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英語教育聚焦于語言知識傳授,注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綜合提升。本案例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Unit3Amazinganimals為教學內容,借助豐富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批判性思維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加深學生對動物世界的認識,激發學生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一、教學內容分析
Unit3Amazinganimals單元圍繞“動物”這一主題,通過詞匯學習(如elephant,giraffe,monkey等)、句型練習(如“Ithas...”“Theycan...”)以及對話閱讀,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動物的特征。本單元關注學生的語言技能發展,蘊含豐富的情感教育。
二、教學目標設定
1.語言能力:學生正確運用本單元新詞匯,用簡單化英語描述動物的能力。
2.思維品質:比較不同動物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分類和邏輯推理能力;討論動物的生活環境,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3.文化意識:了解不同文化中關于動物傳說、故事的象征的意義,增強對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學習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學會利用多種資源獲取信息。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教師面帶微笑,走進教室,站在講臺前,用溫暖而富有活力的聲音說:“Goodmorning,boysandgirls!Today,we’regoingtoembarkonanexcitingjourneyintotheworldof‘AmazingAnimals’!Areyoureadytodiscoversomeincrediblecreatureswithme?”
(“動物猜猜看”游戲啟動)
教師:Beforewedivedeepintoourlesson,let’splayafungamecalled“GuesstheAnimal”!I’llshowyouapartofananimal’spicture,andyouhavetoguesswhichanimalitis.Remember,trytosayitsnameinEnglish!
(展示第一張圖片:大象的耳朵)
學生(興奮地):It’sanelephant!
教師:Excellent!You’reabsolutelyright.Elephants
areknownfortheirbigearsandlongnoses.Now,let’sseethenextone.
(展示第二張圖片:長頸鹿的脖子)
學生(爭先恐后地):That’sagiraffe!Ithasaverylongneck!
教師:Fantasticjob!Giraffesareindeedfamousfortheirlongnecks,whichhelpthemreachthetallestleavesontrees.Keepitup!
(繼續展示第三張圖片:猴子的尾巴)
學生(自信滿滿):Amonkey!Monkeyslovetoswingfromtreesusingtheirtails!
教師:Brilliant!You’realldoinggreat.Monkeysareplayfulandagile,justlikesomeofyouinourclass.Thisgameshowsthatyoualreadyknowquiteabitaboutanimals.Now,let’sofficiallystartourlessonandlearnevenmoreamazingfactsabouttheseanimals.
(過渡至新知呈現)
教師:Inourtextbook,Unit3Amazinganimals,we’llbeexploringtheseanimalsandmanyothersindetail.We’lllearnnewvocabulary,practicesentencestodescribethem,andevendiscoversomeinterestingstoriesaboutanimalsfromaroundtheworld.So,openyourbooks,andlet’sbeginouradventuretogether!
(二)新知呈現
教師站在講臺前,手持教科書,微笑著對學生說:“同學們,剛才的游戲大家表現得很棒,說明你們對動物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讓我們一起翻開課本,正式進入‘神奇的動物’這一單元的學習。今天,我們將要認識幾位新朋友,它們各自有著特征和本領。”
1.詞匯學習。
教師:首先,我們來學習幾個新詞匯。請大家跟著我讀……(教師依次讀出“大象elephant”“長頸鹿giraffe”“猴子monkey”等詞匯,并展示相應的圖片,引導學生跟讀)
學生(跟讀):elephant,giraffe,monkey...
教師:很好,大家讀得都很準確。現在,我要請幾位同學來當小老師,上臺指著圖片,帶領大家再讀一遍這些詞匯。
(教師邀請幾位學生上臺,他們分別指著圖片,帶領全班同學再次朗讀詞匯)
2.句型練習。
教師: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如何用句子來描述這些動物。比如,“Elephantshavelongnosesandlargeears.(大象有長長的鼻子和大大的耳朵。)”誰能用句型“"""have"""and""".”來描述一下長頸鹿呢?
學生A:長頸鹿有長長的脖子和細細的腿。(教師出示:Giraffehavelongnecksandthinlegs.)
教師:非常好,A同學描述得很到位。那猴子呢?誰來試試?
學生B:猴子有靈活的四肢和長長的尾巴。(教師出示:Monkeyshaveflexiblelimbsandlongtails.)
教師:太棒了,B同學也很棒!大家看,通過這樣的句型,我們就能很清楚地表達出動物的特征了。以后大家看到其他動物,也可以嘗試用這樣的句型來描述它們。
3.鞏固練習。
教師:現在,我給大家一分鐘時間,快速回顧一下我們剛才學過的詞匯和句型。然后,我會請幾位同學來展示一下他們的學習成果。
(學生快速回顧,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時間到!誰愿意來展示一下?
(幾位學生舉手,教師邀請他們上臺,他們分別指出圖片中的動物,并用句型描述動物的特征)
4.教師總結。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已經掌握了新詞匯和描述動物的句型。大家都很棒!接下來,我們將要進入更深入的學習,了解這些動物的更多知識和故事。請大家保持好奇心和熱情,繼續跟我一起探索“神奇的動物”世界吧!
(三)深入探究
1.教師導入。
教師站在講臺上,微笑著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新詞匯和描述動物的句型,現在我們要更深入地探究這些神奇的動物。接下來,我們將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詳細了解幾種動物的特征和生活習性。每個小組將選擇一種動物,準備一段簡短的介紹,包括它的外形特征、生活環境和特殊能力。大家準備好了嗎?”
2.分組討論。
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5人,并分配好各自要介紹的動物。學生開始熱烈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小組A討論大象。
學生A1:Theelephant’strunkissolongthatitcanbeusedtodrinkwaterandpickupthings.
學生A2:Elephantsalsohavebigearstocooldown.
學生A3:Theelephantisalsothelargestanimalontheland,anditisalsoverypowerful.
小組B討論長頸鹿。
學生B1:Thegiraffe’sneckissolongthatitcaneatthehighestleavesinthetree.
學生B2:Itslegsarealsoverylong,anditcanrunveryfast!
學生B3:Thegiraffe’smarkingsarealsoverybeautiful,whichistheirprotectivecolor.
(其他小組也在積極討論,教師適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討論結束后,各小組開始整理討論結果,準備介紹。教師提醒學生注意介紹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3.小組展示。
教師:好了,現在請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向大家展示你們的成果。
小組A代表:我們小組介紹的是大象。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它有長長的鼻子和大大的耳朵。它的鼻子非常靈活,可以用來喝水、撿東西。大象的力量也很大,可以輕松地推倒大樹。我們覺得大象真是太神奇了!
(其他小組依次上臺展示,教師給予點評和鼓勵。)
4.教師總結與拓展。
教師:同學們,你們今天的表現真是太棒了!通過小組討論和展示,我們不僅更深入地了解了這些動物的特征和生活習性,還鍛煉了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其實,動物世界里還有很多神奇的現象和故事等待我們去發現。比如,有些動物會遷徙、有些動物會冬眠……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現象。希望同學們在課后能夠繼續探索動物世界,發現更多的奧秘。
(四)實踐應用
1.教師導入。
教師站在講臺上,面帶微笑,對學生說:“同學們,經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深入了解了這些神奇動物的特征和生活習性。現在,是時候讓我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了。接下來,我們將進行一個有趣的實踐活動,通過模擬動物的生活場景,來加深我們對動物行為的理解。”
2.活動說明。
教師:這個活動叫做“動物小劇場”。每個小組需要選擇一個動物,然后準備一個小劇場,展示這個動物在自然環境中的生活場景。比如,你們可以選擇大象在河邊喝水的場景,或者長頸鹿在草原上覓食的場景。記住,要盡量還原動物的真實行為,同時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讓觀眾更容易理解。
(學生開始熱烈討論,分配角色,準備道具。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
小組A準備大象喝水場景。
學生A1(扮演大象):I’lldrinkfromthislongnoseandsprayitoutforeveryone!
學生A2(扮演旁白):Look,theelephantisdrinkingwaterfromitslongnose!Itsnoseissoflexiblethatitcanabsorbwatereasily.
小組B準備長頸鹿覓食場景。
學生B1(扮演長頸鹿):Icranedmyneckandeatthehighestleaves!
學生B2(扮演旁白):Look,giraffesareforagingonthegrassland!Itsneckissolongthatitcaneasilyeatleavesthatotheranimalscan’teat.
3.展示與點評。
教師:好了,現在請各小組上臺展示你們的“動物小劇場”吧!
(各小組依次上臺展示,觀眾席上的學生看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笑聲和掌聲。)
教師點評:同學們,你們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通過“動物小劇場”,我們不僅復習了動物的特征和生活習性,還鍛煉了表演能力和創造力。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也能像今天這樣,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發現更多的樂趣。
4.活動總結。
教師:今天的實踐應用環節就到這里結束了。通過這個活動,我相信大家對動物的行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記住,學習不僅僅是記住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繼續保持這種實踐精神,不斷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和樂趣。
(五)總結反饋
1.教師開場。
隨著實踐活動的圓滿結束,教師站在講臺前,面帶滿意的微笑,對全班同學說:“同學們,經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學習了新詞匯,深入探究了動物的特征和生活習性,還通過‘動物小劇場’將所學知識運用到了實踐中。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今天的學習內容,并分享大家的感受和收獲。”
2.學生自我反饋。
教師:首先,我想請幾位同學來分享一下你們今天的學習感受。誰先來呢?
學生A:我今天學到了很多關于動物的新知識,如大象的鼻子可以吸水、噴水,長頸鹿的脖子特別長,可以吃到高處的葉子。我覺得很有趣!
學生B:我參加了“動物小劇場”的表演,扮演了長頸鹿。通過表演,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長頸鹿的生活習性和行為特點。我覺得這樣的學習方式很有趣,也很容易記住知識點。
學生C:我覺得今天的小組討論很有意義,我們可以一起交流想法,互相幫助。通過討論,我對動物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教師總結與鼓勵。
教師:同學們,你們今天的表現真是太棒了!通過你們的分享,我也感受到了大家對動物世界的熱愛和對學習的熱情。記住,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去探索,就能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樂趣。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繼續保持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斷探索未知的世界。
4.預告下節課。
教師:好了,今天的課程就到這里結束了。我希望大家在課后能夠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動物,查找更多關于它的資料,并準備一段簡短的介紹。下節課,我們將繼續探索動物世界的奧秘,期待大家的精彩分享!下課!
四、作業布置
1.動物研究報告:請每位同學選擇感興趣的動物進行深入研究。查閱書籍、觀看紀錄片或上網搜索相關資料,了解這種動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棲息環境以及自然界角色。
2.創意動物小報:幫助學生發揮創意,制作一份關于動物的趣味小報。設計動物知識問答、動物謎語。小報內容豐富多樣,要有趣味性,包含知識性,讓其他同學在閱讀中學到新知識,感受到樂趣。
3.動物保護倡議:在了解動物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動物面臨的生存威脅,思考并提出保護動物倡議。把倡議寫下來,說明為什么此倡議重要,以及應該如何去實施。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部分環節的時間分配不精細,導致內容講解不夠深入,或學生沒有足夠時間思考討論。之后的教學中需要精確規劃每個環節時間,確保相關內容得到充分講解。雖然大多數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但仍有個別學生表現較為被動。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引導不夠,后續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引導,確保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作業布置方面,筆者發現部分學生對作業要求理解不清晰,導致作業完成質量不高。對于參與度不高的學生,教師要加強個別指導,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幫助。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作業布置方面,教師要明確闡述作業要求,為學生提供清晰幫助,及時檢查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建議。
(作者單位:杭州市余杭區鳳凰小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