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噸月壤產水量可供50人喝1天#中國科學家研究了嫦娥五號月壤礦物中的含氫量,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基于高溫氧化還原反應生產水的方法。月壤被加熱至高溫后,氫將與月壤礦物中的鐵氧化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單質鐵和大量水。當溫度升高超過1000℃時,月壤就會熔化,反應生成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釋放出來。經高分辨率電子顯微鏡等多種實驗技術分析,研究團隊確認1克月壤大約可以產生51—76毫克水。以此計算,1噸月壤可以產生51—76千克水,相當于100多瓶500毫升的瓶裝水,基本可以滿足50人1天的飲水量。
#“可食用機器人”#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RoboFood”項目旨在制造可以吃的機器人。機器人食品可以減少電子垃圾,為有需要的人和動物提供營養和藥物,監測健康狀況,甚至為新奇的美食體驗鋪路。研究者表示,他們正在摸索哪些可食用材料與非可食用材料的作用類似。例如,白明膠可以替代橡膠,大米餅干類似于泡沫,巧克力薄膜可以在潮濕的環境中保護機器人,而淀粉和丹寧酸混合可以模擬商用膠水。因此,不久的將來,人們可能會在甜點中吃到巧克力機器人。這些材料和其他可食用材料構成了機器人部件的成分。
#奶奶心理療法#津巴布韋在當地社區招募老奶奶,并對她們進行心理治療培訓,具有心理健康問題的患者可以坐在長椅上向奶奶吐露心聲,從她們那里獲得安慰和人生智慧。老年人扎根于社區,通常富有同理心,容易讓人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據悉,2023 年,超過 20 萬津巴布韋人接受了奶奶的“心靈療愈”。如今,這種心理療法概念已在越南、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部分地區扎根,美國紐約、華盛頓等城市也紛紛效仿,以應對當地日趨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我不僅給學生講什么是遙感,這個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我還告訴學生這個專業可以為國家做什么,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學好什么。
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說,學生只有學好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術,才能更好地在科技領域取得成就。
我一直認為圖文內容的科學性是博物館的下限,我們要保證下限是牢固的,夯實基礎,然后通過技術手段提高展覽展示效果的上限,讓觀眾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更好地獲取科學知識,享受科學文化的熏陶。
中國地質博物館策展人、高級工程師卞躍躍說,如今策展人都會考慮展覽是否能和大家已知的知識點或印象“形成呼應”。
不要期望在大學甚至在中學階段就培養出拔尖創新的人才,我們能做的就是根據學生的成長需求,提供及時而專業的指導,因為頂尖的人才一定是自主自發地按照他的節律成長起來的。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白雪峰認為,教育者首先要相信,每一名學生都是有特質的。
要讓青少年學會分辨電影的畫面構圖是否優美,光線是否漂亮,音樂是否動人,剪輯是否連貫,還有人物的服飾妝容、建筑的造型等是否符合故事情境和敘事邏輯,還要引導他們學會分辨哪些內容是積極的、健康的,是否符合主流價值觀等。
2023年全國“三八紅旗手”獲得者、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黃會林是中國高校第一位電影學博士生導師。她提出不僅要讓青少年愛看電影,更要讓他們會看電影。
目前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總里程已突破600萬千米,連通了全國超過80%的縣,服務了全國90%左右的經濟和人口,橫貫東西、縱貫南北,使得全國的綜合運輸網絡更加完善。下一步,我國將加快“6軸7廊8通道”主骨架建設,打造示范大通道。
格陵蘭睡鯊是現存最長壽的脊椎動物,預期壽命至少可達270歲,最長可能會超過500歲。有研究表明,穩定的肌肉代謝活動可能是格陵蘭睡鯊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一發現有助于保護脆弱物種免受氣候變化影響,甚至有助于對人類心血管健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