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校協同育人在班級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促進教育的連續性,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彌補教育缺位,為學生的成長營造一個全方位的關愛環境。文章選取初中班級管理中家校共育的典型故事,采用教育敘事的方式進行闡述,體現了班級管理中家校協同化解親子矛盾、促進教育連續性、彌補教育缺位的作用。
[關鍵詞] 班級管理;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關鍵所在,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攜手為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自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實施以來,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教師們紛紛嘗試探索家校協同育人策略。班級管理作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家校之間的有效合作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問題,避免問題的積累和惡化,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提供優良的土壤。
一、家校協同,化解親子矛盾
小峰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平時和我溝通較少。一天晚上十點多,剛入睡的我被一陣電話鈴聲吵醒。看到來電顯示為“小峰媽媽”,我有點詫異,一般來說小峰媽媽不會這么晚打電話,不會是孩子出什么事情了吧?我趕緊接通了電話。電話那邊傳來了孩子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孩子語無倫次地跟我說,他是小峰,這會在外面。我頓時緊張起來,這么晚了孩子還在外面,肯定有事。我趕緊安慰道:“別著急,孩子,慢慢跟我說。你現在一個人在外面嗎?”當得知孩子和媽媽在一起時,我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孩子抽泣著訴說事情的經過:原來他的爸爸媽媽發生了一些矛盾,他特別不認可父親的做法,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調解父母的關系,感到特別傷心和無助,于是給我打電話,希望我能夠幫助他。
電話這頭的我明白了事情的經過之后,鼻頭一酸,心里感到一絲欣慰,但更多的是著急和焦慮。欣慰的是,我沒有想到,當孩子面對矛盾時,他第一個想到求助的人居然是我。但我更多的是擔心此事會導致小峰的親子關系惡化,甚至會影響家庭和睦。此事宜疏不宜堵。于是,我稍作調整后,通過與孩子共情來穩定他的情緒:“老師完全能夠感受到你此刻的難過和無助。你放心,一切都會過去,不會有事的。父母都是愛你的,或許他們愛你的方式不是你所認可的。如果你信任老師,就把這件事交給老師,好嗎?”小峰遲疑了一下,答應了我。
親子矛盾的發生往往是由于父母和孩子的觀念差異、溝通不暢引起的,需要在親子雙方達成一致認識的前提下進行有效溝通,才能化解矛盾。于是,我首先從孩子的立場出發,給他支了個招:父母之間的事情或許有很多是子女無法干預的,但是我們可以嘗試去做父母關系的潤滑劑。父母無法溝通和解決的問題,子女或許可以幫助他們去解決。緊接著,我和小峰媽媽進行了電話溝通。我耐心地傾聽小峰媽媽傾訴她這些年的辛酸和苦楚。當她的情緒平復了些許后,我肯定了她為孩子的辛苦付出,并引導她要信任孩子,鼓勵她放手讓小峰去和爸爸溝通。之后,我與小峰爸爸進行了交流,向小峰爸爸匯報了孩子在學校的優秀表現,肯定了爸爸的付出,并向他說明了孩子的困惑,爭取爸爸對孩子的理解,并鼓勵他放下父母的權威,和孩子進行深度溝通,以化解彼此的誤會。在平復了親子三人的情緒之后,我鼓勵他們心平氣和地進行一次深度溝通,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大家共同協商,達成對事情的統一認識。我的建議得到了小峰一家人的認可。
談話結束,已是第二天凌晨。大約一個半小時以后,我接到了小峰媽媽的一條信息,她告訴我小峰的情緒已經完全調整到了正常狀態,并且小峰條理清晰地和他們溝通了近一個小時,彼此都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并且表態要努力改正。這件事暫時畫上了一個句號。
此后,我經常會接到家長和學生的各種電話,有時向我訴說自己的傷心或難過,有時向我尋求幫助,傾訴著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而我也已經習慣了傾聽、開導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想方設法逐一化解親子矛盾。
這件事讓我認識到,親子矛盾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在親子之間出現矛盾時,班主任可以憑借專業的教育知識和豐富的教育經驗,以第三方的身份給孩子和家長提供一些科學合理的建議,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成長規律,及時調整自己的家庭教育行為,讓孩子在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中成長。
二、家校協同,促進教育連續
在擔任班主任的同時,我也承擔了班級的生物教學工作。生物學科往往會出現課時緊張、作業問題無法及時處理的情況,面對這些問題我也常常焦頭爛額。于是,我和班級家委會溝通,由家委會主任牽頭組建班級生物學習交流群,由我提前將每周作業試題的解析過程錄制成講解視頻發到班級學習群里,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視頻、完成練習題的改錯。周一早晨,學生提交訂正好的作業,QBnw8Yt9uzwbaMbCGzZSTw==我進行二次批閱。家長們結合孩子近期的學習情況,及時和孩子溝通,調整學習策略。從七年級開學以來,家委會就一直配合我做好線上線下大課堂教學的工作,我偶有遺忘的時候,家長們就會提醒我,我也會第一時間補發作業。兩年來,從未間斷過。付出就會有回報,在家委會和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學生在八年級生物學中考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如果沒有家長的配合,單憑我和孩子們的課堂學習,是不會取得如此優異成績的。家校合作形成了教育合力,保證了課內、課外教育的連續性,為學生學業成績的提升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無獨有偶。2022年的秋季學期,開學四周之后,教學工作轉入線上進行。由于師生無法面對面地進行溝通交流,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就顯得特別棘手。我意識到,與其在等待中一點點消耗時光,不如行動起來。為了摸清當時線上教學期間,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效果、作業完成、體育鍛煉、家務勞動等具體情況,我設計了學生、家長兩個維度的問卷,利用周末時間進行調研,同時與科任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課堂互動表現、學生作業的質量和提交情況。
在認真分析調研結果的基礎上,我重點對班級學生的學習有效性進行了二次調研——召開班級家委會會議,讓家長談一談他們了解到的學生們目前在各學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統一思想,確定后期的管理目標:延早讀、促課堂、增分享、加自習。在家委會的配合下,我調整了學生們的學習作息時間:將早讀提前半小時,分階段開展各學科核心知識誦讀;中午課前開展主題分享活動;下午開展1小時的線上自習。由于線上自習時間與學校教研活動時間沖突,和家長協商后,由家長志愿者負責下午的自習值班工作,以及每天的學生考勤和學習狀態的觀察。每天自習課前由值班的家長志愿者在騰訊會議提前預約會議,自習結束后在家委會群中通報當天自習的值班情況,與班主任對接落實未參與自習學生的原因。其間,家長志愿者盡職盡責,自習秩序良好,學生的學習狀態較好。線上學習的一個月里,學生學習秩序井然,大部分學生都能跟上整體節奏,這些都得益于家長的大力協助。
學生出現學習懈怠問題時,我會第一時間通過電話進行家訪,家長都能真誠地和我溝通孩子的情況。當家長察覺到孩子出現一些特殊情況或者表現不佳時,也會第一時間與我聯系,大家共同協商解決方案。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陶行知先生也強調:“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家庭和學校都是教育的重要場所,二者緊密結合,才能讓教育具有連貫性和一致性。正是家校共育的一致性促進了教育的連續性。
三、家校協同,彌補教育缺位
小洋是我班上一個陽光大男孩,由于父母離異,父親平時工作也很忙,從小就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則分工在周末陪伴孩子。家庭環境讓孩子內心感到很孤單,缺乏充分的安全感和認同感,再加上在班級里成績平平,他在班里很不起眼。他表面上滿不在乎,實則渴望被大家所看見。
一日早晨第二節課后,班上一個女孩跑過來跟我說:“老師,今天是小洋的生日。”我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地“哦”了一聲,內心則開始醞釀一份特別的驚喜。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條件下,我如何給小洋準備一份驚喜呢?在大課間結束學生排隊回教室的路上,我靈機一動,裝作很嚴厲地對小洋說:“小洋,你一會在我辦公室等我一下,我安排好同學們就過來,跟你說點事。”小洋茫然地看著我,點點頭,朝我辦公室走去。等其他同學返回教室,全部落座之后,我對大家說:“今天是小洋的生日,我想請大家為他送一份生日祝福。我把小洋騙到我的辦公室去了,請同學們用你的便利貼給小洋同學寫一句祝福。一會兒等他走到教室門口時,我們一起給他唱生日歌。之后,大家聽我指令,我們一起把祝福送給他,給他一個驚喜,好不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表現出異常興奮的樣子。幾分鐘后,學生們都準備好了祝福。我裝作很嚴肅的樣子,把小洋從辦公室領到教室門口,我讓他先進去。當小洋邁進教室的一剎那,教室里響起了“祝你生日快樂……”的歌聲,小洋先是一愣,緊接著對著大家連聲說KDIR5OxV9H0odmHI2ffg6RQIl92FixePOz7URZaSDZw=謝謝。歌聲結束后,我一聲令下:“同學們上——”孩子們一窩蜂地涌向了小洋,小洋的頭上、臉上、衣服上瞬間貼滿了祝福。小洋激動得不知道說什么,小心翼翼地收藏著每一份祝福。我對小洋說:“小洋,帶著我們大家的祝福,開啟14歲的奮斗之旅吧!”他堅定地點點頭。
晚上,小洋媽媽通過電話特別高興地對我說:“李老師,謝謝您給小洋準備了這樣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小洋從上小學到現在,這是第一次收到全班同學的生日祝福。他特別開心,今天一回家就和我分享了他今天的經歷。他說,以后要好好學習,積極進步!我很慚愧之前對孩子的學校生活關注太少,您放心,以后我會全力配合您做好工作。”聽到這一席話,我的心里樂開了花,深深地感悟到:教育有時候也很簡單。或許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不是很完美,但老師的一個細微的動作、一個簡單的舉動都有可能彌補家庭中缺失的愛和關注,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
受這件小事的啟發,我對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具體家庭教養方式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了解。調查發現,盡管父母都在努力給孩子提供他們認為的最好的教育,實際上在具體的教育方法和方式上還有待改進。我琢磨著如何才能既不傷害父母的自尊心,又可以給大家一些指導。針對這一現狀,我和家委會協商決定,每兩周周六的晚上召開一次半小時線上家長會,邀請班級里優秀學生的家長和其他家長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佳樂爸爸、彧辰媽媽、一諾媽媽和峻峰媽媽先后給大家做了非常接地氣的家庭教育分享。從家長的交流中,我驚喜地發現,此項活動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反思,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家庭教育,開始認真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甚至有個別長期不在孩子身邊的父母,放棄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回到孩子身邊,陪孩子一起成長。
為了鼓勵更多家長關注孩子的成長,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我在班級里設置了“優秀學生家長獎”,給積極配合做好家庭管理和為班級作出突出貢獻的家長頒發榮譽證書。
教育是一場家校攜手喚醒孩子靈魂的過程。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家庭與學校如同兩條并行的軌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家校協同育人,宛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每一棵幼苗茁壯成長。家校協同育人,能夠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實現教育全時段的無縫對接,讓學生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得到最恰當的引導和支持,激勵學生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勇敢面對挑戰,自信追逐夢想。
[參考文獻]
[1]張芳芳,董少丹.增強教育指導力:提高家校共育效度的關鍵視點[J].中小學班主任,2024(13):49-51.
[2]鄭娟. 構建家校共育團隊的策略探究[J].中小學班主任,2024(1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