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階段,音樂社團活動作為常規音樂課的補充和延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音樂社團活動中,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通過音樂鑒賞、歌曲演唱、音樂創作等活動,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學習信心。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社團;核心素養;社團活動
作者簡介:陶聞(1990—),女,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斜塘學校。
學會聆聽是形成音樂核心素養的基礎,學會合作是具備音樂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學會表現是衡量音樂核心素養的標準。在音樂社團活動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表達情感的舞臺,讓學生在相對自由的氛圍中聆聽豐富多樣的音樂,鑒賞高雅的音樂作品,充分表達自己的音樂見解,與同學一起自由歌唱,從而更好地把握音樂的細節,體會音樂傳遞出的思想感情。
一、優化音樂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聆聽
豐富的教學資源的引入,能夠優化社團音樂學習方式,讓學生得以聆聽各種音樂。聆聽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探索音樂世界,深化對歌曲的理解。
(一)融入唱段
教師可以在社團活動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各種音樂唱段,讓學生通過聆聽在腦海中描繪出生動的音樂場景,從而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1]。如在一次戲曲專題活動中,教師給學生播放京劇《霸王別姬》中的經典唱段,學生認真聆聽后,分析唱段的旋律、節奏與情感表達,深入體會戲曲的獨特魅力。之后,學生圍繞聆聽內容交流自己的獨特感受,與教師、同學充分互動,挖掘音樂傳遞出的濃厚文化。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鍛煉了音樂鑒賞能力,學會了如何捕捉音樂的細膩情感,豐富了音樂學習體驗。
(二)引入影視片段
在音樂社團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對傳統音樂的鑒賞能力。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以嗩吶為主題的音樂影視作品《百鳥朝鳳》中的經典片段,讓學生充分聆聽嗩吶的樂聲,并且了解嗩吶這種傳統樂器的發展史。這種邊觀看影視片段邊聆聽音樂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對傳統樂器的興趣,促使他們主動探索傳統樂器的內涵。
(三)引入樂器
在部分小學中,開展音樂社團活動通常就是讓學生聚在一起聽、唱、賞音樂,這樣的音樂社團活動形式過于單一,難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久而久之,還會使學生失去參與音樂社團活動的興趣。對此,音樂社團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引入樂器,讓學生親眼看到樂器、親手觸摸樂器、親耳聆聽樂器,從而增強音樂學習的體驗感。如在認識樂器的社團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豎笛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對豎笛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展示豎笛,讓學生觀察、觸摸、嘗試演奏。激起學生對豎笛的探究欲后,教師進行豎笛演奏,讓學生仔細聆聽和欣賞。學生由此可以深入了解豎笛的構造、音色、演奏方法等,并且激發對其他樂器的興趣,在活動結束后自主了解更多的樂器。教師可以趁此機會鼓勵學生尋找自己喜歡的樂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習該種樂器,將其發展為自己的一項興趣愛好。
在小學音樂社團活動中,教師應給學生補充豐富的音樂資源,讓學生學到課堂上難以學到的音樂知識,從而幫助學生發展音樂審美素養、提高音樂鑒賞力。學生只有多聽音樂,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音樂,才能從音樂中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因此,教師要利用音樂社團引入豐富的音樂資源,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聆聽音樂的機會,充分發展學生的聽感,幫助學生積累音樂文化常識。在優質曲目的熏陶下,學生才能逐漸形成良好的音樂審美品質,提升音樂核心素養。
二、優化音樂社團活動,讓學生學會合作
通過組織多樣化的活動、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以及營造積極互動的氛圍,社團能夠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活動參與度,促使學生在活動中積極與同伴合作互助,從而學會團結協作,更好地發展音樂核心素養。
(一)表演活動
例如,教師以“梨園英秀”作為表演活動的主題組織學生進行戲曲表演。在開展活動前,教師為學生準備好戲曲表演所需要的樂器和戲服,并組織學生學習經典戲曲《誰說女子不如男》,然后帶領學生將社團活動場所布置成舞臺和觀眾席。準備就緒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穿上戲服、拿起樂器進行表演,親身體驗唱戲的感覺。這樣的實踐活動新鮮有趣,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發展音樂核心素養。
(二)鑒賞活動
例如,教師舉辦“經典歌劇之夜”活動,精選《圖蘭朵》等經典歌劇片段現場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歌劇音樂的特點。或組織影視音樂鑒賞沙龍,選取《臥虎藏龍》等蘊含豐富音樂元素的影視作品片段播放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從音樂的角度剖析作品,感受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情感表達特點與氛圍營造功能。
(三)合唱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社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加合唱活動,并引導學生合作備賽,讓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2]。例如,組織社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牧歌《在那東山頂上》的基礎唱法。小組成員圍坐一圈,反復練習和討論,傾聽組員的歌聲,磨合唱功,不斷優化和聲,把控節奏。在練習過程中,學生需要調整自己的音量和音色,以更好地融入集體。在合唱過程中,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游牧民族群眾的日常放牧生活,仿佛看見遼闊的草原、藍天白云以及牛羊成群的景象,激發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熱愛之情。
豐富多彩的音樂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音樂學習平臺,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而且,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與同學互幫互助,還學會了團結協作。值得注意的是,開展社團活動的前提是具備一定的基礎設施。對此,學校要給予音樂社團大力支持,配備專門的社團活動場所,及時更新場所里面的各種設施,提供豐富多樣的樂器。
三、凸顯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表現
在音樂教學中,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是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學生敢于表現、學會表現,從而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自主表達音樂感受
傳統音樂課堂往往更側重給集體講授音樂知識,對個體感受有所忽視。基于此,在音樂社團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發表個人感受的機會。要想讓學生對樂曲的內涵和情感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從而產生更豐富的感受,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主利用互聯網搜集和整理與音樂曲目相關的民俗文化、趣味故事等,然后在課上進行信息共享,從而突出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的主體地位[3]。
例如,在社團活動中鑒賞葫蘆絲音樂作品《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提前自主搜集和整理《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的創作背景。在社團交流活動中,學生將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信息作為展示內容分享給同學,并表達自己在初次聆聽這首樂曲時產生的感受。這樣的自主表達活動讓學生有機會表現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有助于發展學生在音樂表現方面的素養。
(二)創作詩歌音樂作品
詩與歌具有特殊的聯系。詩往往具備韻律感、節奏感和情境美,適合通過譜曲演唱出來。在社團活動中,教師要側重開展創意學習活動,如讓學生進行音樂創作。而讓學生譜曲寫歌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不妨讓學生學習創作詩歌音樂作品。
例如,在主題為“以詩為歌”的古詩和音樂結合的社團活動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與歌的特殊聯系,豐富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教師鼓勵學生結合學過的詩歌和樂曲,創作具有個人特點的詩歌音樂作品。教師首先給學生講解詩與歌相結合的優秀范例,讓學生通過聆聽、鑒賞的方式深入了解詩歌音樂作品。接著,教師指導學生仿寫自己喜歡的詩歌音樂作品,對于音樂素養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其自主創作全新的詩歌音樂作品。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需要自主查閱資料、思考創作思路、嘗試不同的音樂元素,這些經歷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創作出自己的詩歌音樂作品后,教師鼓勵學生將其演唱出來,并進行正面評價,從而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信心。
(三)以學科知識表現音樂理解
音樂與其他學科有一定的聯系,因此,社團音樂學習不應僅停留在音樂學科范圍中。教師可以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開展音樂活動,讓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理解音樂、表現音樂。
比如,教師融合美術知識開展“音樂與繪畫”的主題社團活動,讓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后,用畫筆描繪出自己想象出的音樂畫面。教師在社團活動室開辟出一面墻,專門張貼學生的音樂畫作,讓學生給自己的作品命名,并站在自己的作品前給其他同學講解自己的繪畫靈感和思路。又如,教師在音樂鑒賞中融入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的數學比例、對稱等知識鑒賞樂曲的節奏、旋律,并與其他同學交流。這些跨學科學習活動不僅豐富了音樂社團的教學內容,擴充了學生的音樂知識,還能讓學生感受到不同學科的內在聯系,拓寬知識視野,從而激發關于音樂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四、音樂社團活動開展的注意事項
音樂社團活動在音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校和教師要重視音樂社團的建設,認真組織音樂社團活動,給學生提供一方培養藝術素養的天地。然而,有的學校開展音樂社團活動偶然性太大,如教師想到什么就開展什么活動,或者教師什么時候有時間就什么時候開展活動,這不利于學生音樂興趣的維持。基于此,教師可以開展系列性音樂社團活動,設計階段性音樂課程,吸引學生堅持參與社團活動,提高音樂練習頻率,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這樣一來,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供更為全面的音樂訓練,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歌唱技能[4]。
例如,在主題為“絲竹流韻”的竹笛社團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吳音的興趣,讓學生學會用吳地方言有感情地歌唱,從而體會地方音樂的特點。教師可設計為期三周的“絲竹流韻”主題音樂社團課程,第一周為“熟悉吳音”課程,為學生講解吳地方言的特點,普及吳地音樂文化常識;第二周為“聆聽吳音”課程,選擇一些膾炙人口的吳音歌曲來教學,讓學生聆聽、鑒賞,走進吳音;第三周為“歌唱吳音”課程,教學生歌唱吳地方言的歌曲,讓學生切實掌握歌唱技巧,并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如此,在系列社團活動的引領下,學生能夠持續學習地方音樂,從而完善對地方音樂的知識結構,有效地培養歌唱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社團可以彌補音樂課堂教學的不足,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音樂文化,學習更多的音樂知識,從而提升歌唱能力,進而提升音樂核心素養。教師基于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開展音樂社團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在音樂社團活動中,教師要注意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和思想感情,從而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信心。
【參考文獻】
[1]陳鶯.學科核心素養下小學音樂備課之道·法·技[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9(9):9-13.
[2]鐘荔燕.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54-55.
[3]李益春.如何在小學音樂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201.
[4]朱丹紅.區域性中小學音樂社團建設的創新管理[J].教育藝術,2020(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