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初中數學教學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逐漸被淘汰,無法滿足教學需求,此時應將“教—學—評”一體化引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教—學—評”一體化的優勢與特點,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就針對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進行研究,首先概述“教—學—評”一體化的相關內容,然后分析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的優勢,最后提出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策略,希望通過文章探討能夠為其他初中數學教師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
1 前言
現階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是以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將數學理論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在評價反饋以及自主探究學習方面的重要性,對其自我判斷造成不良影響,不利于學生的長期成長與發展.將“教—學—評”一體化應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將教學、學習以及評價相結合,形成統一的整體,先借助評價體現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其中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師生根據自身情況及時進行調整,為后續教學與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下面筆者就針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2 “教—學—評”一體化的概述
所謂“教—學—評”一體化,主要是指教學、學習、評價三個方面形成統一整體,以此為基礎展開教學工作.其中,教學是指教師基于明確的教學目標進行課堂教學,如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整理教學資料等等,從而指導學生學習,強化學生學科素養;學習是指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完成學習任務,不僅了解了學科知識,而且還形成了豐富的學習經驗,使其自身認知水平能夠得到明顯提升;評價是指教學評價反饋,按照相關評價標準對學生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的學習過程與結果做出評價,讓學生可以清晰了解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便在日后學習過程中不斷加以改進.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教”和“評”都是為“學”提供服務,促使學生從中不斷提高自我認知能力.“教—學—評”一體化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角色都出現了變化,教師從以往的知識“灌輸者”變成了課堂活動中的“引導者”,而學生則從被動學習者變成了主動參與者,通過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習有效性.
3 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的優勢
3.1 有利于促進學生成長
初中數學教學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但是,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案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教師并沒有對教學方案進行精心設計,導致了教學目標不明確,課堂教學采取直接講解的方式向學生傳遞知識,此時學生會感覺數學學科學習難度較高,難以理解與掌握相關理論知識,也無法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不利于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將“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從全方位出發,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指導課堂教學工作.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常常采取引導、鼓勵等方式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滿足了學生學習需求,著重對學生全方位素養進行培養,推動了學生的成長.
3.2 有利于提高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如何保障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初中數學教師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需要先確定教學目標,為教學有效性提供保障,但以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欠缺合理的教學目標,導致了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發展存在相脫節的情況,當學生學習時容易出現錯誤理解教學目標的現象,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教—學—評”一體化展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有效性,要求教師設計科學的教學目標,然后圍繞著該教學目標展開“教—學—評”活動,但這意味著教師要對教學目標有一個精準控制,確保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情況、學科發展等方面相契合.與此同時,當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活動之中,對教學目標重要性有一個深入認識與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學生尋找到學習動機,有利于獲得更為理想的學習效果,保障了課堂教學有效性.
3.3 有利于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由于過于重視考試成績,致使學生的學習都是以做各種練習題為主,而“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模式則是先定期對學生進行測試,對學生學習情況有一定了解,圍繞著學生學習情況展開教學工作,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通過評價能夠讓學生對自身情況有一個更加全面且準確的了解,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也能夠為教師未來教學工作的展開提供方向.由于學生成為學習主體,那么學生便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發揮出主觀能動性,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在教學評價中能夠發揮出學生自主性,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動力,如此則能夠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反饋,促使學生積極完成學習任務.由此能夠看出,“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不只是學習者,還是參與者,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夠起到重要作用.
4 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策略
4.1 做好評價標準與教學目標整合工作
為了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教師需要加強整合評價標準與教學目標,讓教學目標能夠和評估標準對齊,設計教學活動時除了要涉及技能與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盡量選擇滿足教學目標與評價要求的教學資源,如對學生思維發展有關數據進行搜集,將其當作是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估的依據.
例如 對《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生活中常見的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掌握相關知識的運用.在該活動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對學生觀察、歸納總結等方面能力進行培養,因此評價標準應涉及多方面,如學生對于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理解、知識遷移應用等,所選擇的評估方式主要包括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采用此種教學設計,將評估標準和教學活動融為一體,除了能夠為學生學科學習提供支持,而且還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4.2 采取多元化教學形式滿足課堂教學需求
將“教—學—評”一體化應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對以往所采用的課堂教學形式進行調整,使其能夠緊跟時代發展,讓課堂教學做到與時俱進,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當教師選擇多元化教學形式進行課堂教學,應對課前到課后全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同時還要保障“教”“學”“評”之間是相互匹配的,形成三位一體結構.
例如 對《數據的分析》進行教學時,該單元中第三部分是主題為“體質健康測試中的數據分析”的課題學習,如果想要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教師應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內容,要求學生考慮實際情況,合理抽取樣本數據,再對其進行整理與分析,評估統計結果.經過對數據的分析,學生逐漸形成了統計能力,對數據信息變得較為敏感,能夠快速識別出數據的真偽.教師根據學生給出的答案,可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與知識掌握情況.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先為學生布置相關實踐內容,主要用于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檢驗,此環節教師依托于學生的分析,評估學生對樣本的理解以及是否具備了抽取樣本的能力.在課后學習階段中,教師應為學生布置作業,學生通過做作業鞏固數學知識,教師則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既能夠讓學生了解自身數學水平,還能夠清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以便調整自己日后的學習方向與策略.采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時,教師應豐富教學形式,選擇多元化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夠對課前、課中、課后各個階段的重點內容有一定了解,再根據教學內容、評價活動等方面不斷強化數學學習能力.
4.3 將評價融入師生之間互動
“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依賴于師生之間的互動,應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促使“教—學—評”一體化得以有效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借助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加強師生互動,促進“教”與“學”的融合,并對學生的互動參與情況與結果給予關注,按照評價標準明確指出學生在互動中存在的問題,使其可以在日后師生互動中不斷加以改正.
例如 對《勾股定理》進行教學時,為了培養學生幾何素養,使其可以深入探索勾股定理知識,教師先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圖形,再提出問題,利用問題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完成學習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行為、態度、問題回答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使其全面了解自身數學學習情況,也為學生后續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
4.4 將形成性評估落實到教學全程
形成性評估主要是在持續監測與反饋過程中,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持,全面評價學生數學學習情況,學生根據評價結果可以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與錯誤準確識別出來,同時指導課堂教學與學生學習,能夠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面對此種情況,教師應在所有教學階段中設計評估點,如課堂隨測、課堂表現評估等,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進行觀察,根據觀察結果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以便讓學生從中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展開互評與自評,使其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狀態等方面情況,促使學生相互幫助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學習成效.此外,若想要提高形成性評價工作效率,教師引入了電子評估工具,例如在線測試與反饋系統,可以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數據進行收集,再將數據反饋給教師,如此則能夠提高評估準確性.
例如 對《三視圖》進行教學時,教師組織展開物體在平面投影的探索活動,要求學生在同角度觀察物體,并對自己看到的圖形進行記錄,標明觀察角度.在該教學活動中落實形成性評估,應按照以下步驟展開:(1)借助提問方式對學生在物體形狀與視角之間關系的理解進行評估;(2)及時檢查學生記錄的數據信息,指出其中的不足;(3)要求學生以報告形式進行學習總結,并提交給老師,由教師做出最終的評估.經過上述評估與反饋,學生能夠通過實踐了解物體幾何特點,強化了觀察與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5 結語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是從“教學”“學習”“評價”三個方面全方位展開課堂教學工作,將三者形成統一整體,達到評價強學與教學相長的效果.文章對于“教—學—評”一體化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從做好評價標準與教學目標整合工作、采取多元化教學形式滿足課堂教學需求、將評價融入師生之間互動、將形成性評估落實到教學全程四個方面進行論述,通過采取上述方法能夠充分發揮“教—學—評”一體化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欽良.初中數學評學教一體化的三個基本問題[J].教育評論,2023(5):153-155.
[2]張振賓.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4(14).
[3]王湖清.初中數學教學“教—學—評”一體化研究[J].教師博覽(下旬刊),2024(2):58-60.
[4]李旭翔.“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教師,2023(29):36-38.
[5]黃穎敏.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C]//新課改教育理論探究論文集(二十四).2022.
[6]趙欽良,曹辰.基于“智慧學伴”的初中數學“評學教一體化教學”[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8):4.
[7]陳文武.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淺談——以“二次函數”為例[J].名師在線,2021(15):2.
[8]范嘉益.如何構建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課堂[J].讀寫算,2024(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