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偏頭痛為原發性頭痛,其中常見證型為肝陽上亢證,患者通常表現出頭痛欲裂、脅肋部疼痛、易怒、頭暈等癥狀,嚴重影響睡眠和生活質量。中醫治療偏頭痛(肝陽上亢型)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療效,通過綜合運用中藥、針灸等方法,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主要綜述中醫治療偏頭痛(肝陽上亢證)的臨床研究進展,為偏頭痛臨床診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偏頭痛;針刺;肝陽上亢證;推拿;中藥
偏頭痛以反復發作的單側或雙側搏動樣疼痛為基本特征,常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在休息或安靜環境下可以緩解,疼痛時間可持續4~72 h,屬于中醫“頭風、頭痛、厥頭痛”等范疇。該病多于兒童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達發病高峰,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統計出對現代人類影響最大的四大疾病之一就是偏頭痛。目前該病發病機制尚不清晰,致病因素復雜,與遺傳、環境、情緒等因素影響較大,快節奏的生活使其發病率逐年升高。目前臨床無特效療法,西醫多給予藥物對癥治療,但有較高的復發率且難以兼顧療效與副作用,病情纏綿難愈,治療周期相對較長,嚴重影響患者家庭生活及日常工作。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運用針灸、中藥、刮痧、推拿等傳統方法進行綜合治療,在偏頭痛治療中取得一定的療效。
1中醫對偏頭痛(肝陽上亢證)的認識
《黃帝內經》中偏頭痛為“首風”或“腦風”,《東垣十書》描述了其癥狀為頭半邊痛。雖然偏頭痛臨床癥狀復雜,但眾多醫家總結頭痛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內傷,基本病機則為不通則痛與不榮則痛。臨床上外感頭痛常由風邪夾雜它邪上擾清竅,致頭部經絡壅滯不通發為頭痛,而內傷頭痛則與各個臟腑有著密切聯系,或因脾失健運,痰濁中阻發為痰濁頭痛,或因腎精虧虛,致髓海不足而成為腎虛頭痛等等,臟腑陰陽失衡是內傷頭痛的發病關鍵。
肝陽上亢證為偏頭痛常見證型,發病特點為頭部脹痛,起病急驟,頭痛劇烈,伴有情緒的變化。該證型與肝的生理功能有關,肝主升發喜條達,主疏泄一身之氣機,當情志不暢,氣機郁滯,郁久化火,灼傷肝陰,導致不能制約肝陽,從而肝升太過,肝陽暴亢于上而致頭痛。故臨床治療多從疏肝解郁、平肝潛陽熄風入手。
2治療
2.1 中藥湯劑
中藥可以靈活加減搭配,劑型也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在偏頭痛治療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臨床上有內服和外用兩個給藥途徑。劉苗苗[1]以偏頭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四氣以平、寒、溫為主,五味以甘、苦、辛為主,五臟多從肝、心、脾三臟論治,選用天麻、鉤藤、川芎、牛膝、石決明、白芍、黃芩等藥治療,取得顯著療效。周慧瓊等[2]用天麻鉤藤飲治療偏頭痛,發現治療后患者各療效指標均顯著改善,治療效果明確。穴位貼敷是臨床常用的外治法,患者接受度良好,通過在穴位上貼敷相應的藥物發揮經絡和藥物雙重治療作用。孔靜敏[3]通過穴位貼敷(蝎麻散)配合天麻鉤藤飲口服治療偏頭痛,對比單純口服中藥治療,蝎麻散擅長搜風通絡止痛,天麻鉤藤飲功能平肝潛陽、清肝泄熱,二者聯合使用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癥狀。
2.2 針刺
針刺為純綠色療法,無副作用,臨床療效得到廣泛認可,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防治偏頭痛推薦療法[4]。在經絡辨證下,用針具刺入腧穴激發經氣,發揮舒調經脈、通絡止痛的作用[5]。各大醫家為偏頭痛的治療提供了多重思路,針刺方法也是越來越多。林淑芳等[6]針刺雙側太沖穴并施行捻轉瀉法,對比口服西比靈,治療結束后治療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太沖穴是五腧穴中的腧穴,也是肝經的原穴,此處是肝經脈氣充盛之處,腧主體重節痛,是疏利氣機的首選穴位,也是取上病下治之意,故選取此穴疏利暴亢的陽氣、通絡止痛。莫小琴[7]對偏頭痛患者進行針刺治療,淺刺太溪(雙)、太沖(雙)、顳三針(患側),相較于西比靈口服治療,經過2個療程后,治療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有效減輕患者痛感,避免經氣受損。
2.3 電針
電針療法是在常規針刺得氣后,在針柄上連接一定量的電流,對穴位進行持續刺激,相當于持續行針的過程。這種療法可以加強針刺治療效果,適用于臨床上的各類痛證或痹證。為觀察電針的即時止痛效果,蔣蕾[8]在太陽穴得氣后連接疏密波,每10 min調節1次,留針30 min,引起肌肉收縮,以患者能忍受為度,對照組參照《實用內科學》第10版制定西藥治療方案治療,結果顯示兩組均在治療后20 min顯效,但在效應維持上,電針組為6 h,優于對照組的3 h,且治療組未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普遍存在嗜睡。由此可見,電針具有很好的即時鎮痛效果,療效持久且無副作用。
2.4 刮痧
刮痧是中醫常用的適宜技術,歷史悠久,以中醫經絡皮部理論為指導,使用特殊的器具,沿著經絡或穴位進行單方向反復刮摩,至皮膚潮紅或出現痧點,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刮痧療法具有操作簡單、無不良反應的特點。丁歡等[9]研究發現,刮痧療法可促進機體新陳代謝,調節免疫抗炎系統及激素水平,改善經絡循行處血液微循環,還可通過調節神經及血清中相關疼痛物質水平以減輕疼痛,平衡神經興奮和抑制過程,加強對機體的調節和控制。臨床運用循經刮痧治療此病較多,王芬芬等[10]運用循經刮痧方法治療偏頭痛后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用銅質刮痧板分別沿督脈、足太陽經、足少陽經進行分段刮拭,治療2個療程后,患者中醫證候評分、疼痛評分、生命質量各項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療效優于西藥組,不良反應少,有“簡、便、驗、廉”優點。相比其他療法,刮痧更易被患者接受。
2.5 推拿
推拿又稱為“按摩”,是一種常見的中醫外治的方法,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醫者運用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人體特定部位或穴位,疏通經絡,調整臟腑,平衡陰陽,從而實現治療效果。張盛強等[11]認為,在推拿過程中,醫者身體溫度加上手法作用可以使患者受術部位溫度升高,肌肉放松,從而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更加順暢,改善局部血供。張靈虎等[12]將64例肝陽上亢證無先兆偏頭痛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2例予以頭頸部推拿治療;對照組32例予以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4個療程結束后,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經顱多普勒(TCD)血流檢查證實頭頸部推拿可以明顯改善腦內血流速度,減少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等物質釋放,緩解血管痙攣收縮。黃雪培[13]認為,肝陽上亢證頭痛的發生與頸部肌肉僵硬、后循環缺血有密切聯系,推拿可有效疏通經氣、促進氣血運行。
2.6 放血療法
刺血療法亦稱“刺絡放血療法”“放血療法”等,是指運用三棱針、梅花針、放血針等針具刺破浮于體表絡脈使其出血,暢達氣血運行,多在操作結束后即可見效,相對安全,不會傷及內臟。刺血療法屬于瀉法,臨床多應用于實證、熱證等治療。《靈樞·小針解》中提道“菀陳則除之者,去血脈也”。《內經》認為,刺血療法的作用機制在于祛除瘀阻的惡血、疏調經脈,使經絡的氣血正常運行。刺血療法直接作用于患處,祛邪實,使氣血通、陰陽平衡[14]。呂金丹[15]采用耳尖放血法治療偏頭痛,結果顯示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都較為理想,耳尖穴具有鎮靜、清腦之效,在耳尖穴放血可疏通循環障礙,從而緩解頭痛。現代醫學認為,放血療法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環狀態,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
2.7 中醫綜合治療
臨床上多種方法聯合使用也較多,對比單一療法,其見效更快,療效更持久。王愛麗[16]通過口服中藥聯合刺絡放血治療偏頭痛,中藥以平肝熄風、清熱活血,加刺絡放血調整局部微循環,改善血管功能,二者合用標本兼治,增強清熱息風、疏通經絡效果。對比對照組口服天麻鉤藤飲,治療組見效更快,臨床總有效率更高,且兩組治療過程中均無明顯不良反應。李白云[17]認為治療偏頭痛應活血通脈,故選用川芎茶調散聯合刮痧和針灸治療,中藥聯合針灸恢復腦血管功能,對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督脈刮痧以清頭目、調五臟。結果顯示觀察組腦部血流速度顯著低于對照組,頭痛程度低于對照組,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
3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西醫結合治療發揮了二者優點,標本兼治,使療效更理想。周果[18]以130例偏頭痛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觀察組,兩組均用鹽酸氟桂利嗪治療,治療組加用羚羊角湯,治療4周后,觀察組患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偏頭痛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說明中西醫結合療法遠期效果顯著。白則[19]采用針刺瀉肝法聯合西比靈治療偏頭痛,對照組僅給予口服西比靈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無不良事件發生,且療效優于對照組。
4展望
綜上所述,中醫療法雖然種類繁多,患者對療效也比較滿意,但是其療效機制并不清晰,大部分療效多以量表評分的方式評估,這種方法不具有客觀性。現階段中西醫治療偏頭痛(肝陽上亢證)都發揮著各自的作用,但幾乎做不到徹底治愈,臨床需要繼續探索偏頭痛的發病機制及其病理因素,為廣大患者尋求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劉苗苗.中醫藥治療肝陽上亢證偏頭痛的數據挖掘及網絡藥理學研究[D].武漢:湖北中醫藥大學,2022.
[2]周慧瓊,伍清龍.天麻鉤藤飲治療肝陽頭痛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20):81-82.
[3]孔靜敏.中藥穴位貼敷聯合天麻鉤藤飲治療肝陽上亢證偏頭痛的臨床觀察[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20.
[4]王麟鵬.頭痛類疾病:具有國際影響的針灸優勢病種[J].中國針灸,2018,38(5):504.
[5]于策.基于頭痛的針刺治療對針灸鎮痛作用機制的探尋[D].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2013.
[6]林淑芳,周小炫,陳白,等.針刺太沖穴治療肝陽上亢證偏頭痛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20,16(7):135-138.
[7]莫小琴.淺刺針法治療肝陽上亢證偏頭痛的臨床研究[D].南寧:廣西中醫藥大學,2017.
[8]蔣蕾.電針太陽穴治療偏頭痛(肝陽上亢證)的即時鎮痛效應研究[D].瀘州:瀘州醫學院,2010.
[9]丁歡,陳宇婧,李瑋彤,等.刮痧療法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6(4):537-540.
[10]王芬芬,殷虹,籍曾洋.循經刮痧對肝陽上亢證偏頭痛的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20,49(2):335-338.
[11]張盛強,朱干,高群興.穴位手法推拿對頸性眩暈患者腦組織血流灌注的影響[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5(3):447-451.
[12]張靈虎,劉彥嶺,魏東明,等.頭頸部推拿治療肝陽上亢證無先兆偏頭痛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19,41(3):444-448.
[13]黃雪培.頭頸背部推拿配合針刺治療肝陽上亢證頭痛的療效觀察[J].中醫外治雜志,2022,31(5):101-103.
[14]傅佳.試探刺血療法治病機理及臨床應用[J].光明中醫,2018,33(1):94-96.
[15]呂金丹.耳尖放血治療肝陽上亢證偏頭痛65例[J].河南中醫,2015,35(1):162-163.
[16]王愛麗.天麻鉤藤飲加減聯合刺絡放血療法治療肝陽上亢證偏頭痛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9,28(4):98-100.
[17]李白云.川芎茶調散加減聯合刮痧和針灸治療偏頭痛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12):2348-2349.
[18]周果.加味羚羊角湯聯合氟桂利嗪治療偏頭痛肝陽上亢證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1,37(10):1722-1724.
[19]白則.針刺瀉肝法聯合西比靈治療肝陽上亢證偏頭痛的臨床觀察[D].武漢:湖北中醫藥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