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擲是田徑中的基本項目,對學生的力量、協調性和反應能力等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快樂投擲”教學中,教師需采用簡單易懂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輕松快速掌握投擲技巧。這種教學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培養其自信心、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等非智力因素,增強班級凝聚力。
一、教材分析
“快樂投擲”主要介紹投擲的基本技巧和姿勢,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和實踐不同投擲器材(如軟標槍、海綿球、沙包等)的使用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理解力,特別強調安全注意事項,教授學生如何在活動中確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形成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二、學情分析
在實施“快樂投擲”教學時,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差異,依據不同學生的需求進行差異化教學。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應提高訓練難度以挑戰和發展其潛力;而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則需降低難度,注重其基礎技能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通過“快樂投擲”教學設計,使學生掌握投擲的基本技能,并培養學生的協調性、靈敏性和創造力,讓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培養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和愛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投擲的基本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投擲技巧,提高學生的投擲準確性和力量。
四、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
教學時,教師先播放《健康歌》,引導學生匯聚操場。在輕快旋律的帶動下,學生會不自覺地跟隨節拍晃動身體,為后續活動做好體能準備。在音樂的陪伴下,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基礎熱身運動,如原地踏步、高抬腿及轉腰等。教師依據音樂節奏的變化調整運動速度與強度,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充分活動身體。同時,針對“快樂投擲”的主題,教師設計了若干與投擲相關的專項熱身活動,如引導學生模擬投擲動作,進行空手揮臂練習。在此過程中,教師持續播放音樂,引導學生在音樂中體驗投擲的力量與美感。
(二)投擲技巧講解
在熱身活動之后,教師為學生講解并示范了投擲的基本技能。在示范時,教師要特別注重動作的標準性、規范性,強調正確的姿勢和技巧。
持物姿態:教師首先向學生傳授正確的持物方法。以海綿球為例,學生應輕握球的兩側,而非緊握整個球體。這種握法有助于學生更精準地控制球的飛行路徑及力度。
站立姿態:學生需保持身姿挺直,雙腳間距與肩同寬,重心置于雙腳之間,這樣的站立姿態有利于投擲過程中身體的平衡。
投擲動作:投擲動作是整個投擲過程的關鍵。教師需將之分解為準備、后引、蹬地、轉體、揮臂及出手等階段,并逐一詳解與示范。例如,準備階段要求學生身體放松,目光緊盯投擲目標;后引階段,學生需將投擲物向后引至特定位置,為后續動作做好準備;蹬地階段,學生應用力蹬地,產生向前的反作用力;轉體階段,學生需借助蹬地的力量轉動身體,將力量傳遞至投擲物;揮臂階段,學生需用力揮動手臂,將投擲物投向目標;出手階段,學生需掌握時機與角度,確保投擲物沿預定軌跡飛行。
此外,講解過程中,教師可運用生動有趣的比喻及形象示范,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投擲技巧。如將投擲動作比喻為“拉弓射箭”,強調后引與揮臂的重要性;或將投擲物比喻為“飛翔的小鳥”,引導學生想象其在空中飛行的軌跡。
(三)小組練習
教師將學生分組,每組四人或五人,并選拔一名組長。組長負責統籌組內各項活動,確保全體成員積極參與。教師可根據身高、力量等因素進行性別混搭分組,使各組成員特色鮮明。在組長的指導下,學生隨教師學習基礎投擲動作。教師演示并解析投擲要領,如握球方式、站立姿態、投擲角度等。隨后,學生分組模仿練習,相互觀察、修正動作。教師可設計簡易的投擲游戲,如“投擲接力賽”。各組成員依次投擲,投出后,后面同學迅速接住前面同學的投擲物,依次循環進行。此舉既鍛煉了學生的投擲技能,又增添了活動趣味。當學生掌握基礎動作后,教師組織團隊內的合作與競技活動,設定若干投擲任務或挑戰,要求團隊共同完成。如“投擲目標挑戰”,教師在投擲區設立不同距離的目標物,如圈、桶等,讓團隊成員協同合作,將投擲物準確投入目標。根據投中目標時的距離獲得相應的分數,最終比拼總分最高的小組。團隊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小組間的展示與交流。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展示投擲成果及特色。其他小組觀摩學習。
(四)競賽環節
1.賽前籌備
(1)設定比賽規則: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實際水平,制定清晰、簡潔的競賽規則。如選手享有三次投擲機會,以最遠一次成績為準;設定不同投擲區域,依據投中區域給予不同分數。
(2)劃分團隊及分工:將學生均衡分組,每組人數一致。指定組長,負責協調組內成員及記錄成績。
(3)籌備器材與場地:充足的投擲器材(如沙包、軟球等)。布置競賽場地,設定投擲線與標志物。
2.競賽過程
(1)熱身與實踐:競賽前,組織學生進行簡易熱身活動,如跑步、拉伸等。安排試投擲,使學生熟悉競賽規則與場地。
(2)規則講解與示范:教師重申競賽規則,確保每位學生明確了解;進行簡要投擲示范,提醒學生注意動作要領。
(3)正式競賽:按照分組順序,逐一開展投擲競賽。各組投擲時,其他組學生可在安全距離外觀摩學習。組長記錄成員成績,計算團隊總分。如開展“投擲接龍”比賽,學生按順序站成一排,第一名選手投擲后,第二名選手需在第一名選手投擲物落地前接住并繼續投擲,依此類推。未接住投擲物或超出指定區域的小組需接受小懲罰(如做俯臥撐)。此類競賽形式既考驗學生的投擲技巧,又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及應變能力。
(4)成績評定與獎勵:依據競賽規則,評定個人與團隊成績。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及團隊給予獎勵,如小獎品、證書等。
(五)團隊游戲
在“快樂投擲”教學過程中,團隊游戲被視為強化學生協作與溝通能力、提升課堂趣味性的關鍵環節。
▲游戲一:投擲接力賽
目的:通過鍛煉提升學生的投擲技能和團隊合作意識。
步驟:
1.分組: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每組人數相等,呈縱隊站立。
2.講解規則:各組首名學生至投擲線前,將沙包或軟球投擲至指定區域,隨后返回隊伍末尾,接力進行,直至全體學生完成投擲。
3.比賽:記錄各小組完成接力所需總時間,以用時最少者為勝。
4.討論與反饋:比賽結束后,組織學生探討投擲技巧與團隊合作經驗。
▲游戲二:投擲目標挑戰
目的:提升學生投擲的準確性,增強團隊協作能力。
步驟:
1.設置目標:在場地上設定不同距離及大小的投擲目標(如圈、桶等)。
2.分組與講解:將學生分組,明確游戲規則——各組學生依次投擲,力求投中目標。
3.團隊合作:組內學生商討投擲策略,爭取投中更多目標。
4.計分與獎勵:依據投中目標數量及難度計算得分,總分最高的小組獲勝。
▲游戲三:投擲障礙賽
目的:綜合鍛煉學生投擲、跑動及避障的能力。
步驟:
1.布置場地:在投擲路徑上擺放低矮的障礙物(如錐形桶、墊子等)。
2.分組與講解:將學生分組,闡述規則——學生需攜帶沙包或軟球穿越障礙物,并在指定區域投擲。
3.比賽:各組學生依次進行,記錄完成時間和投擲成績。
4.評價與反饋:除成績外,還需關注學生在避障和投擲過程中的表現。
注意事項:
1.安全第一:確保游戲過程中學生的安全,避免因投擲物過重或場地設置不當造成傷害。
2.適應性調整:根據學生年齡和體能水平,適度調整游戲難度和規則。
3.鼓勵與引導:教師需不斷鼓勵學生,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游戲,享受運動樂趣。
以上團隊游戲的設計與實施,能夠提升“快樂投擲”教學的互動性與趣味性,促使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掌握投擲技能,培養團隊精神和體育道德。
(六)教學評價
本節課的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學生投擲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團隊協作能力。在投擲技能方面,評價著重于學生的站立姿勢、握球方式以及投擲動作。同時,目標區域的投擲距離和準確性亦為關鍵評估標準。現場觀察、視頻回放以及學生自評與互評的方式,共同構成了評價方法。在團隊協作方面,教師著重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溝通配合能力以及為團隊做出的貢獻。現場觀察、團隊成員互評和學生自評,共同構成了團隊協作的評價方式。通過以上兩方面的評價,教師能全面了解學生在“快樂投擲”課堂中的表現,并據此提供針對性指導,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教師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致力于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田徑課堂上得到快樂與成長的雙重收獲。
五、教學反思
在“快樂投擲”田徑課中,教師深刻體會到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運動習慣的過程。教師首先讓學生了解投擲的基本技巧和規則,通過互動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這些技能。同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差異化教學,提升他們的動作協調性和力量。然而,教師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部分學生在投擲過程中動作不規范,這可能造成運動傷害。因此,教師調整了教學方法,更注重動作要領的講解和示范。另外,為了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教師引入了多種投擲游戲。為了更好地進行趣味田徑教學,教師認為應做好以下方面:強化動作規范,確保學生掌握正確要領,降低運動傷害風險;創新教學方法,引入更多投擲相關的游戲和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個體差異,進行差異化教學,促進每個學生的成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除了體育技能外,教師還要注重學生溝通協作、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打造充滿趣味和活力的田徑課堂過程中,教師通過運用趣味性、互動性和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到田徑運動的樂趣,提高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同時,教師要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實踐性是教學的關鍵,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習效果。在田徑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動作,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技能;關注學生需求與興趣,調整教學策略,構建充滿趣味、互動和實踐的田徑課堂。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臨洮街學校)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