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鑫億鼎石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驗室里,一個身材干瘦卻精神矍鑠的“老工人”正全神貫注地在一批石英砂前進行提純工作。盡管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但他的雙手依然穩健有力,熟練地操作著提純設備。
這位外表普通的“老工人”不是別人,正是該公司的技術總監謝大春。
從普普通通的農民到如今的技術總監,從曾經的“門外漢”到如今的“大工匠”,謝大春用了20多年時間。
將時針撥回到過去,1982年,高考失利的謝大春選擇回到家鄉務農,默默耕耘了13年。直到1995年3月,一個看似平凡的日子,為謝大春的人生開啟了新的篇章。
一次偶然的機會,謝大春以電工身份進入了一家生產石英制品的鄉鎮企業工作。“這個轉變,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謝大春深知,只有不斷學習和鉆研,才能在新的領域里站穩腳跟,帶著對技術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他開始了奮斗之旅。
白天在工廠跟著師傅學習,晚上回去繼續鉆研設備說明書,日復一日,謝大春逐漸掌握了企業內全套設備的工作原理以及系統層面的理論知識,從一個毫無經驗的學徒,成長為電機班班長,主要負責機電設備維護。
走上新崗位的謝大春,肩上的壓力也與日俱增。但他并沒有停止學習,空閑時便自學相關書籍,并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工作實際,不斷探索創新,對傳統石英砂生產設備與工藝流程進行了一系列改進,有效推動了企業生產效益提升。
長期以來,我國電子級石英砂依賴進口。在看到電子級石英砂提純技術成為制約我國高新技術發展的瓶頸時,謝大春決定研究提純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
于是,謝大春帶領團隊整日埋頭在實驗室里,對著設備中的石英砂原料,不斷尋求技術突破。通過不斷探索創新,謝大春帶領團隊成功研發了動態焙燒冷爆技術,使我國電子級石英砂提純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此外,謝大春注重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帶領團隊不斷更新生產技術、改進生產設備,使我國電子級石英砂實現了自給自足。他還關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環保問題,成功研發多種高效、綠色環保的機電設備,為企業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在研發過程中,謝大春堅持“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為了取得一個小小的突破,不惜花費數年時間進行試錯。
謝大春的徒弟梁海東說:“這么多年,師傅吃住在實驗室里,很少與外人進行與工作無關的交流,被稱為全公司最‘社恐’的人。”
如今,江蘇鑫億鼎石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子級石英砂被廣泛應用于半導體集成電路、航空航天衛星測試等高新技術領域,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該公司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持續壯大科研力量,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助力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謝大春實現了自我價值——被評為國家一級高級技師、江蘇省首席技師、江蘇省特級技能大師。
謝大春的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對技術的追求上,而且體現在對國家和民族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上。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