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班主任在學生德育工作中常常需要化解學生的矛盾。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平復情緒,換位思考,以及反思個人行為,再聯合學生家長進行育人,從而發展學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化解矛盾
小學班主任要以德育為核心,借助洞察力和引導力化解學生的矛盾,營造健康環境,保證學生能安心學習,同時增強學生的自我認知和管理能力,使學生掌握人際交往與應對挫折的技巧,從而為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一、小學生矛盾沖突的誘因、化解要點
(一)小學生思想不成熟
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遇到與個人利益沖突的事情時,由于思想不成熟,容易出現抗拒接觸同伴、與同伴爭執不休、拉幫結派搞小團體等問題。班主任作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需要以成熟的思想洞察學生之間的矛盾,冷靜、耐心地傾聽并公正地裁決,從而及時引導學生的思想成長。
(二)以自我為中心
小學生逐漸形成自我意識,但尚未完全理解社會規范和他人需求,傾向于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問題,難以考慮他人的感受,因此容易與同伴出現矛盾。對此,班主任需要讓學生理性看待矛盾,學會換位思考,友善地處理與同伴之間的矛盾,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1]。
(三)社交技能缺乏
在小學階段,社交技能是小學生融入集體、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能力。但小學生往往缺乏社交技能,在與同伴相處、融入集體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對此,班主任要循循善誘,教授學生社交禮儀,給遇到社交問題的學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化解矛盾[2]。
二、班主任解決學生矛盾的對策
(一)迅速分離,平復情緒
在學生發生矛盾的時候,班主任需要迅速平復學生的情緒,從而維持班級紀律,并遏制進一步的矛盾激化行為,讓學生學會冷靜、理性思考問題。
有一次,下課鈴聲剛響,教室里突然傳來激烈的爭吵。班主任循聲走進去,小明和小華兩個平日里活潑開朗的孩子,此刻正站在教室的一角臉紅脖子粗地對峙著,周圍的學生或好奇或擔憂地望著他們。原來是因為小華不小心弄花了小明的圖畫書,二人起了爭執。見狀,班主任意識到在學生情緒激動的時刻,任何直接的介入都可能加劇矛盾,因此采取的第一個策略是分離學生,讓他們的情緒得以平復。“小明、小華,你們倆先跟我來。”班主任用溫和而堅定的語氣說道,同時輕輕拍了拍他們的肩膀,示意他們走出教室。等來到走廊上一個相對安靜的角落,班主任說道:“我知道,現在你們都很生氣,也很委屈。”班主任蹲下身來,使自己的目光與他們的目光平齊,語氣里滿是理解和關懷。“但記住,我們解決問題的方式,要比問題本身更重要。現在,讓我們一起深呼吸,把心里那些憤怒的小火花都吹滅,好嗎?”說著,班主任示范性地做幾次深呼吸,然后鼓勵他們也嘗試這樣做。起初,兩人的表情還有點倔強,但隨著每一次呼吸的深入,他們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眼中的怒火也慢慢消失。“現在感覺好點了嗎?”班主任輕聲問道。小華點了點頭,聲音雖小,但明顯多了幾分平和:“嗯,老師,我剛才太沖動了。”小明也隨之說道:“我也是,我不該那么大聲說話的。”小華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更平穩:“小明,我剛才真是太沖動了,其實是我有錯在先,弄花了你的圖畫書,我也知道我不應該跟你吵。”“我也是,我當時只是覺得可惜了我的圖畫書,一時沒忍住大聲責怪你。”班主任見狀,將兩個人的手搭在一起,說道:“你們不能因為一時不快的情緒就傷了彼此的感情。圖畫書還可以弄干凈,感情破裂就很難修復了。”“沒錯,我們是好朋友,應該相互理解和包容。”小明伸出手,輕輕拍了拍小華的肩膀。班主任繼續說:“我們一起深呼吸,把心里的不快都呼出去,好不好?”兩人點點頭。每一次呼吸,都把心中的怒火和委屈一點點地排出體外。漸漸地,他們的表情變得平和了許多。此時,班主任才開始對他們進行教育,告訴他們,控制情緒、冷靜思考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要學會跟同學理性溝通,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不是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聽罷,小明和小華都低下了頭,意識到要學會自我控制,用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通過實施迅速分離學生并巧妙平復其情緒的策略,小學班主任能有效遏制矛盾升級,從而在細微之處彰顯教育者的智慧與擔當。此舉的意義在于,它不僅維護了班級環境的和諧穩定,更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與成長的空間,讓學生在此空間中促進情感的發展,培養自我調節能力。
(二)換位思考,引導反思
在班級管理中,小學班主任幫助學生化解矛盾沖突,最終目的在于塑造學生的良好品格,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如果學生的矛盾處理不當,不僅會影響學生的感情,更可能有損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需要運用教育智慧與藝術,積極探索并實踐有效的矛盾化解策略。換位思考是一種可以引導學生深刻反思、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化解矛盾、促進學生和諧共處與共同成長的有效策略。
還以小華弄花了小明的圖畫書的事情為例。將矛盾激化的二人叫到教室走廊后,班主任首先轉向小明,語氣平和而關切地問道:“小明,你能和老師詳細說說,這本圖畫書對你而言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嗎?是不是有什么特別的故事或者記憶,讓你在發現它被弄花后感到特別難過?”小明狠狠點頭,傾訴道:“老師,這是我媽媽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每一頁都有我和媽媽一起度過的回憶,它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所以我看到它被弄花真的很生氣。”班主任輕輕點頭,摸了摸小明的頭表示理解,說道:“嗯,老師明白了,你是個好孩子,想完好地保留自己與媽媽共同的回憶。你看到圖畫書被弄花,生氣是正常的。”接著,班主任又將目光轉向小華,同樣以溫和的語氣引導他,說道:“小華,你覺得呢?你現在能體會到小明的感受了嗎?如果你心愛的東西被別人弄花了,你會怎么想呢?”小華因為羞愧低下了頭,但還是有些不服氣,他小聲說道:“老師,我沒想到會這樣。我只是覺得小明的圖畫書很好看,忍不住在上面畫了自己的畫,想讓它更好看,我不是故意的。”班主任見狀,繼續溫和地引導二人:“小華,你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勇于承認錯誤,這是難能可貴的品質。小明,你現在能理解小華的心意了嗎?”小明怒氣消散了一些,說道:“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了。”教師趁機問小明:“那你覺得在這件事中,你的問題出現在哪?”“我不應該不聽小華的解釋就對他大聲嚷嚷。”班主任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說道:“你們換位思考,就會發現雙方的行為都情有可原,就不會那么沖動了。現在你們覺得應該做些什么呢?”小華聽罷,主動對小明說:“對不起,我弄花了你心愛的圖畫書,你可以接受我的道歉嗎?”班主任安慰小華說:“現在讓我們來一起想想怎么樣才能彌補這個錯誤,讓小明感受到你的歉意和誠意吧!”小華低頭思考了一會兒,然后眼睛一亮,抬頭說:“老師,我可以在我的圖畫本上畫一幅新的畫,送給小明作為補償,并且我會在畫上寫上‘對不起,我沒有經過你的同意就在你的圖畫書上畫畫,希望我們還能做好朋友’這樣的話。我保證以后會更加小心地對待別人的東西,不再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了。”班主任滿意地看著小華,轉而又看向小明,說道:“小明,你覺得小華的這個提議怎么樣?你愿意接受他的道歉并給他一個改正的機會嗎?”小明想了想,點了點頭:“老師,我覺得小華已經知道錯了,那我就原諒他吧,我接受他的畫作。而且我也要向他道歉,我不該對他大喊大叫。”班主任微笑著點頭:“很好,看到你們能夠互相理解,老師真的很高興。記住,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但重要的是我們要能夠勇于承認錯誤,并努力改正。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這樣我們的班級才能更加和諧美好。”說完,班主任拍了拍兩人的肩膀,鼓勵他們握手言和。小明和小華相視一笑,手握在了一起,兩人重歸于好。
通過換位思考引導學生反思的這一策略,班主任不僅成功解決了學生間的具體沖突,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自我認知與情感成長的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中,學生學會了換位思考,掌握了與人溝通的方法,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從而促進了心理健康的發展。
(三)家校聯動,賦能成長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想更充分地發揮德育的功效,在及時調解學生的矛盾后,還應延伸開展家校聯動育人活動,以學生的矛盾為育人素材,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教育,幫助學生學會化解矛盾、避免矛盾,從而使班級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
在上述例子中,班主任及時介入小明和小華的矛盾,通過耐心引導,使兩人冷靜下來后學會換位思考,反思自己的行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使矛盾得以初步化解。接著,班主任還決定采取家校聯動的方式,借此事例開展德育,引導全班學生進一步成長。
班主任聯系了小明和小華的家長,與兩位家長進行密切溝通,向兩位家長詳細描述了事件經過,同時強調換位思考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接著,班主任組織主題為“正視矛盾,攜手成長”的班會,并邀請學生家長參加。此次班會的目的是通過集體討論與互動,加深學生對人際關系問題的理解,促使學生學會互相理解、包容、尊重。在班會上,班主任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與同學鬧矛盾的事情,并聽聽其他同學的看法。這時小明主動站了起來,說出了他和小華之前鬧矛盾的事情,并反思:“我一開始看到自己的圖畫書被弄花了很生氣,但經過老師的開導,我開始學習換位思考,知道小華不是故意的,只是想跟我分享他的畫,我就不再責怪他了。”小華也站起來說道:“我要感謝小明同學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我以后需要更加注意其他同學的感受,避免給別人帶來麻煩。”家長們對兩名學生的發言紛紛點頭,小明和小華的家長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班主任邀請小明的家長分享自己的想法。小明的家長表示:“通過這次事件,我意識到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僅要關注他們學習成績的變化,更要注重培養他們的道德品質,讓孩子成長為有擔當,有寬容心的人,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其他家長也表示意識到了家庭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并表示會與其他學生家長多交流家庭教育心得,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在家長的參與下,班會討論更加熱烈,學生在交流中增進了對同學的理解,深刻認識到友誼的難能可貴,也體會到了寬容和尊重的重要性。學生家長也在交流中更加理解孩子的想法,能在日后實施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
家校聯動,強化家庭與學校的緊密合作,共同賦能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創新,是對現代教育理念的深刻踐行與體現[3]。小學班主任需要以實際行動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力量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合力,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從而促進學生自我認知、情緒管理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的全面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任務,需要班主任不斷探索和實踐有效的策略。在小學階段,班主任要重視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及時進行干預,并以此作為重要的德育素材,教授學生與人和諧相處之法,讓學生能夠更成熟地處理人際關系。在教育的道路上,班主任不僅是學生的引路人,更是學生心靈的守護者。班主任需要運用智慧與情感,在學生中間構筑起和諧的橋梁,讓班級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趙蓉.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要點構架[J].當代家庭教育,2020(6):171.
[2]李世友.心育與德育的整合: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策略[J].教書育人,2022(28):32-34.
[3]張永霞.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5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