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層黨支部作為黨的基礎和戰斗力的核心,肩負著對師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的基本任務。深化高校黨建工作與教學、科研、就業等業務的緊密結合,既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本質需求,也是確保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關鍵支撐。在這樣的背景下,探討如何通過高質量的黨建工作來引導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確保學生在就業指導過程中不僅感受到黨建工作的力量和效率,更能體會到其人文關懷和溫暖。
高等教育是推動社會進步、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其核心在于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具備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在高校的眾多工作中,黨建工作從思想引領、組織建設等方面為人才培養奠定基礎,而就業工作則聚焦于學生畢業后的職業發展路徑,二者看似側重點不同,但實則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共同影響著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成效。
教育事業的核心議題始終聚焦于“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在“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上,黨建工作與就業工作有著清晰且一致的指向。二者均明確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培養人才。關于“培養何種人才”,高校黨建工作與就業工作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兩大關鍵領域,共同肩負著培育具備社會責任感、符合社會進步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的使命。高等教育的目標不僅是賦予畢業生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更應重視提升他們的全面素質。在“怎樣培養人”方面,黨建工作與就業工作更是需要相互配合、協同發力。在實習實訓和職業指導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將個人職業發展與社會責任擔當有機統一起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高校黨建工作與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之間的關系已然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它們已經成為一個應當被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籌協調,進而實現共同發展的有機整體。一方面,黨的理論知識猶如一盞明燈,為大學生就業工作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指導思想。另一方面,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推進也并非單向受益于黨建工作,而是能夠反哺黨建工作,為黨建工作的實質性發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上的支持。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就業市場的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高校意識到,只有將黨建工作與就業工作深度融合,形成協同效應,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應對就業挑戰,實現從校園到職場的順利過渡。
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就業環境下,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使其在就業過程中保持清晰的思想導向,已成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務。將黨員志愿服務與就業指導緊密結合,構建起多維度的就業文化教育網絡,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充分利用黨內組織生活這一重要平臺對學生黨員展開深入且細致的思想引導工作,注重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向學生宣傳國家就業政策、行業發展趨勢、本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等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
實踐出真知、實踐育人才,要注重在就業實踐中促使學生學真知、悟真諦、長技能。高校黨組織應當通過創新的黨支部活動,將就業生涯規劃和指導有機地融入整個教育過程中。組織學生參觀不同行業的知名企業,了解企業的運營模式、崗位設置以及人才需求情況,讓學生在大學初期就對就業市場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邀請企業專家和校內專業教師共同授課,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和綜合素質提升課程。通過這樣貫穿整個大學生涯的創新黨支部活動,將就業生涯規劃和指導深度融入教育過程中,實現黨建活動與就業市場的緊密對接,有效增強黨建工作在促進畢業生就業方面的作用。
積極推動校內外聯動,是構建“黨建+就業平臺”的關鍵一步。建立一個“資源共享、雙向服務、互利共贏”的校企黨建合作新機制可以將校內外聯動機制發揮到極致。一方面,邀請那些具有扎實政治理論素養的實務專家為學生分享實踐經驗,為學生的職業規劃提供專業指導;另一方面,主動與用人單位保持密切聯系,深化校企共建關系,努力開拓更廣闊的就業渠道和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強化產學研合作促進高校科研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有效轉化,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
高質量的黨建工作對于引領畢業生實現高質量的就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未來的高校教育工作中,應進一步深化黨建工作與就業工作的融合。高校黨組織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創新黨建工作方式方法,使其更好地適應新時代就業市場的需求。同時,就業工作部門要緊密配合黨建工作,將黨建元素融入就業指導的各個環節,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就業指導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黨建引領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目標,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基金項目:2024年度廣州新華學院黨建研究課題研究成果(項目編號:KT202406)。
(作者單位:廣州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