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需具備創新意識,將創造性戲劇元素融入實際教學當中,以此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和參與興趣,為學生創造更加立體化與豐富性的教學環境。這樣既能讓學生對音樂知識和戲劇表演產生好奇心,又能讓學生在參與音樂教學活動中提高藝術鑒賞與審美能力,從而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音樂與戲劇交融,增強多維學習體驗
音樂是滋養心靈的清泉,是撫慰情緒的良藥。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創造性戲劇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充滿藝術性的教學環境,同時根據學生的審美特點與學習需求,為學生設置多種多樣的音樂欣賞環節與討論環節,讓學生在欣賞藝術的同時產生藝術思考,從而提高審美與鑒賞能力。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和策劃者,應充分發揮創造力與創新力,設計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教學活動。教師可選取具有故事性的音樂作品作為教學素材,如經典歌劇選段、音樂劇片段或富有民族特色的敘事歌曲,這些作品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戲劇元素,為音樂與戲劇的交融提供了天然的基礎。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感受其情感色彩與氛圍營造,隨后引導學生想象并構建與之相匹配的故事場景,鼓勵學生用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甚至簡單的對白來詮釋對音樂的理解,這樣既能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也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了解與學習興趣。
以《歡樂頌》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開始階段,首先給學生播放《歡樂頌》音樂,讓學生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然后簡要介紹《歡樂頌》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最后組織學生以自己的創意想法為出發點對歌曲進行肢體演繹,以此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增強學生的音樂理解力與感知力。
教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一起欣賞一首非常著名的音樂作品,叫作《歡樂頌》。首先請大家閉上眼睛,放松身心,靜靜聆聽這首美妙的樂曲。(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音樂《歡樂頌》。)
教師:好了,同學們,現在睜開眼睛。剛才播放的這首曲子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樣的感覺呢,是快樂、激動,還是其他的什么情緒?
學生:老師,我覺得這首曲子很歡快,就像是在慶祝什么。
教師:很好,這就是《歡樂頌》給我們帶來的感覺,它充滿了歡樂和慶祝的氣氛。那么,你們知道這首曲子是誰創作的嗎?它背后有什么故事嗎?
學生:不知道。
教師:沒關系,接下來老師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歡樂頌》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其實,這首曲子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第四樂章的內容,表達了對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們處在一個大家共同慶祝、分享快樂的場合,這首曲子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受呢?
學生:我覺得會更快樂、更激動!
教師:非常棒,說得很好。接下來我們就來嘗試通過戲劇性的表演來更深入地感受這首《歡樂頌》所傳達的歡樂和團結。我們可以利用肢體演繹的方式,讓這首曲子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每個小組都抽到了一段歌詞,請大家先小組討論一下如何用你們的身體語言、面部表情來詮釋這段歌曲表達的情感和創設的意境。
(教師將教室變成臨時舞臺,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以抽簽的方式選擇一段曲子進行表演,如可以通過動作和表情來展現曲子中的情感和場景。)
教師:很好,我看到大家都很投入地在討論。記住,不要害怕嘗試新的想法,即使是最簡單的動作,只要能夠準確傳達曲子中的情感,就是成功的。現在請第一組同學上臺表演。記得,我們要用眼睛去“看”音樂,用身體去“說”故事。
(第一組學生上臺,隨著《歡樂頌》的音樂響起,有的學生手拉手圍成圈,象征人類的團結;有的學生跳躍、旋轉,表現出歡樂的情緒;還有的學生通過面部表情的變化,傳達歌曲中的激情與希望。)
教師:太棒了!你們真的把曲子中的歡樂和團結表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那個手拉手圍成圈的創意,非常直觀地展現了人類團結的力量。
……
教師:大家表現得非常好!你們用自己的創意和熱情,讓《歡樂頌》這首曲子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感人。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方式,大家對《歡樂頌》的理解一定更加深刻了。音樂不僅僅是聽覺的藝術,我們還可以通過身體、情感來傳遞和感受,希望大家欣賞音樂時,能將創造性戲劇表演融入其中。這樣既能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力,也能在音樂中舒緩心情。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多維學習體驗,不僅能讓音樂與戲劇的交融更加緊密,還能全面促進音樂欣賞教學的創新與發展。小學音樂教師不僅需要在教學中合理設置教學流程,還需要在教學開始前搜集更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素材,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立體化的音樂欣賞課堂,使學生在多維學習體驗中進一步提高音樂素養。
二、角色與情感共鳴,在藝術中探尋自我
小學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不僅要利用創造性戲劇引導學生代入角色,還要讓學生感受到戲劇表演的張力,產生情感共鳴,這樣才能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教學當中。戲劇表演的魅力在于其能夠直觀地展現人物內心的沖突、掙扎與成長。小學音樂教師應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并利用情感共鳴的方式架起連接學生與音樂的橋梁。學生在戲劇表演中與作品角色的情感產生共鳴時,會對音樂作品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和熱情,進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在這種積極的學習態度下,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旋律、節奏及和聲等音樂元素,還能夠領悟到音樂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
以《歡樂頌》為例,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不僅要從創設真實教學情境出發,激發學生對角色扮演的興趣感與代入感,還要讓教學的流程更加飽滿,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教師要合理提升創造性戲劇的教育滲透效果,這樣學生才能與戲劇角色產生情感共鳴,更好地理解音樂內涵,增強音樂鑒賞與藝術審美能力。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欣賞一首膾炙人口的樂曲——《歡樂頌》。但是,我們不僅僅要用耳朵來聽,還要用我們的身體、情感和想象力來感受它。你們想象一下,如果你們是這首曲子的創作者,或者是曲子中那些充滿歡樂與和諧的生靈,你們會如何表達這份情感呢?
學生:我覺得我可以扮演一個正在跳舞的精靈,用優美的舞姿來表達《歡樂頌》中的快樂。
教師:非常棒!想法很有創意。那么,其他同學有沒有想過扮演其他角色呢?比如,一個被歡樂氛圍感染的普通人?
(教師引導學生自由發揮想象,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并通過動作、表情和聲音來展現角色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學生:我想扮演一個被音樂吸引的路人,我會隨著音樂擺動身體,感受那份快樂。
(學生紛紛進入角色,用各種方式表達他們對《歡樂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師:很好!同學們通過角色扮演,不僅深入體驗了《歡樂頌》所傳達的歡樂與和諧,還在這個過程中展現了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F在,讓我們來分享一下,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情感?這些情感是如何與《歡樂頌》的音樂相結合的?
學生:我扮演的是一個快樂的精靈。當我隨著音樂起舞時,我感到自己仿佛真的融入了那個充滿歡樂的世界。我覺得這就是音樂帶給我的力量。
教師:非常精彩!這就是創造性戲劇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魅力所在,它不僅能夠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樂,從而在藝術中探尋自我,實現個人成長與發展。
通過創造性戲劇,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上不僅學習了音樂知識,還通過角色扮演和情感共鳴深入體驗了音樂作品的魅力。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還提升了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在創造性戲劇的框架下,學生通過研讀音樂作品的背景資料、曲子含義以及作曲家的創作意圖,來構建對音樂作品的基本認知。這一過程不僅能夠讓學生學到豐富的音樂知識,還能讓學生從情感層面去接近和理解音樂作品。
三、場景與想象激發,打造沉浸式互動課堂
音樂是無障礙的情感交流,更是無國界的藝術享受,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為學生構建立體化的教學場景,用以激發學生的音樂想象,使學生在音樂的海洋中盡情遨游,在創新性戲劇中獲得成長。教師要為學生打造沉浸式互動課堂,讓學生沉浸式欣賞不同類型或不同國家的音樂,并且探討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講述音樂的藝術價值。這樣既能讓課堂更加生動,又能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更多學習、探索的興趣。
以《歡樂頌》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多元化資源和多樣性道具為學生布置立體化場景,并且為每次的課堂設置“奇幻”主題,以此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讓創造性戲劇在音樂教學中的實踐效果更加突出。
教師:同學們,歡迎來到今天的音樂課堂!我們即將一起踏上一段奇妙的音樂之旅,去探索《歡樂頌》背后的情感世界。你們準備好了嗎?
學生:準備好了!
教師:現在,讓我們把場景擴展得更遠一些。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穿越時空,來到了《歡樂頌》誕生的那個時代,我們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與《歡樂頌》相關的歷史背景資料和圖片。)
教師:看,這是當時的社會環境。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深呼吸,想象自己真的來到了那個時代,與音樂家們一起創作《歡樂頌》。
(學生閉上眼睛,隨著教師的引導,開始想象和感受。)
教師:現在,請大家睜開眼睛,看看我們周圍的“奇幻”世界。這是一個由音樂和想象構成的世界,你們可以在這里盡情遨游,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探索這個由音樂和想象構成的世界,或聆聽不同類型的音樂,或模仿演奏樂器的動作,或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師:大家看起來都很投入,我相信你們已經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和力量。現在,誰能來分享一下,你在這個“奇幻”世界中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我聽到了各種各樣的音樂,有古典的,有現代的,來自不同國家。我感受到了音樂的多樣性和包容性,這讓我更加熱愛音樂了。
教師:音樂的確是一門跨越時空、無國界的語言,能夠連接每一個人的心靈。接下來,我們將進行一次小小的音樂創作實驗。看,那里有我準備的各種樂器?,F在我邀請大家分組,每組選擇幾種你們喜歡的樂器,并嘗試用這些樂器來即興演奏一段旋律。
(學生興奮地開始分組,并圍繞在樂器周圍討論和挑選。)
教師:記住,我們不是要復制《歡樂頌》,而是要創作屬于我們自己的、能夠傳遞歡樂與和諧的音樂。大家可以自由發揮,相互協作。
(學生開始嘗試演奏,起初可能有些生疏,但隨著彼此的配合和教師的鼓勵,逐漸找到了節奏和默契。)
教師:現在誰來分享一下感受?
學生:我來!剛才我們組選擇了鋼琴和非洲手鼓。一開始,我們都不知道該怎么演奏,但是當按下鋼琴的第一個音符時,再配上手鼓的敲打聲,突然感覺每個音符都像在跳舞。這次經歷讓我體會到,音樂不僅是好聽的聲音,更是情感交流的橋梁,不用說話,只要一起聽音樂、一起彈奏,就能感受到對方的快樂!
教師:非常棒!你的分享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和力量。這就是我們今天活動的另一個目的,希望通過場景與想象的激發,為大家打造一個沉浸式的互動課堂,讓大家在音樂的海洋中盡情遨游,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和成長。
沉浸式互動課堂不僅能讓學生深入體驗音樂的魅力,還能有效促進音樂教學的創新與發展。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場景,并在課前準備收集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素材,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想象的音樂世界。教師搜集的素材可以是高質量的音樂錄音和視頻資料,用以展示音樂作品的原貌和演奏技巧;也可以是生動的圖片、繪畫或動畫,幫助學生構建直觀的音樂形象,激發想象力;還可以是具有地域和文化特點的樂器,通過教授學生演奏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音樂的深層含義。
四、合作與創造培養,凸顯實踐教育意義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利用創造性戲劇為學生打造立體化的課堂,還需要在音樂欣賞中創新趣味性教學方法,以此來凸顯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意義,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更多探索欲望。在欣賞教育的引領下,教師需要進一步探索趣味性教學方法,讓音樂欣賞不再是單純的聽覺享受,而成為一場身心并動的探索之旅。這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選音樂作品,還要引導學生從旋律、節奏、和聲等多個維度進行細致品味,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魅力。
以《歡樂頌》為例,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借助創造性戲劇為學生設置多個合作學習項目,讓學生深入理解音樂表達的情感與內涵,在角色扮演與代入中增強對音樂的感悟。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又能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藝術思維。
教師:同學們,音樂不僅僅是欣賞和聆聽,更是一種表達和創造的藝術。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將通過合作學習項目,進一步探索音樂與戲劇的魅力。
(教師向學生介紹合作學習項目,包括劇本創作、角色扮演、音樂編排等。)
教師:我們將以《歡樂頌》為主題,分組進行劇本創作和角色扮演。每個小組需要選擇一個場景,通過音樂和戲劇的形式來展現《歡樂頌》所傳達的歡樂與和諧。
教師選擇其中一個小組進行詢問指導:你們這組有什么想法嗎?可以分享一下嗎?
學生:我們選擇了教堂的場景,想通過合唱和舞蹈的形式來展現《歡樂頌》的莊嚴與神圣。我們覺得這樣更能突出樂曲的主題和情感。
教師:非常好!你們已經抓住了《歡樂頌》的核心情感,并且找到了合適的表達方式。我相信你們會在表演中展現音樂和戲劇魅力。
學生:我們還想在合唱中融入一些和聲變化,通過聲音的起伏和交織來表達歡樂與和諧的層次感。舞蹈部分,我們將設計一些流暢而有力的動作,象征著人們團結一心,共同追求幸福與光明的力量。
(學生進行合作表演展示。)
教師:你們的表現太棒了!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真正做到了音樂與戲劇的完美融合。更難能可貴的是,你們之間的默契與協作。在舞臺上,你們仿佛是一個整體,每一次眼神交流都透露出團隊的強大力量,這正是藝術創作中最寶貴的財富,也是你們未來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寶貴經驗。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通過合作能力與創造力的培養,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音樂與戲劇的藝術價值,還能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藝術思維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熱愛音樂,還能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健康、茁壯地成長。此外,合作與創造的培養還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鍛煉團隊合作能力的平臺,使學生在共同創作和排練的過程中相互協作、互相傾聽,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共同實現音樂學習目標。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樓第五中心小學)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