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一、二年級的系統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加減法、整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能夠熟練進行100以內的加減乘除運算,也能牢固記憶計算口訣。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比較粗心,容易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細節性的錯誤,并且缺乏自主提問意識,在課堂上習慣于聆聽教師的講解,很少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提出問題。在“多位數乘一位數”單元教學中,教師應基于新課標要求,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提問意識。
一、教學內容分析
“多位數乘一位數”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中的一個板塊,這個板塊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位數乘一位數”,并且熟練背誦過“乘法口訣表”,具備一定的計算經驗,從整體來看,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對于學生來說難度不大。本單元的教學,教師應基于新課標要求,進行問題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揭示主題
師:同學們,請你們想一想,此前我們學過哪些乘法計算知識?
生:以前我們學過一位數乘一位數,還背誦過乘法口訣表。
師:今天我們要在一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再學習一個新的內容。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位數都可以跟哪些數相乘?
教師播放視頻,內容為:學校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就快要開始了,全校師生都忙著準備運動會的相關事宜。體育老師接到校方的任務,帶著學校后勤處提供的資金購買一些體育用品,在市場調研中他了解到:足球是每個115元,籃球是每個125元,羽毛球拍是每副130元。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每一種體育用品的價格,學生認真查看。
師:根據黑板上記載的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A:買3副羽毛球拍需要花多少錢?
生B:買2個籃球需要多少錢?
生C:買6個足球需要多少錢?
教師將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全班學生認真思考、嘗試解答。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此前學過的知識,能達到復習舊知識的目的。借助視頻導入揭示本節課的學習主題,啟發自主提問,讓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反思:帶動學生回顧之前學習的知識,接著全班觀看視頻,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感知所學內容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且是有用、有趣的課程,從而激發主動學習的熱情。整體來看,這個環節的教學效果良好。
(二)合作探究,自主提問,培養數感
教師引導學生羅列上述問題,并分析計算思路。
生:老師總共列了三個問題:①買3副羽毛球拍需要花多少錢?②買2個籃球需要多少錢?③買6個足球需要多少錢?這三個問題都與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有關。現有已知條件有三個,足球是每個115元,籃球是每個125元,羽毛球拍是每副130元。
生:3副羽毛球拍的價格應為3×130;2個籃球的價格應為2×125;6個足球的價格應為6×115。
師:你為什么列出以上算式呢?能說一說理由嗎?
生:一副羽毛球拍的價格是130元,買3副就需要花費3個130元,所以可以列出算式3×130,其他兩個問題以此類推。
教師要求學生解決問題,求解完畢后教師出示正確答案,學生自行核對。
師:同學們,你們還能提出哪些與本題相關的問題呢?可以把你的問題說給同桌聽。
生:3副羽毛球拍的價格還有其他的算法嗎?
生:還可以用加法,130+130+130=390(元)。
教師肯定學生的算法,并強調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學生積極在組內提出與本題相關的其他數學問題,并將問題記錄在草稿紙上,提問結束后,隨機邀請一名學生解答。
生:買4副羽毛球拍需要多少錢?
生:我覺得你這個問題難度不大,直接用4×130就能算出答案520元。
(設計意圖:開展合作學習,支持小組成員互動交流,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欲望,使其主動探索數字規律和數量關系。在交流中,能達到增強數感與理解能力的目的,逐步培養學生的數感,提升其數學核心素養,為接下來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反思:支持合作學習,鼓勵自主提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激發了他們參與學習任務的熱情。從多種角度思考并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萌生了“問題意識”,但是經過反思我發現,我忽略了提問技巧的傳授,這就導致部分學生提出的問題難度過高或過低,沒有達到培養全體學生數感的教學目標。
(三)自主提問,豎式計算,增強推理意識
師: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運用乘法進行計算能提高解題效率。那么誰能提出一道符合主題“多位數乘一位數”的題目,并嘗試完成計算呢?
生:某兒童服裝店正在降價處理衣服,降價后一件衣服只需123元,小明等5名同學要在這家店購買衣服,如果他們每個人剛好買一件,大家總共需要支付多少錢?
教師引導全班學生認真思考該生的問題,并將思考過程中的疑問提出來。
生:以前我們學過兩位數加兩位數,對于比較復雜的數據,我們都用豎式計算。如果用豎式計算123×5,要怎樣做才不會算錯呢?
教師先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再隨機邀請一名學生介紹自己的推理過程。
生:我覺得應將123寫在上方,5寫在下方,個位與個位對齊,然后先把個位上的數字相乘,接著計算十位上的數字,再加上個位進位的1,最后計算百位。
推理完畢后該生在黑板上板書。
師:這位同學的算法完全正確,我們只要注意對齊數字,關注進位問題,就能快速、準確地求解。
(設計意圖: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后,再自主梳理解題思路,幫助其掌握清晰、有序的計算方式。同時在講解中讓全班學生明白,計算過程要按數位逐位展開,使每一步的運算都清晰明了,這樣有助于避免計算中的混亂和錯誤。大膽闡述推理過程,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教學反思:此環節的成功之處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引導學生提出了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全班學生找到了學習方向。其次,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鼓勵找到解題思路,在認真聆聽中培養全體學生的推理意識。
第二課時
(一)鞏固練習,拓展應用,增強應用意識
完成教材第61頁例題2。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集體訂正,隨機選擇一名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
生:首先要認真審題,讀題后找出關鍵信息,王老師總共購買了“3套”連環畫,1套有“16本”,根據這兩個信息可以計算出3套連環畫總共有3×16=48(本)。
教師啟發全班學生以“王老師購買連環畫”為基準點,提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問題,由提問者隨機邀請一名伙伴解答。
生:王老師將連環畫帶回學校后,書本得到了學生的喜愛,大家希望王老師再購買2套其他主題的連環畫,已知每一本的價格是3元,那么2套連環畫需要花多少錢?
生:已知1套連環畫是16本,那么2套的數量應該是2×16=32(本),假如一本的價格是3元,那么購買2套需要花32×3=96(元)。
(設計意圖:以教材為基準引導學生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自主提問中能關注單元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在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增強新知識的應用意識。)
教學反思:在回顧教學歷程中,我發現這個環節的側重點落在了“自主提問”方面,學生學會了從多種角度提問,整體來看該環節的效果良好。
(二)課堂總結,回顧反思,培養創新意識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活動尾聲,教師帶領全班學生回顧、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生:我們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在計算多位數乘一位數時,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依次去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生:我學會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還鍛煉了自主提問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這節課的知識點比較細,要怎樣做才能不重不漏地記住每一個知識點呢?
生:可以把各個知識點摘抄在小卡片上,分門別類地歸納好所學內容,就能輕松復習。
生:可以在書本中劃重點,每天抽空看看書本中的內容。
生:需要畫一張符合本單元內容的思維導圖,用導圖梳理重難點,能做到精準復習。
師:思維導圖的確能幫助我們復習舊知識,現在我有一張思維導圖的主體框架圖,請同學們回顧所學內容后嘗試獨立完成導圖填充。
學生自主填充,教師出示完整的圖片(見圖1),學生再獨立完成修改。
(設計意圖:在知識總結環節,引導學生回顧所學內容,在語言交流中能梳理知識點,在暢所欲言中能尋找有效的方法串聯所學內容,探究有效的復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反思:運用思維導圖梳理教材中的內容,是一種創新性的復習方法,學生在回顧知識、填充導圖的過程中也學會了運用創新的方式學習數學,這就有效促進了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教學總結
(一)優點
在本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中,我將重點放在了學生自主提問意識和核心素養的培養上。通過教學實踐,達到了新課標設定的教學目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進步。
(二)不足之處
1.引導不夠深入
在學生提出問題后,對于一些有價值但較復雜的問題,我的引導還不夠深入,沒有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導致部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夠透徹。
2.個體關注不足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沒有充分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因此可能存在個別學生參與度不高的現象。
3.拓展不夠豐富
在教學中,對于“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應用拓展還不夠豐富,沒有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還有待提高。
今后我將針對性地進行改進,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學)
編輯:張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