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耿倩 11月18日,記者從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化全方位轉型”系列主題第十七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3年以來,臨汾市主要經濟指標、多項重點工作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前列,交出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臨汾答卷”。
堅持抓產業、促升級,持續夯實高質量發展產業基礎。立足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打好“三張牌”,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優一產,打好“特色牌”。傾力打造“臨汾優選”區域公共品牌,突出做強吉縣蘋果、隰縣玉露香梨等優勢產品,打造大寧寧脆蘋果、古縣古樹核桃等優質產品,培育翼城櫻桃、安澤稻田蟹等特色產品。強二產,打好“綠色牌”。中煤王家嶺、東泰鑫源等煤炭企業完成智能化改造,翼城閩光、古縣盛隆泰達等先進機焦項目相繼投產,晉南鋼鐵、通才工貿等鋼鐵企業加快產品迭代升級。前瞻布局數字經濟、低空經濟等新賽道,新舊動能轉換的有生力量正在蓬勃興起。活三產,打好“融合牌”。積極培育夜經濟、網紅經濟、首發經濟等新業態,成功舉辦中國網球巡回賽臨汾網球公開賽、臨汾半程馬拉松、云丘山國際越野賽等體旅融合賽事,有效帶動消費市場穩定增長。
堅持抓改革、促開放,持續激活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一方面,突出經濟體制改革牽引,統籌抓好能源革命等重點改革事項,農業生產托管等領域改革走在了全國前列。創新開設“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和營商環境投訴舉報監督專線,78%的常辦審批事項達到全國最短時限。另一方面,以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為牽引,依托瓦日、侯月鐵路和青蘭高速等戰略物資運輸通道,牽頭建設晉魯大宗商品骨干流通走廊,開通臨汾至日照“重進重出”雙向運輸班列,打通了臨汾的出海大通道。臨汾還將依托方略保稅物流中心,積極探索銅精礦“轉場檢驗”試點業務,加快申建臨汾(侯馬)綜合保稅區,全力打造內陸地區開放新高地。
堅持抓統籌、促融合,持續拓展高質量發展的空間載體。突出“產、城、人”三大要素高質量融合,不斷提升新型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產”就是“以產興城”。依托全市12個省級開發區和6個產業集聚區,培育打造了晉作古典家具、霍州年饃、鄉寧紫砂等產業品牌。“城”就是“以城聚人”。2020年以來累計投入186億元,在市區陸續實施77個城建項目,建成10余條風格各異的精品示范街、78座錯落有致的街心游園,城市的顏值氣質價值持續攀升。“人”就是“以人興業”。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先后推出人才新政“17條”,與國內118所高校共建人才培養基地1715個,引進博碩高層次人才3000余名,著力打造人才成長型城市。
堅持抓民生、促保障,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成果惠澤群眾生活。每年將超過80%的財政支出用于民生,全市教育、醫療、養老等各項事業均取得長足進步,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持續跑贏GDP。特別是以市區為重點,全力建設民生服務樣板區。市區“核心內環、快速中環”建成通車,城市交通全面步入高架立體時代,實現全城“20分鐘”快速通達。在市區“東西南北中”分別規劃建設一所三級綜合醫院,開設國家、省級臨床重點專科16個,讓老百姓能夠就近有“醫”靠、看好病。積極推進義務教育集團化、聯盟化辦學,加快實現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規劃建設了平陽中學等一批高標準學校。此外,始終把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面筑牢生態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