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廣義上是指動畫、漫畫、游戲等作品的周邊產品,購買“谷子”的消費行為被稱為“吃谷”,由此產生的一系列衍生活動形成了“谷圈”。
在“谷子”的消費群體中,青少年占很大一部分。一方面,作為連接現實與虛擬的橋梁,“谷子”為青少年提供了難以替代的情緒價值。無論是游戲還是漫畫中的人物,它們都有各自的故事,常引起人的感動與共鳴?!肮茸印钡某霈F,使得這些虛擬和存在于想象中的人物有了實體,成了朋友、家人般的存在。在如今學業壓力沉重的當下,很多青少年都在試圖尋找一個情緒的出口,“吃谷”成為了一種社交密碼。青少年的社交需求往往比較旺盛,為了能夠更好地融入集體,他們以一種從眾的心態開始“吃谷”,這也間接導致了“谷子”的價格水漲船高。同時,“谷圈”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則:“吃谷”越多越能表示對角色的喜愛,因此“吃復數”(多次購買同一款產品的行為)比“吃單數”的人更受歡迎,吃“海景谷”(熱門“谷子”,意味著像海景房一樣可望而不可及)的人則顯然具有更高的地位。對于心智發育還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來說,這種規則自然成了他們尋求社會鏈接和身份認同的“法寶”。
正是因為“吃谷”的群體以青少年居多,有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谷圈”。有報道稱,一名13歲的學生在瀏覽某社交平臺尋找喜愛的徽章時,被誘騙加入了一個QQ群。詐騙分子以挑選徽章為幌子,索取該名學生的個人信息,后又以未成年人購買需承擔法律責任為由,對其實施警告。過程中,詐騙分子冒充民警,通過視頻通話的方式恐嚇其利用父母的手機登錄銀行App掃碼支付,最終被騙近萬元。還有一些詐騙分子以“免費贈送”“免費領取”等話術誘騙青少年,又以“違規操作”“賬號被凍結”等話術進行威脅恐嚇,借機盜取賬戶信息和錢款。更有甚者直接偽裝成買家收購“谷子”,隨后又以各種理由誘騙青少年轉賬,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除了成為“誘n3fsOFJck+9bP8bIecVwnIYpbpyvnzJZ52RObUbO34g=餌”,還有一些亂象與青少年本身有關。由于很多“谷子”是海外原版或需工廠定制,為了降低運輸成本和定制價格,“吃谷人”通常會組團購買,由團長負責跟進開團進度、募集資金和下單發貨等。同時,由于運輸和定制通常需要一定的時間,團長需要在群內定期匯報整體進度,并提醒團員查看補款信息。但就在近日,有網友爆料稱,自己所在的“谷團”里,團長既不匯報進度,也不出具轉賬記錄。就在大家心生疑慮時,團長發布了一張高中假條截圖,此時大家才知道這個團長是未成年人。在“谷圈”,未成年人開團往往存在風險,因為一旦團長攜款跑路,其可能因為未成年人的身份而無需承擔責任,導致欠款難以追回。據統計,該團中受害人被騙金額合計可達10萬元。
針對這些亂象,相關機構和單位要依法嚴厲打擊,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同時,也為“谷圈”的健康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同時,對于消費者來說,在權益受到威脅的時候,更要學會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有法律專業人士指出,在“谷圈”中發生的網絡非接觸型詐騙中,維權時可“先刑后民”——“在提供充足證據線索,選對管轄地的情況下,刑事立案的可能性較大。若經過公安機關審查,不構成刑事案件,再啟動民事訴訟程序也不遲。”

針對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家庭、學校及社會都應當承擔起教育、引導和監督責任。某反詐中心民警提醒,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甄別和防范詐騙的能力薄弱,要加強對孩子灌輸反電信網絡詐騙知識,正確引導青少年合理使用網絡。同時,家長也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機,建立安全屏障;多與孩子溝通,日常做好孩子的網絡安全教育,增強他們的資金安全意識。在確定需要購買相關產品時,也應在官方交易平臺進行,否則平臺無法全程監管,容易因為證據不足導致錢款追回困難。各地教育局也關注到了這一現象,紛紛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官方媒體平臺推文,提醒家長和學校,警惕“谷子”詐騙,呵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此外,也有不少學校專門針對網絡詐騙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與各地檢察機關合作開展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引導青少年健康、理智“吃谷”。當然,除了增強青少年的法治意識,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也必不可少。無論是未成年人開團,還是以從眾心態“吃谷”,都需要在合理規范的條件下進行,警惕落入這座以“愛”為名的圍城。
作為普通消費者,如果想要安全“吃谷”,首先要摸清其中的門道,比如掌握圈內的術語、分辨清楚線下門店的性質,更重要的是搞清楚“谷子”之間的區別。比如“日谷”“國谷”“盜版谷”以及“同人谷”。
顧名思義,“日谷”與“國谷”都是“官谷”,即獲得了IP版權方授權的周邊商品。“谷圈”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就是得益于原作IP的強大魅力。所謂“盜版谷”則與之相反,存在侵權的問題。對于這種現象,“谷圈”愛好者內部也有不少“避坑”心得,一是在購買時篩選渠道并注意分辨,二是在發現后向版權方進行告知,由版權方官方對“盜版谷”進行追責。
“同人谷”則相對來說比較特殊。在“谷圈”語境下,我們可以將“同人谷”理解為愛好者對原作IP進行二次創作,并將二次創作的作品進行設計和生產,最終形成非官方出品的周邊產品。從愛好者角度出發,這種自發的二次創作是對作品表達喜愛的一種方式;從版權方角度來說,對其權益不構成損害的二次創作能夠對原本的作品起到宣傳的作用。因此,一部分“同人”創作者會在制作“同人谷”時,標注其成本和數量,以顯示自己是“為愛發電”,而非商業盈利。一些版權方通常也會默許這種行為,不對其進行法律上的追責。這種微妙的雙贏,將“同人谷”的版權紛爭放在了一個灰色地帶。
不過,隨著“谷圈”規模的日益擴大,為避免爭議,手握IP的版權方也開始著手改變現狀。比如,創作了大熱游戲《原神》的米哈游就發布了《原神同人周邊大陸地區試運行指引》,“同人”創作者可以根據《指引》要求向米哈游提交申報,若申報通過則可以免費獲得授權,進行“谷子”的制作。其中對授權的主體、范圍、可應用的場景都做出了詳細的解釋,并且《指引》中表示,未來米哈游也會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指引的內容。除此之外,一些版權方也會通過發布“同人”作品征集活動,來對優秀的二次創作作品進行選拔,并以公開投票的方式來決定對哪些作品進行官方設計生產,直接將“同人”制成“官谷”,讓愛好者們能看到更豐富的創作可能,也能更安心地“吃谷”。
這樣的做法,既給了“同人”創作者一定的創作空間,也給作品愛好者更多的消費選擇,最重要的是避免了因為版權糾紛而產生的法律問題,讓愛好在合法的情況下能夠更好的“為愛發電”,進行創作產出。
在“谷子”商業化這把雙刃劍的刀鋒之下,風險與機遇并存是常態?!肮俟取鄙a周期長、搶購難度大的問題間接引發了“同人谷”的盛行。作為IP的版權方,除了給“同人谷”生存空間以外,提升周邊產品的設計審美、豐富周邊產品的品類,讓愛好者的“吃谷路”不再艱辛,才能達到真正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