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兒進行“品德啟蒙”是每一位教師需要樹立的教育理念。我園開展了“四季稻香”活動,幼兒在四季耕種中,不僅直觀感知了水稻的生長過程,體驗到了探究、收獲的快樂,更培養了幼兒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激發了他們珍惜生命、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春生:稻香“播種季”。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播種的時節。播種前,我首先帶小朋友一起去植物園考察選擇種植區域。其次,組織幼兒分組搜索水稻的種植方法,收集種植工具,為后續的耕種工作做足準備。幼兒園還請了一位農民伯伯和幼兒一起犁地,指導幼兒往稻田里蓄水,隨后,農民伯伯手把手指導幼兒學習拆秧、插秧、固定……忙得不亦樂乎。在此環節中,我將主動權還給幼兒,引導幼兒通過“春耕討論會”制訂春耕計劃,在開墾土地、播撒希望、快樂耕耘中引導幼兒主動勞動,讓他們產生初步的責任感。
夏護:稻香“維護季”。在如何對水稻進行養護的問題上。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劃分區域,每組負責一塊水稻的養護。幼兒每天都會認真照顧自己負責區域的水稻,澆水、護苗、施肥,一絲不茍。同時,每組制作一本“水稻活動記錄故事本”,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在種植過程中的觀察和感受。在幼兒管理水稻的過程中,會不斷出現許多問題,這也激發幼兒不斷尋找解決方法,如他們發現會有麻雀會來吃水稻,于是尋找材料,制作稻草人。在夏日的水稻養護中,幼兒不斷成長,責任意識也在勞動的錘煉下變得更加堅定。
秋收:稻香“收獲季”。秋天到了,水稻都變成金黃色,幼兒體驗到收獲的幸福。在收割開始前,幼兒們一起討論了安全注意事項,大家戴好手套,拿上工具,鼓足干勁去收割水稻。水稻收割后,大家對脫粒活動也非常感興趣,有的幼兒徒手將稻谷從稻稈上剝離,有的幼兒用積木敲打稻穗,他們不斷嘗試新材料和新方法,一邊脫粒,一邊觀察著稻谷脫落的情況。通過這個過程,幼兒體會到團隊合作和實踐探索的樂趣。
冬序:稻香“延續季”。稻谷收割后,孩子們想知道稻草還有什么再利用價值。有的孩子調查到可以用稻草制作稻草人,有的想到給大樹保暖,還有的想用稻草制作工藝品。于是。大家根據興趣組建了稻草人制作組、樹木保暖組和草編手工組。稻草人組的孩子們經過剪、捆、扎、編、釘等程序,制作出了形態各異的稻草人。樹木保暖組的孩子制定了樹木保暖計劃書。他們將稻草扎成捆,再連起來,圍在樹木上,仿佛給樹木穿上“新衣”。草編手工組的孩子用稻草編制了鳥窩放在校園的大樹上,給小鳥做新家。
品德啟蒙下的稻香教育活動不僅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愛勞的綜合育人價值,還為幼兒帶來了對傳統農耕文化的深度體驗。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傳承農耕習俗,在勞動中學習進步。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方泰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