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飛嶺村空氣清冽、鳥鳴陣陣,盡管花海已經沒了,但遠處的群山、村旁的小溪、古樸的民宿,以及那令人陶醉的藥茶體驗館都讓人覺得不虛此行……
飛嶺村位于臨汾市安澤縣,下轄有4個村民小組,共有855人,耕地面積約為159公頃,曾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以前房子是舊的、路是破的,一出門就是兩腳泥,流經村里的沁河倒滿了垃圾。不少村民都離開村子出去打工了。但是現在的飛嶺村脫胎換骨,給人們展現了另一番景象。”村民亓俊紅對《科學導報》記者說道。
“因為山西省第二大河流沁河傍村而過,飛嶺村優渥的地理區位優勢,充分滿足了農作物生長的需要。”飛嶺村黨支部書記馬文利告訴記者。為了讓村民的腰包更鼓、生活更美,飛嶺村決定利用這近在咫尺的山水資源,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產業。說干就干,飛嶺村對鄉村基礎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并打造了“蒹葭鄉居”民宿等特色鄉村旅游項目。
“‘蒹葭鄉居’民宿由8座村民閑置的四合小院改造而成,每個院子都有一個詩意的名字:扶蘇、蓼藍、卷耳、木槿等。每個院子又各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有星空影院,有的能戶外燒烤,有的里面有小酒館、咖啡館等。在這里,游客可以遠離城市喧囂,完全放松下來,喝酒吟詩、聽雨夜讀、煮茶焚香……”“蒹葭鄉居”民宿經理劉峰熱情地說道。
“蒹葭民居”是飛嶺村堅持以“有機、自然、休閑”為經營理念,有機融合自然美食、鄉間客房、農耕漁獲、休閑度假等特色,為游客打造的一處世外桃花源,不僅滿足了不同群體“吃、住、行、游、購、娛”的一站式鄉村體驗,還讓人回歸鄉野、品味田園,樂享詩意生活。與此同時,飛嶺村還規劃設計了特色光影秀表演,并將其對外租賃給專業的運營團隊進行管理,每年可直接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0萬元。而且,飛嶺村還通過開展房屋uFLS7QBd9k8EotIfxHDVrg==入股、景區務工、發展農家樂和農產品銷售等項目,廣泛吸納村民參與其中,間接帶動村民致富,搭建起了“入股得紅金、管理得薪金、經營得酬金”的村民致富框架,極大地拓寬了當地村民的增收渠道。
據了解,飛嶺村是戰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的故鄉,因此,村里人都非常尊崇儒家思想,更是世世代代奉行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面對素來淳樸的民風,飛嶺村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應用,借文化建設村莊,進而“富口袋”和“富腦袋”。
飛嶺村先是深入開展鄉村“百姓講堂”“最美家庭故事會”“美麗庭院”評選等活動,大力弘揚耕讀傳家、勤儉躬身、孝悌立本等優秀傳統文化。其次加強了文化傳承與創新,以荀子為創作原型,著力提升荀子文化的趣味性、創意性和互動性,設計出活卡通形象——荀子IP,并衍生出一系列可體驗、可互動的文創產品,讓“博大精深的荀子思想和文化”以一種更具親和力和互動性的方式展示給世人。三是挖掘、整理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民間藝術表演形式“飛嶺高蹺”,并申請成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地方文脈的同時,也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
此外,飛嶺村還將種植業、養殖業協同發展,為鄉村振興聚財。全村累計搭建了160座果蔬大棚,其中進行采摘體驗的有25座,種植的品種有草莓、西瓜、櫻桃、西紅柿等,年產值可達380萬元;村里的盛源生態養殖場還有存欄生豬3000余頭。
種植業、養殖業有時也會面臨銷售和技術問題,飛嶺村通過對接旅游團、縣外企業、縣域內廠礦和學校進行訂單銷售,并通過集體技術指導解決技術問題。隨著種植、養殖技術日漸成熟,飛嶺村逐漸由自主發展邁向技術輸出,真正將果農“凝聚”起來、將科技“傳播”出去。
馬文利說,“現在飛嶺村已經初步形成了集種植、養殖、休閑、觀光、民宿、餐飲一條龍的循環農業產業鏈,接下來將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品質,豐富鄉村旅游業態。2025年將重點打造農耕文化體驗園和藥茶體驗館,讓人們在望山看水的同時,尋找記憶中的鄉愁和理想的詩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