞,屋基坍塌;如果一棵樹長期沒人修剪,看似它釋放了天性自由生長,事實上它有可能會因為枝葉繁茂不堪重負,或因毫無約束地瘋長而不成材,成了障礙,被人早早地砍了去。反之亦然,《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的老屋也一樣,雖然它自身的支撐力并不強大,但是因為小貓需要在它的懷里過夜、老母雞需要在它的懷里孵小雞、小蜘蛛需要借助它的角落織網捕食吃等,它才是想倒總也倒不了,停在那里,一天又一天,春去秋來,花開花謝,它依然獨立,像一道風景。所以,人和物都是被需要的,并在需要中相互支持,這是自然規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會因一下子無所適從快速衰老,這就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經失去了價值,沒有為他人服務的能力了。我們也經常聽到,一個人努力掙錢還賬,或者努力干一件事情,等賬還完了,事情干完了,他原本精神抖擻、信心滿滿,一下子像泄了氣的氣球。所以,我們每一個人,不要以為你總是在為別人付出,其實你在為別人付出的同時也有相應的收獲,如精神上的滿足、財富上的滿足、自我認同感的增強等,這些都是在付出的過程中,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支持中實現的。就像《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的老屋一樣,因為與小貓、老母雞、小蜘蛛相互支持而屹立不倒。可見,相互支持就像是一座溫暖的避風港,因為有關愛、理解、幫助,所以不畏懼風雨的侵襲,并在相互幫助的力量的支持下總也倒不了,最后成了人們心中的一道風景。
二、相互溫暖的力量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通過老屋對小貓、老母雞、小蜘蛛的關愛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萬物之間的一種情感力量——溫暖,這種力量存在于任何事物間,只是經常被我們忽視。尤其是在這個充滿變化的世界里,我們都在尋找一個溫暖的港灣,一個可以讓我們感到安全、舒適、被愛的地方,而忽視了身邊的溫暖。老屋為小貓、老母雞、小蜘蛛提供了一個這樣的場所,給予了它們幫助和溫暖,也讓自己得到陪伴。我們來看文中的三個小故事,體會相互溫暖的力量。
第一個小故事:當老屋快要倒下的時候,來了一只在暴風雨的夜晚無處過夜的小貓。小貓請求它遲一天倒,因為它需要一個既能遮風擋雨,又能安心睡覺的地方。老屋答應了,為了小貓它又立了一晚上。這從表面上看,是老屋幫助了小貓,事實上它也幫助了自己。因為小貓需要它,所以它才堅持又立了一夜,這一夜它不是孤單地立著,而是有了貓的陪伴。這一夜小貓因為有了睡覺的地方而安心,老屋因為有了小貓的需要而有了再堅持一夜的力量和理由。
第二個小故事:老屋以為它再也不會被人需要了,它準備倒下時,又遇到了老母雞的求助。老母雞需要在老屋里孵蛋,請求老屋再堅持二十一天。老屋面對老母雞的請求,它答應了,又立了二十一天。這和前面的故事一樣,看似老屋在幫助老母雞,可是事實上,在老母雞孵蛋的過程中,老屋不但看到了老母雞的責任心、母愛,也感受到了生命孕育過程中的喜悅。尤其是當二十一天后,九只小雞從門板下面鉆出來時,快要倒下的老屋里充滿了勃勃的生機,這種生命像早晨的太陽,那樣明亮、鮮活,嘰嘰喳喳地叫著,充滿了生氣,讓老屋衰老的生命也充滿了活力,讓老屋又體會了一次生命充沛的力量感,這種力量叫溫暖,這種力量能感染人,也能影響自己。
第三個小故事:這次老屋想該倒下了吧?可是它又遇到了需要幫助的小蜘蛛,小蜘蛛求老屋再站一會兒,就一會兒,它實在太餓了。它想用老屋的角落織一張網,捕食一些飛蟲。老屋又沒有倒下,它等待小蜘蛛結網捕食,準備等小蜘蛛填飽了肚子它再倒下。可是,可愛的小蜘蛛它似乎“別有用心”,不管它是否填飽了肚子,它就是不走,還給老屋講起了故事,一講就講了很久很久,一天、兩天、一月、兩月、一年、兩年……直到現在,它還在給老屋講故事,老屋聽著小蜘蛛的故事,也一直沒有倒下。
讀到這兒的時候,讀者會不由自主地思考:是呀,到底是誰幫誰呢?如果沒有小貓那一夜的求助,老屋說不定早就倒下了。正因為有了小貓的需要,后來才有了老母雞的需要,再后來小蜘蛛的需要得以滿足。那么,到底是老屋幫助了小貓、老母雞、小蜘蛛呢,還是小貓、老母雞、小蜘蛛幫助了老屋?不管誰幫了誰,讀者在讀這三個小故事的過程中總會被一股溫暖、一股力量、一種感動縈繞著,這或許是作者慈琪寫這篇童話的深意,他就是要告訴人們——相互溫暖也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不但會影響每一個讀者,還會影響正在成長中的小學生,使他們在學習這篇課文的過程中學會支持、關心他人。
三、相互幫助的溫暖
在剛讀《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我們會被老屋助人為樂、有求必應的愛心和精神所感動。如,它在小貓求助時毫不猶豫地幫助小貓;在老母雞求助時又義不容辭地幫助了老母雞;在小蜘蛛需要幫助時也毅然決然地幫助了小蜘蛛等。文章的深意可不只是這一面,我們想象一下,小貓、老母雞、小蜘蛛在需要老屋的時候,老屋伸手幫助了它們的同時,還給予了它們戰勝困難的力量和希望。這畫面是溫暖的,情感也是真實的。不往深看,也不細想,就這表面顯性的、直觀的小故事也足夠令讀者感動,也足以溫暖讀者的心,讓讀者也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有了互幫互助的意識。但反過來想,這又何嘗不是小貓、老母雞、小蜘蛛怕老屋倒下,而找的一些理由呢?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媽媽為了幫助孩子成長,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本來是自己能干的事情,故意求助孩子,讓孩子幫忙。還有一些兒女,為了不讓退休的老人有空虛感、無用感,故意向老人“訴苦”,求“幫助”,讓老人發揮余熱的同時給老人自豪感、價值感。《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告訴我們,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相互支持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大樹在春天為小鳥提供棲息之地,而小鳥則在夏天為大樹唱出歡快的歌曲;螞蟻在冬天到來時抱團取暖,共同度過寒冷的季節;家庭成員之間的關愛和支持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這種相互幫助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人們過得更加幸福。
四、相互陪伴的美好
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萬物都相互陪伴著,共同演繹著一曲生命的贊歌。陽光、空氣、水、土壤,還有那無數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它們都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伙伴。陽光是大地的母親,她用溫暖的懷抱滋養著大地,讓萬物茁壯成長。空氣是生命的源泉,它無處不在,時刻陪伴著我們。水是生命的搖籃,它滋養著大地,哺育著萬物。土壤是萬物的溫床,它承載著生命的希望,孕育著無數的新生命。除了這些自然界的伙伴,我們身邊還有許多形形色色的動物和人類伙伴,他們陪伴著我們成長,給予我們關愛和支持。從清晨的鳥鳴到夜晚的星辰,從親人的擁抱到朋友的微笑,這些都是我們生命中美好的事物。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與小貓、老母雞、小蜘蛛之間也是一種各自所需的陪伴。這也是這篇小短文的價值與靈魂。陪伴不但是給他人力量,也是給自己溫暖,從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和諧和美好。就像小貓,它在接受老屋的幫助的同時,也在陪伴著老屋,讓老屋產生不立即倒下去的理由;就像老母雞,它也在接受老屋的幫助時,因為自己的需要讓老屋又立了二十一天;就像小蜘蛛,也在接受老屋的幫助時,讓老屋延續著生命。一個人之所以放棄自己,不只是自己對自己沒有了希望,而是身邊的人對自己沒有了需求,沒有了陪伴。老屋在幫小貓、老母雞、小蜘蛛的時候,它們成了彼此的依靠,你陪著我,我陪著你,過了一天又一天。試想:如果小貓在那個暴風雨的夜沒有找到棲身的地方會怎么樣,會不會受更多的苦甚至喪失生命?如果老母雞沒有找到孵蛋的地方,它的蛋是不是會被主人收了,它也就不會有九個孩子?如果小蜘蛛沒有地方結網捕食,它會不會挨餓。反過來,如果老屋不去幫助它們,它的生命是不是早就結束了,它早就坍塌成一堆黃土,經過人們的平整,沒有了蹤影。所以,需要絕不是單向的,陪伴也不是,在你伸手幫助別人的時候,你潛意識里的需要也在驅使著你,如那一刻你去幫助別人內心才會安寧,所以我們也需要時時提醒自己,我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對別人、對自己均是如此。
在這個世界上,萬物相互陪伴著,共同演繹著生命的贊歌。讓我們珍惜這些美好的陪伴,感恩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讓我們的心靈沐浴在愛的陽光下,我們才能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就像《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的小貓、老母雞、小蜘蛛與老屋,它們何嘗不是在互相幫助,互相陪伴呢?也正因為有了那種相互的陪伴和需要,才滿足了各自的需求,讓美好、幸福甚至生命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延續著。
五、相互信任的依托
是什么讓老屋如此堅固?是信任,是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潛在的信任感,這種信任讓彼此有了依托,也有了無私的愛和關懷。正是這種信任、依托的力量讓老屋在風雨中屹立不倒,也讓我們在生活中更加堅強。是的,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挑戰時,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噓寒問暖的關心,更是一種信任,這種信任如一股力量、一束陽光給我們溫暖,如同泉水一般源源不斷地給予我們力量。
試想,如果小貓在暴風雨的夜晚,找到老屋幫忙時,它不信任老屋,擔心老屋無法為自己遮風擋雨,那不但小貓得不到應有的庇護,老屋也會因為自己的無用而默默地倒下;如果老母雞擔心老屋因為衰老,隨時都會倒下砸碎自己的蛋,那不但老母雞得到不幫助,老屋也會因為老母雞的不信任,而對自己喪失信心,快速倒塌;如果小蜘蛛也擔心老屋隨時會倒塌的墻體壓壞自己辛辛苦苦織的網,使自己捕不到食物,那小蜘蛛同樣得不到應有的幫助,老屋也會因為自己一無是處而衰敗甚至倒塌。
我們每一個人,真的能為身邊的人做些什么呢?我們是否也應該像老屋一樣,成為他人的庇護所,給他們信任感,為他們提供關愛和支持?如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次幫助,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這些看似在給予別人的事情上,其實也是給予自己一種滿足,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播下的是一顆溫暖的種子,溫暖周圍人,也溫暖自己。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簡單卻深刻的生活哲理:相互支持、溫暖的力量是萬物的本性。這不僅是我們人類社會的共性,還是大自然法則的一部分。當我們學會珍惜并運用這種力量時,我們將變得更加堅強、勇敢和自信。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他人的庇護所,為這個世界增添更多的溫暖和關愛,也讓我們的生活永遠陽光燦爛。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成縣支旗小學)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