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信任是人際關系的理想狀態,也是審視班級生活的重要視角。當前,很多年輕班主任在班級生活中常常會面對來自學生、家長等不同主體的“信任危機”。這種“信任危機”的出現,極易損傷班級生活的發展質量,成為很多年輕班主任專業發展的現實梗阻。那么,年輕班主任應該如何化解“信任危機”?本期我們邀請一線教師和專家學者分別從案例與理論的角度進行闡釋,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
[摘要] 初三是初中學習的重要階段。學生經受著較大的學業壓力,家長的教育關注度非常高。作為新手班主任,會被家長和學生質疑能否勝任此階段的學科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本文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了初三新手班主任產生“信任危機”的根本原因,從巧用心理效應,和學生“過招”;適當保持距離,有“獨門秘笈”;夢想導航計劃,強化“內驅力”三個方面,闡述了班主任在化解信任危機過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以供借鑒。
[關鍵詞] 新手班主任;信任危機;案例研究
一、案例背景
故事的序幕在2023年6月緩緩拉開,我收到學校通知:新學年將擔任初三某班的班主任。盡管我曾經擔任三年的副班主任,面對初三這個關鍵時期,這項委任讓我的內心不僅是驚訝,更多的是忐忑。我從未擔任過班主任,而前任班主任又是一位在德育領域有著突出成績的專家型教師,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像她那樣勝任班主任工作。
轉眼到了7月,前任班主任在班級群里正式宣布了卸任的消息。家長們在群里紛紛留言,表達著他們由衷的感謝,但字里行間也流露出一絲絲的意外、遺憾和擔憂。家長們說“太突然了,舍不得”“情感上不舍,內心不愿接受”“驚訝又遺憾的消息”“深感意外和失落”……這些話語像是一股無形的力量,讓我深刻意識到,一場關于信任的考驗已經悄無聲息地降臨。
隨著時間的推移,班級氛圍逐漸發生了改變,學生學習熱情減退,紀律約束失效。家長開始焦慮,我開始自我懷疑。記得開學第一周,一次跨學科學習的課堂上,學生M和任課老師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執。在處理這一矛盾沖突時,M同學直言不諱地表達了他對班級現狀的失望,他質疑道:“就算自己遵守課堂紀律,總有人會搗亂,天天強調紀律真的有用嗎?”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挑釁,也透露出內心的失望和彷徨。我曾試圖尋求家長的幫助,希望能夠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然而家長們也無奈地表示自己已經盡力,如果連學校老師都無法解決問題,他們更是無能為力。
更令人擔憂的是,班級學生在各科練習中成績明顯下滑。部分家長和學校領導頻繁與我溝通,試圖探究問題的根源。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焦慮,希望我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復。這一連串的拷問和挑戰,讓我深刻FxaNanEtXEfDqNYjjauFtQ==體會到信任危機所帶來的沉重壓力。我開始反思,如何才能重建師生之間、家校之間的信任橋梁。
二、追溯原因
作為一名任教初三畢業班的新手班主任,班級中出現的各種情況讓我心力交瘁,但又必須勇敢面對。于是我沉下心來,回溯了班級中出現的諸多現象或問題,如學生紀律意識淡薄、學習熱情減退;班級生活單調,學習枯燥乏味;班級缺乏向心力,良好班風沒有形成;學生心理壓力較大,沒有得到有效疏導;家長們的升學困惑,沒有得到有效指導等。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育“負強化”。當班級紀律出現問題時,我有點急躁冒進。通常針對同一件事,反復采用口頭說教的方式進行批評教育,而不是仔細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
第二,班級“中心化”。在班級管理中“一人獨大”,日常我習慣于將班內的所有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沒有做到民主管理,沒有進行家校合作共育,沒有把班級還給學生。
第三,關系“無邊界”。與班級學生在前兩年的師生相處中關系過于親近,學生對老師缺乏敬畏感,以致學生對于老師下達的指令選擇性地接受。
第四,教學“唯分論”。關注學科的中考內容,忽略了對學生進行中招政策與升學方面的有效指導。關注班級的教學秩序,忽略了對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培養,沒有形成互幫互助、和諧共進的學習氛圍。關心學科的教學進度,忽視了班會課的教育引導作用。
三、實施策略
(一)巧用心理效應,和學生“過招”
作為初三班主任,我發現在和學生交流中,過度批評會產生“超限效應”,教育效果會適得其反。班主任應嘗試多角度、全方位地對學生表達關切。例如,選擇私下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面臨的具體困難,并設身處地地提出改進意見,不斷鼓勵并選擇相信學生能夠積極面對,而不是簡單地重復問題,進行負強化。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被批評、被指責,反而更愿意接受老師的建議并努力改進,從而提升對班主任的信任感。
(二)適當保持距離,有“獨門秘笈”
我作為任課老師,由于年紀與學生相差不大,之前通常扮演的是“知心大哥哥”的角色,與學生的關系過于親密,以致學生對我的指令選擇性地接受或不當回事。長此以往,家長對班風學風產生懷疑,學生也會對我的班級管理能力產生不信任。以下是我與學生保持距離、重塑師者形象、贏得普遍信任的具體措施。
1.借助“教育懲戒規則”,強化教育主體意識
在教育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學生行為偏離常規又不服教師教育管理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通常的教育措施無法達到實際效果,班主任可以考慮另辟蹊徑。經過審慎思考,我發現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第十條特別適用于當時的班級狀況:對于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若違規違紀行為嚴重或影響惡劣,學校有權采取教育懲戒措施,并應事先通知家長。具體措施包括不超過一周的停課或停學,并要求家長在家中進行教育和管教。
我在班級宣讀懲戒規則,并指出若有學生違規將依規處理。之后有兩位學生課堂紀律較差,與家長溝通后決定讓學生在家反思。強調教育懲戒并非懲罰,要求家長參與教育,共同避免學生頻繁違規。
2.制定“班級行規量表”,有效制止失當行為
我所帶的班級,學生經常會出現課堂講話和分散注意力的行為。為了更好地發現和反饋這些行為,我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了行為規范量表。通過與各任課老師合作,記錄部分學生的失當行為,如上課打瞌睡、開小差、講廢話等。我每天根據該量表進行及時反饋,讓學生的失當行為得到明確的量化,并根據學生違規行為發生的次數,依照班規進行相應處理。
通過這兩項措施,我的班主任形象得到了重塑,師生之間有了明確的界限,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也得到了明確的量化與限制,我的管理班級的能力也重新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信任。
(三)夢想導航計劃,強化“內驅力”
除了班級管理和日常教學外,家長十分關注初三的升學信息。作為毫無畢業班經驗的班主任,家長不免會產生懷疑,因此初三班主任需要更多關注升學信息,如中考各批次志愿錄取順序、各類高中的本科錄取情況等。班主任可以將龐大的數據庫信息統整起來,把復雜的中招政策提煉成通俗易懂的“溫馨提示”,這些都需要班主任花費一番工夫,讓家長能夠對各級各類學校有一個清晰而全面的認知,便于家長和學生一起商量選擇適合的學校。
四、成效反思
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和創新性實踐,我終于贏得了家長和學生的一致信任,班級氛圍變得更加和諧融洽,學生的學習態度、紀律意識、目標追求也有了明顯的轉變和提升。
(一)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
家長們在看到優質資源分享、學生榜樣帶動、家校合作聯動、學業進步反饋等做法后,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班級工作,共同為孩子的學業提升貢獻自己的力量。初三一開始過山車式的成績下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班會課提供的心理疏導、中考政策、升學指導等外部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學生對自己的初三生活不再迷茫,家長對孩子中考充滿信心。
(二)明確家庭教育主體責任
通過前任班主任的協助,我與M同學進行了一次師生訪談,主要針對教育懲戒措施進行回訪,得出如下結論:教育懲戒本身的約束力并不高,但是教育懲戒能引起家長的重視,讓家庭教育建立在了解事實真相的基礎上,家校合作共育就有了針對性和時效性。同時,教育懲戒在實施之后的家長教育介入更為見效,這位家長剝奪了孩子自由放松娛樂的權利,這樣的教育方法更有成效。知子莫如父,發揮家庭教育中家長介入、教育引導的重要作用,是家校協同育人的有效方式。
(三)把班級自主權還給學生
班級是老師的,更是學生的。我調整了以自我為中心、教育“負強化”的行為方式,學生接收到的反饋信息以鼓勵、欣賞和不帶任何評價的客觀數據為主,讓學生在更加積極陽光、充滿正能量的學習環境中專注自己的日常表現和學業進步,而不是經常被負面評價所困擾,逐漸失去對班主任的信任。通過正面引導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充分信任新手班主任,自信地面對困難和挑戰,同時客觀數據的提供也確保了反饋的準確性和意見的建設性,從而促進了學生的自我成長和持續提升。
五、結語
回顧這段歷程,我深刻體會到構建與維系師生之間、家校之間的信任與合作關系是一場道阻且長的漫漫征途。作為新時代的年輕班主任,我們肩負著時代賦予的重任和使命,必須常懷謙卑寬容之心,持續深耕學習之田,不斷提升自我專業修養與能力。在此基礎上,我們更要傾注心血于班級管理,細心呵護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見證他們的點滴進步與成長蛻變。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學生與家長的心中播撒下信任的種子,并使之茁壯成長。這份可貴的信任,將成為師生攜手并進、共謀班級發展的堅實基石。
[參考文獻]
[1]陳旭.德育之路,信任起步——談談班主任工作中的“信任”[J].中學課程輔導,2022(03):114—116.
[2]李仁敏,王永奎.淺談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信任危機[J].基礎教育研究,2010(15):17—18.
[3]劉昀.建立信任:一年級新手班主任家校合作的施策取向[J].中小學班主任,2023(09):66-69.
[4]徐建.年輕班主任如何化解學生的“信任危機”[J].文理導航(上旬),2010(09):30+71.
[5]張澤文.小學新手班主任如何獲得家長的信任——基于X小學的實證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