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支撐。所謂拔尖創新人才,其實是一個比較概念。拔尖并非天生,而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結果和目標。同時,這也是一個群體概念,具有復雜特征,并非單一類型,而是能力、動機和性格的有機融合。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與學生的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關系。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學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之一,全體學生高質量發展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只有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才能在一定基數上實現拔尖的可能。
因此,探索貫通式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必須從學生的高質量發展出發,結合培養目標,構建一個全面、立體、系統的培養模式。廣東實驗中學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上,探索出了一條將普通高考、健康體育、藝術教育、科技教育、學科競賽、國際課程相融合的“六維融合育人”特色培養路徑,為學生搭建全面發展的平臺,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創新選科走班模式,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創新選科走班模式,是適應當下教育改革、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必然之舉。學校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志趣需求和學習基礎,實行分組分層選科走班、分類選科走班、分項選科走班,通過開齊涵蓋12類組合的課程教學、開足各種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多元的成長路徑。
聚焦特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學校以科研為引領,以課程為平臺,以社團為依托,以競賽為磨煉,構建了“以科技教育、體育和藝術教育為特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特色化辦學模式。在科技教育上,學校建立“科技教育主教練制度”,將科技創新、環境工程、工程科技、模型科技納入教學管理體系,開設科學大講堂、院士講壇等近20門科技類精品校本課程,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探索精神。在體育和藝術教育上,學校采用“國家課程(必修/選修)+校本選修+團隊訓練”的課程模式,為學生開設多種課程,并為高水平團隊打造優質專業的訓練環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多樣的發展。
發展學科競賽,深化學生的學術志趣。學科競賽旨在通過競賽及時篩選并培養在某些學科領域表現突出的人才,搭建好人才儲備的平臺。學校創立了廣東省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鐘南山科學人才培養班、格致課程班、鐘南山理科實驗班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特色班,并設置了基礎競賽課程、競賽提高課程和專業競賽課程,從專業和普及兩個維度對不同目標的學生展開競賽培養。在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各學科齊頭并進的蓬勃發展局面中,學生通過競賽這一載體,不斷激發探索欲、求知欲,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素養,明確并深化學術志趣。
中外合作辦學,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應培育具有國際視野、關心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的跨學科交叉性創新人才。學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將本校的教育特色、學科優勢與打造優質國際課程、國際教學體系相結合,囊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幫助學生融通中外、學貫中西,拓寬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