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探索在高質量教學模式背景下,構建并實施仁愛“五育積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有效性與實踐價值。通過詳細闡述該評價體系的內涵、具體實施過程以及實踐效果分析,為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及完善綜合素質評價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高質量教學模式,五育積分,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在當前教育領域對高質量教學的追求以及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改革的迫切性背景下,傳統評價方式的不足愈發明顯。本文引入仁愛“五育積分”評價體系,以“五育并舉”理念為基礎,通過科學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目前學校學生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 評價標準單一:許多學校仍然采用傳統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而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如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領導能力等。這種單一的評價標準容易造成學生只關注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發展。
2. 評價過程缺乏客觀性:由于評價標準單一,評價過程往往缺乏客觀性,評價結果可能受到教師主觀判斷的影響,導致評價結果不準確。
3. 評價結果缺乏反饋:許多學校在評價結束后,不會向學生提供反饋,或者只是簡單地給出分數和等級,而沒有對學生在評價中表現出來的問題和優點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指導,導致學生無法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也無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
4. 評價體系缺乏系統性:許多學校的學生評價體系缺乏系統性,各個評價環節之間缺乏聯系和銜接,導致評價結果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整體表現和潛力。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學校建立全面、客觀、系統性的學生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并給予學生充分的反饋和指導。
二、仁愛“五育積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
1.“五育積分”的內涵與指標設定:詳細解讀仁愛“五育積分”評價體系中的“仁愛”理念,強調其注重學生人文關懷、品德修養等方面的引導作用。描述德、智、體、美、勞五育對應的具體積分指標,如德育方面涵蓋品德行為表現、志愿服務參與等可量化指標;智育包含學業成績、學科競賽獲獎等;體育涉及體育課程成績、運動會參與及成績等;美育聚焦藝術素養提升、藝術活動表現;勞育則看重日常勞動任務完成情況、勞動技能掌握程度等?!拔逵e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以“五育并舉+趣味化激勵”為理念,數字化記錄學生“德、智、體、美、勞”五項日常綜合表現,根據過程性數據分析,形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成長報告。
2.評價方式:
1)教師在線點評:教師登錄鳳凰中學仁愛“五育積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直接在電腦或者手機上進入點評頁面,找到需要點評的學生完成點評。
2)獎券核銷方式:教師根據點評項創建獎券,并進行打印。教師將打印好的獎券發給學生,學生使用班牌或者家長手機通過獎券核銷完成評價的加分。
3.評價主體:
1)個人評價:根據學生個人日常綜合表現,教師進行積分獎懲,學生可在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系統查看個人積分檔案,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方位展示學生的得分情況,并從學生等級、班級排名、總得分、兌換分等方面詳細呈現學生的綜合情況。學生可以查看自己的成長報告與成就卡。
仁愛之星:依托仁愛“五育積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按照積分總數量排序,以班級為單位評選產生。年級組在班級評選的基礎上對仁愛之星獲得者每學期進行一次表彰。學校將對各年級獲得仁愛少年和仁愛之星中最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榮獲最高獎項“仁者無敵”獎杯,并有神秘禮物做為獎勵。
2)小組評價:班主任在仁愛“五育積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中操作,將學生進行分組,教師對小組整體進行獎懲,每半學期統計各小組積分總分,評選各班“五星仁愛小組”、“四星仁愛小組”、“三星仁愛小組”,并進行獎勵。
4.獎品兌換:
學生可登錄仁愛“五育積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中的“紅領巾超市”,進行實物獎勵和虛擬權益獎勵,如校園文化創意周邊、校園點歌、與喜歡的老師合影、與校長共進午餐等。
三、高質量教學模式下仁愛“五育積分”評價體系的實施過程
1. 融入課堂教學:教師如何在日常各學科課堂教學中,依據“五育積分”指標對學生表現進行觀察、記錄與積分。
2. 拓展到課外活動:介紹學校組織的各類課外活動如何與“五育積分”掛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獲取相應積分。
3. 家校合作推動:強調家庭在“五育積分”評價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家校溝通、家長協助記錄學生在家中的勞動表現、品德行為等,共同助力評價體系的有效實施。
四、實踐嘗試與成果
仁愛“五育積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在實踐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有助于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校高質量發展,具體體現在:
1. 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通過五育并舉,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道德品質、知識技能、身體心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2. 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五育積分評價體系激勵了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 校園文化氛圍更加濃厚:評價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校園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學生更加熱愛校園生活。
4. 家校合作更加緊密:評價體系強調家校合作,家長和學校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促進了家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
5. 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評價體系有助于學校優化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整體發展。
綜上所述,我?!蔽逵e分”評價體系,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綜合質評標準化、具象化,使學生學習生活可量化、有規劃。積分機制尊重學生在認知特征、個性等方面的差異,注重個體學習成長,讓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到充分發展,提高學生自由探索和自主創新能力。
經過實踐探索,五育積分評價體系在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一評價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學術成績,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包括體育、藝術、品德、實踐和創新等多個方面。它以積分的形式將多元評價標準量化,有助于學校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綜合表現,同時也為學校提供了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通過這一評價體系,學校可以更好地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曉紅. (2021). 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教育研究, (6), 63-66.
[2] 張華. (2020). 五育融合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研究. 中國教育報, (12).
[3]劉曉明. (2019). 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綜合素質評價研究. 教育研究, (5), 59-64.
[4]李明, 陳立文. (2018). 五育并舉視野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探索. 教育研究, (1), 75-79.
[5]郭曉敏. (2017). 構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教育研究, (6), 47-51.
[6]王翠華, 王翠華. (2021). 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研究. 教育研究與實踐, 4(3), 66-69.
[7]楊燕萍, 王平. (2020).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實踐探索. 教育研究與實踐, 3(2),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