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紅色基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血脈,是革命先輩們用血肉之軀鑄就的不朽記憶。它不僅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力量的延續。而勞動教育,則是塑造個體品格、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將傳承紅色基因與勞動教育相融合,對于培養具有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新一代學子,具有深遠的意義。湖南會同是一片紅色熱土,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是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同志的故鄉。“一心為民,兩讓司令,三次先遣,四過長江,五人總前委之一,六次負傷,七戰七捷,八省征塵,九死一生,十大將之首”這是對粟裕大將在戰爭歲月里的最好寫照,展現了他不屈不撓的堅定信念、百戰百勝的雄才膽略、功高不居的高尚品質、負重進取的全局胸懷。作為會同教師理應講好粟裕大將故事,深挖縣域紅色文化思政教育新元素,圍繞勞動育人目標,打造本土紅色校園文化特色,踐行“三全育人”理念。
幫助教師確立紅色文化教育理念,增強教師紅色文化素養培訓,教師首先自身要了解并認同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從心里認可紅色文化教育成效,繼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加以推崇和深化,如2023年湖南會同縣教師發展中心組織全縣教師進行了“學科+粟裕故事”紅微課競賽,“紅色傳承培初心,立德樹人鑄師魂”文藝匯演。確立紅色文化教育理念,提升教師運用紅色基因進行勞動教育教學素養,這其中也包含了教師運用教學專業知識,幫助學生認識和感知紅色文化知識領域中的潛在價值,并在實際勞動、學習乃至生活過程中內化并根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2022年勞動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勞動課程倡導豐富多樣的實踐方式,強調學生直接體驗和親身參與,學創融通,注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的真實需求出發,引導學生通過設計、制作、試驗、淬煉、探究等方式獲得豐富的勞動體驗,習得勞動知識與技能,感悟和體認勞動價值,培育勞動精神。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課程實施中,創新課程實施方式,根據學生自身的基礎和興趣,實施紅色文化融入勞動教育,注重學生真實需求,注重引導和探究。由此,確立正確的紅色文化教育教學觀的同時,通過專題培訓提升教師自身紅色文化素養和勞動教育學科專業素養,并將其融匯運用在課程實施中,從而充分運用紅色文化開展勞動教育,將粟裕大將風范有序、有條理、科學有效地融入到勞動教育課程中。
紅色勞動文化課程實施氛圍,要求勞動課程跟學校的大環境結合起來,要與校園環境創設、跨學科引導相結合。比如在進行正式的課程教學開始,可以用學生感興趣的點進行導入,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粟裕故事紅色元素的實時融入。比如,某個同學在面對某個勞動任務感到困難退縮的時候,教師可以引用粟裕某個故事對其進行詢問引導,眼前的這個任務要是交給粟裕來做,他會怎么辦,或者可以告訴學生當時他面對的條件多困難多危險啊,可不也是完成了邁過去了嗎,我們這點問題有什么不能完成和面對的種種。以學生為中心,創設紅色勞動課程氛圍,在實施過程中適時地將紅色文化融入進去。
總之,紅色基因與勞動教育的融合,是對青少年一代全面發展的關懷。它不僅能夠讓青少年們繼承和發揚光榮的革命傳統,更能夠讓他們在實踐中成長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子。作為教師理應弘揚紅色文化,提升培根鑄魂能力,成為學生心中的“紅色導師”。讓我們攜手,為青少年的成長插上紅色的翅膀,共同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紅色筑夢人。
基金項目:首屆湖南省基礎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弘揚粟裕大將風范,提升縣域教師培根鑄魂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Y20230906)成果。
(作者單位:1.湖南省會同縣教師發展中心■ 梁衛東1 ;2.湖南省會同縣林城鎮三完小■ 趙燕飛2 ;3.湖南省會同縣教育局■ 梁高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