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安全是企業最大的效益,是員工最大的幸福,安全生產是建筑施工企業的底線、紅線、生命線。中鐵十四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擁有多年工程建設經驗的綜合性施工企業,始終將安全生產作為生命線擺在突出位置,科學運用“底線思維”,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安全生產各項管理措施,確保企業安全健康發展。公司下屬的重慶市軌道交通項目部,全方位打造“鐵軍安全文化”,筑牢安全文化之魂,塑造優質標桿項目、建設高標準窗口工程、形成產業人才集聚基地,在完成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的同時,積極履行國企社會責任,勇于承擔救災急難險重任務,真正實現了以文化強企、以文化鑄魂的發展目標,成功打造一支“善作善成”的現代化建設鐵軍隊伍,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第一章 公司和項目簡介
一、公司簡介
中鐵十四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隸屬于“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鐵建旗下的十四局集團,集團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四師,1984年由鐵道兵集體轉業并入鐵道部,2001年改制為國有控股的現代企業,現為系統內的骨干和龍頭企業。公司現有員工201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總數862人,高級職稱152人,中級職稱269人;政工專業人員60人,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18人。具有一級注冊建造師89人,142人次。公司是國家住建部核準的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企業,擁有公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鐵路、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橋梁、隧道、公路路基、路面、鐵路鋪軌架梁工程專業承包一級等資質。注冊資本2.6億元,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近千人,各類國產、進口的鐵路、公路、橋隧等大中型機械設備1200余臺(套),年施工能力80億元以上。
公司經營范圍遍及全國各地、自治區,在道岔鋪設、有砟軌道、無砟軌道、橋梁預制架設、高墩、轉體橋長大隧道、營業線換梁施工等方面的技術創新能力均走在了行業前沿。累計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魯班獎2項,國家優質工程8項,詹天佑獎1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54項,省部級工法19項。公司連續8年獲“全國用戶滿意單位”;連續14年獲“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連續9年獲“山東省用戶滿意單位”;連續21年獲“山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
二、重慶市軌道交通項目部簡介
重慶市軌道交通項目部全稱為“重慶市軌道交通15號線二期土建工程16標項目經理部”,所承擔的建設項目15號線二期工程起于曾家站,終點為15號線一期九曲河東站,線路全長約33.7公里。承建物流園北站(不含)至九曲河東站(不含)區間工程,線路長度為18公里,下設CQ15TJ16~CQ15TJ19四個施工標段。承建土建工程16標(物流園北站—井口站區間工程)全長8429.837米,其中礦山法隧道5806米,φ8.5m的TBM區間2000米,其余部分為橋梁路基。
2022年上半年以來,項目部按照總承包部“安全創新、質量創效、工期創譽”的建設總要求,積極配合業主和監理抓現場,抓出樣板引領文明施工,帶隊伍帶出攻難克險的過硬素質。通過黨建融合生產系列活動、智慧工地信息化融合、技術創新帶頭人工作室現場辦公,破解了隧道巖層不穩定以及防疫、防汛、防暑等難題,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項目部榮獲榮獲重慶市鐵路集團二季度投資完成評比第二名、“先鋒工地”、“先進施工單位”、“文明施工單位”第一名;中鐵建重慶軌道交通15號二期總承包部二季度“綜合管理先進單位”、“安全管理先進單位”、“安全質量管理先進崗位”、“貫徹二十大精神、全力奮戰六十天、決勝年度總目標”專項勞動競賽第一名;重慶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三星級智慧工地”證書;搶險救災獲地方政府2封感謝信等25項殊榮,充分展現了鐵建人的風采。
第二章 “鐵軍安全文化”的實施背景
一、黨和政府對保障安全生產提出更嚴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安全生產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抓好新時代安全生產工作的理念、原則、方法、路徑等重大問題。安全生產是發展大計、民生大事,事關人民福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好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類安全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深入推進安全文化建設,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有效手段。
二、國企屬性對打造安全文化給予更高定位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須發揮好在國民經濟中的“頂梁柱”和“壓艙石”作用。當前,安全生產工作還處于“潛在隱患增多、風險交織疊加”的敏感時期,防控壓力不斷增大,形勢仍然嚴峻。面對安全生產新形勢、新特點,建筑施工國企更要勇于責任擔當,加強風險管控,排查整改深層次隱患,全力抓好整改措施、防范措施落實,切實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安全基礎。通過實施“文化鑄魂、文化賦能、文化融入”專項行動,建立安全文化長效機制,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三、復雜形勢對建設安全文化提出迫切需求
重慶市軌道交通項目部所承擔的建設項目普遍存在“環境雜、結構險、作業難”等突出特點。如作為15號線二期控制性節點工程的中梁山隧道,先后3次穿越煤礦采空區(微瓦斯)、13次穿越富水區、3次穿越巖溶發育區、2次穿越核部破碎帶、1次穿越斷層破碎帶,地質結構復雜,施工風險高。隧道Ⅲ級圍巖占比22.8%,Ⅳ級圍巖占比58.4%,Ⅴ級圍巖占比18.8%,圍巖先后變化44次;設計斷面18種,開挖工法9種,工法切換35次,施工組織難度大。隧道5次下穿既有鐵路線,協調手續繁瑣。最淺埋深拱頂距既有鐵路橋樁底僅2.3m,下穿風險極高。現場點多面廣與安全管理能力不足的矛盾突出,違章行為依然存在,部分管理人員、作業人員安全責任意識淡薄,亟待建立安全文化體系,營造和諧守規的文化氛圍。
第三章 “鐵軍安全文化”的主要做法
一、創新構建“金三角”法安全管理理念
“金三角”法則釋義:項目以“勾三股四弦五”定律,制定“金三角”法則,形成全周期、全方位、全過程的施工安全管理經驗,分別以“三駕馬車”控風險、“四格防御”除隱患、“五化管理”樹形象為基礎的安全管理模式,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實現項目安全生產目標。
二、以“五項管理制度”保障文化體系落地落實
(一)班前講話制度
建立班前教育微信管控群,項目部專人引導管控,并納入績效考核管理。工區設置“班前教育引導墻”“班前教育積分兌換超市”和“工友親情墻”,親情化管控鼓勵工人積極開展班前教育,營造良好安全氛圍。
(二)安全主題周培訓制度
根據中國鐵建總包部《安全管理主題月實施方案》文件為指導方向,制定安全主題培訓周制度,每周有計劃的對現場同一類作業工人進行專項安全教育,確保培訓針對性及人員安全教育全覆蓋,使工人安全意識持續保持在一個較高的狀態。
(三)“每日一看說安全”活動
組織工人開展“每日一看說安全”活動,通過安全事故警示案例讓工人做到主動要安全。
(四)分片巡查包保責任制度
為壓實全員安全崗職責,項目部實施現場區分片巡查包保責任制,各工區懸掛包保責任牌,確保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相應包保人員及整改落實人員將納入月度考核。
(五)周領導包保帶班巡查制度
為帶動項目部全體領導班子參與安全管理工作,以身作則,帶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2023年項目部組織周領導帶班檢查7次,交接提醒重點安全注意事項30項、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措施42項、日常安全管理巡查發現安全隱患53項、需要特別關注和解決問題19項,且均已整改完成。
三、用“六項措施”保障文化體系穩行致遠
(一)用電安全措施保障
隧道內照明電壓均采用36V安全電壓,施工現場電箱粘貼配電箱標識牌及編碼,發現用電安全問題后,電工可以及時找到相應電箱進行整改,確保用電安全規范。
(二)消防安全措施保障
隧道內設置微型消防站及消防栓設備,一旦發生突發情況,值班人員可以迅速出動,確保三分鐘到達現場處置。
(三)設備安全措施保障
針對施工現場機械種類多、管理人員專業知識不足等問題,聘請專業人員定期檢修施工車輛,現場設置機械維修保養區域,在指定地點排查安全隱患。現場機械車輛安裝自動感應制動系統、倒車雷達、警報裝置等確保現場機械行駛安全。
(四)環保安全措施保障
各施工場區、作業點安裝環境監測站,對噪音、PM2.5、PM10等進行監測,一旦超標及時啟動噴淋應急響應措施;隧道及場區道路安裝噴霧降塵裝置,有效控制隧道施工爆破飛塵、車輛揚塵;隧道施工污水通過三級沉淀池沉淀后再經過泥漿壓濾機進行二次過濾后才允許排放。
(五)人員安全措施保障
制作工人安全身份證,二維碼顏色納入違章管控,現場設置藍(無違章)紅(習慣性違章1次)黑(超過3次違章,將其進行一對一約談教育)三種顏色,通過二維碼一鍵掃碼查詢工人安全教育培訓及交底情況、查詢工人健康體檢情況、清楚了解本工種存在的危險源。針對建筑市場勞務用工匱乏、年齡偏大問題,對55歲大齡人員建立健康跟蹤機制,動態了解大齡人員身體狀況。
(六)瓦斯安全措施保障
洞口設置實名制安檢通道,進洞前違禁品檢查、增加瓦斯自動檢測設備、應急聯動報警裝置、確保瓦斯施工安全可控。
四、全方位文化理念植入
(一)部室文化墻
各部室根據部門工作內容設置文化墻,增設部門月度及周重點開展工作、重點工作提醒、文件學習區及團隊風采等章節,增加了部室色彩,讓工作更具有活力。
(二)設計思維導圖
將本部門的工作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來進行規劃,分工具體到每個人及具體時間,理清部門工作思路,將安全工作內容細致規劃、責任到人。
(三)編制安全管理手冊
項目部編制《安全應知應會手冊》《項目作業風險因素清單小手冊》《項目文明施工標準化手冊》《兩單兩卡宣貫手冊》《作業人員月度風險便攜卡》等,其中施工現場布設兩單兩卡展板,營區宿舍粘貼兩單兩卡二維碼,便于全員知曉。
(四)營造安全文化氛圍
在施工場區道路、作業面安裝宣傳展板、警示燈箱、 射燈、LED違章警示屏等,營造安全氛圍,通過潛意識灌輸,規范作業人員的安全行為。
五、以堅強黨建筑牢文化基底
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理念,精準把握黨建工作和文化體系建設工作深度融合的切入點,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以黨建品牌建設為抓手,建立學習、安全、質量、廉政、人才、HRBP“六大融合區”,形成特色鮮明的“黨建引領 融合賦能”黨建品牌,以黨建工作的顯著成效和獨特優勢,有力推動文化體系建設,凝心聚力打造精品工程。
(一)以對標促全員行為養成
搭建“支部與支部比、黨員與黨員比、黨員與群眾比、群眾與群眾比”四維對標平臺,月度晾曬支部、黨員、全員、群眾積分對比情況,晾曬“黃色”警戒線以下的支部、黨員、群眾,促進干部員工主動落實安全責任,提高安全能力水平。充分發揮安全文化的導向、凝聚、激勵、約束功能,形成維護安全的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讓安全文化真正成為員工自主、自覺、自發遵章守紀的軟約束。
(二)以督查促規章制度落實
安全督查實行“點對點”監控、“面對面”監督、“心貼心”監護,依托“視頻+現場”督查形式,高風險作業應到必到,低風險作業應查必查,針對重點單位、重點作業、重點時段開展專項安全督察,使全員心中保持對安全的“敬畏心”,讓“罰的心痛”固化規章制度“不敢違”。
(三)以“零容忍”促黨員作用發揮
全面落實黨支部、黨員在反違章等安全工作中的先鋒表率作用,規范建設黨員責任區、示范崗、突擊隊,輻射帶動全員完成“我要安全”轉變。對黨員違章“零容忍”,實行黨員違章“早會必通報、通報必考核”,做到“查出一個、處罰一個、警醒一類”。
第四章 “鐵軍安全文化”的實施效果
一、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危急時刻凸顯國企擔當
在“鐵軍安全文化”的精神引領下,項目部勇擔國企責任,在搶險救災重大任務中彰顯大義。2022年8月23日,重慶北碚區虎頭山發生森林山火災害,危急時刻,項目部負責人快速組織近200名救火志愿員工,調集40多臺挖掘機,組建了一支浩浩蕩蕩的救火大軍,風風火火奔赴火災現場施救。項目經理曹元均帶領機械志愿隊一干就是33個小時,一鼓作氣挖開寬60米、長2500多米的隔離防火帶,阻止火勢向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蔓延。項目書記何偉帶領另一支志愿隊,在漆黑的夜幕中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爬前行,先后往返12次為武警官兵送去救火物資,連續作戰36個小時,以頑強的毅力詮釋了共產黨員關鍵時刻沖得上、打得贏的優良作風。在此次搶險救災過程中,項目部發揚了鐵道兵志在四方、造福八方的硬骨頭精神,齊心協力下徹底阻止了火勢蔓延,彰顯社會責任、央企擔當。
二、強化自主安全意識,引導全員行為自覺
通過持續優化“鐵軍安全文化”,打造了一批實際、實用、實效,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做法,讓“飯碗意識、生存大計”入腦入心,實現從自主獨立安全到團隊互助安全的轉變。通過軟文化與硬措施相結合,健全雙重預防工作機制,筑牢事故預防“雙重防火墻”,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客戶隱患治理、服務營商環境上,彰顯央企責任擔當。
三、強化技防物防意識,提供軟硬件基礎保障
發揮安全文化軟約束、科學技術硬約束的雙重作用,通過推廣應用智慧工地管理平臺,融合隧道人員定位系統、違章作業自動抓拍、違章勸導遠程喊話系統、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紅外安全語音提示系統、自動化噴霧降塵系統、智能化防爆檢查系統、地磅無人值守稱重系統、智能化車速預警系統、AR+VR安全體檢系統等,進一步實現了施工管理的智能化與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