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工院校作為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機構,其新生的管理工作對于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探討技工院校新生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提出了從新生入學初期和學期內的持續管理兩個階段,班主任應采取的具體措施,包括新生適應性培養、深入推進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持續關注、紀律行為嚴格管理等多方面內容。通過這些策略的實施,不僅可以加快新生適應技工院校新環境的速度,還能促進其全面發展,提高技工教育質量。
關鍵詞:技工院校;新生;班主任;管理策略
技工院校在國家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各行各業對于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為了滿足這一社會需求,我國職業教育不斷地進行改革和自我完善。技工院校的新生是新時代技能人才的主力軍。從學生的特點來看,技工院校新生有著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從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來看,技工院校的教育模式強調實踐性和動手能力,與傳統學術教育有著顯著區別。班主任作為學生日常管理的直接負責人,其班級管理策略和班級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培養質量。因此,技工院校應重視提高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水平,以更好地滿足技工院校新生的各種需求。
新生入學初期適應性培養是技工院校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這不僅關系到學生在新環境中的心態調整,而且直接影響到其學業和技能的提升,甚至是職業的發展。
班主任應開展系統的入學教育,幫助新生快速適應新環境、新階段。系統的入學教育應該包括學校規章制度、專業學習方法、職業規劃以及心理健康知識等內容。在新生軍訓期間,組織學生逐句逐條學習學生手冊,并開展校規校紀知識競賽,讓學生牢記紀律條例,將其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新生適應能力的關鍵。開學初期班主任可通過開展心理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檔案。開展學生和家長的調查問卷,通過設計相應的心理健康問題,初步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對篩查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進行關注與回訪、介入與干預等,為后續的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基礎。
創建積極向上的班風對新生適應性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技工院校學生處于15~18歲,這個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養成的“拔節孕穗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積極向上的班風可以讓學生獲得群體認同感和歸屬感,可以使學生的思想行為在完善的班級管理機制中得到正向引導,讓學生在群體效應和自我審視中不斷成長,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道德行為。
家校共育協同促進新生適應性的培養。班主任與家長定期聯系,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重點關注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與家長溝通。家長的積極參與能夠為學生提供情感支持,促進班主任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從而幫助班主任為學生制定更有效的培養措施。
技工院校新生入學初期適應性培養不僅需要系統的入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積極向上的班風的正向影響,而且還需要借助家校共育。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幫助新生迅速適應新環境。
(一)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作為技工院校新生班主任管理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不僅關乎學生是否能盡快適應校園生活、融入集體氛圍,還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深入推進家校共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預防和解決學業及心理問題,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推進家校共育的關鍵在于建立系統化的家長參與機制。班主任定期組織家長會議、家校共建活動等,形成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動態,進而促成學校、家庭與學生三方的教育合力。在互聯網時代,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高效的家校溝通平臺,尤其是要充分引導家長學會熟練運用網絡平臺,提高與教師、學校實時溝通交流的能力。班主任要利用家校溝通平臺及時反饋學生在校的表現,發布重要通知,并給出家庭教育的指導建議,從而實現家校教育的無縫對接,增強家長對學校的信任感。
班主任要鼓勵家長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如主題班會、家長開放日、運動會等,讓學生感受到家長對他們的關心,學生更愿意參加學校活動,全面發展,同時增進班主任、家長和學生三者之間的相互了解,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
班主任要注意對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引導。技工院校新生剛入學時很多問題來源于原生家庭。如有些家長忙于工作而忽視了學生、有些家長與學生溝通時沒有耐心,有些家長不理解學生的想法等。在家校共育過程中,可以通過普及家長與學生的溝通技巧,分享與學生溝通的心得體會,幫助家長采用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改善家庭關系,夯實家校共育的家庭基礎。
推進家校共育不僅需要構建系統化的家長參與機制,還需要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溝通平臺,鼓勵其參與學校活動,并注意對其家庭教育方式的引導。通過這種全方位、多渠道的共育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新生的適應能力,確保他們在技工院校中實現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
(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的《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提出,到“十四五”末技工院校在校生規模要保持在360萬人以上。技工院校新生在入學初期,伴隨著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的改變,以及新學業的挑戰,產生了較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釋放,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影響。班主任要持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確保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根據入學初心理普查掌握的學生個性心理情況,結合學校的心理教育體系,班主任應制定具有班級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包括主題班會、班級活動、朋輩互助、心理檔案、家校共育等,靈活運用集體教育、個體談話、心理教師輔導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
班主任應建立完善的學生心理檔案,隨時記錄學生心理情況,不斷補充新的情況,以便深入掌握每個學生的心理動態變化。班主任可以借助學校的常態心理調查問卷和標準化心理評估工具,為每個學生完善心理健康資料,并根據學生的心理動態變化結果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其心理問題的進一步惡化。
積極向上的班風對新生適應性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溫馨和諧的班級氛圍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積極影響。良好的班級氛圍可以促進形成融洽的同學關系,學生更愿意分享心里的想法,部分心理問題從而得到釋放或解決,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班主任可以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
家長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通過家庭的支持和關懷,學生能夠在心理上感受到更多的溫暖與力量。班主任通過高效的家校溝通,與家長保持有效的聯絡和溝通,家長應給予學生關懷和關心,教師和家長共同分享學生在學校和家里的心理表現,共同關注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商討教育和治療措施。
班主任應建立班級的心理健康預警機制。對于有輕微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通過談話交流、朋輩互助等方式化解,對于有中重度心理問題的學生,采取家校共育、心理教師輔導、心理醫生就診等措施及時干預。學生一旦出現重大心理問題,要以最快的速度上報學校,聯系家長,協同處理。
班主任要高度重視新生的心理健康,持續關注,建立完善、科學的班級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多管齊下,多方力量有機聯動,全面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嚴格紀律行為
要讓學生遵守紀律,服從管理,建立特色的班級紀律制度是規范學生紀律行為的關鍵。班主任應在學校的規章制度基礎上,制定班級紀律制度。根據專業特點與班級實際,由班干部組織、學生討論、學生表決通過,張貼在班級醒目位置,提醒學生自覺踐行。班級紀律制度應該包括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作息考勤、課堂紀律、日常行為、人際交往、實訓安全等。
班主任要加強對學生紀律行為的引導。利用主題班會、個別談話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傾向,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觀念。班主任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學生紀律行為的管理、如通過校園管理系統,班主任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考勤情況、課堂表現及日常行為記錄,并對違規情況進行及時的干預與糾正。這一實踐證明了技術手段的應用不僅可提高管理效率,還為班主任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撐,使他們能夠更有針對性地管理學生,形成有效的管理閉環。
班主任應重視對學生紀律行為的激勵。通過制定相應的獎勵制度來增強學生的行為規范意識。通過獎勵優秀行為,激發學生的榮譽感、自豪感和自律性,例如授予優秀學生“紀律標兵”“文明標兵”等榮譽稱號,并在班級內和家長群進行表彰和宣傳。正面的獎勵制度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促進班級良好行為的積極傳播。
班主任應充分利用家校共育的合作機制,嚴格學生的紀律行為。定期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表現,表揚和宣傳良好紀律行為,點出不良紀律行為,與家長共同探討解決學生行為問題的方法。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與學校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和紀律意識,規范學生的紀律行為。
技工院校新生班主任應嚴格管理,綜合運用制度規范、行為引導、行為激勵與家校共育等多種策略,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有效解決學生紀律行為問題。
目前,技工院校班主任呈現年輕化趨勢,班主任工作繁重。如何做好技工院校新生的班級管理工作,每個班主任都有自己獨特的做法。新生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模式化,應該根據學生情況的變化不斷優化調整。相信班主任通過系統化、科學化的班級管理策略,營造出良好的班級氛圍,幫助新生盡快適應新環境、新階段、新學業,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更好地完成育人使命,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1]高玲.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模式探析[J].遼寧高職學報,2017(3).
[2]張曉麗.基于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班級管理策略[J].勞動保障世界,2020(11).
[3]高楊,田喆.技工院校班風建設的策略探究[J].職業,2023(11).
[4]卜憲存,吳再玲.全環境立德樹人背景下技工院校家校共育實踐探究[J].職業,2024(9).
[5]唐志雄.技工院校“五位一體”心理育人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3(6).
[6]聶蓉.百堵不如一疏: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有感[J].山西教育(幼教),2020(6).
[7]柏萍,馮海艇.技工院校德育工作中學生自我管理初探[J].職業,2019(28).
[8]鄭志霄.強化班級日常管理提升學生職業素養[J].勞動保障世界,2019(12).
(作者:黃勇,廣州市技師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