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師整體素養的重要途徑。通過教育科研,教師不僅可以深化對教育教學實踐的理解,還能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和理論水平,從而更好地指導和改進教學活動。
伴隨新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和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學校發展面臨著新的任務和挑戰。同時,在教師隊伍結構年輕化的情況下,如何推動教師站在學科前沿開展教學、科研,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并促使青年教師充分融入學校的文化氛圍,迅速成長為教育教學骨干,也是學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教師團隊是學校組織的核心競爭力量。學校以教師團隊建設為切入點,通過目標引領、平臺搭建,調動教師內驅力,喚醒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覺意識,讓教師根據自身發展階段、專業特征、興趣愛好等,圍繞課程建設、教學研究、學生發展等校本問題組建豐富多元的協作創新共同體,在團隊中發現自我價值,實現自我發展。
分層培育,實施對接新高考的“未來教師計劃”。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確立相應的發展驅動機制,是構建自主發展型教師團隊的關鍵。對于成長型教師,以任務驅動為主,設置具體的教學實踐任務,做到“兩會”——會講課、會做題;針對發展型教師,幫助其深入挖掘教學中的真實問題與方法,做到“兩研”——研課題、研課標;對于成熟型教師,以目標驅動為主,引領其豐富價值追求,強化內在發展動力,追求“兩成”——成風格、成名師;針對成功型教師,通過著作、講座等方式傳承和傳播教育智慧,追求“兩立”——立德、立言。通過分層培育,持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確保教師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滿足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
加強校本研究,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立足學校實際,細化課題管理,明確從事研究的第一要義是“做真研究,真做研究”,讓研究切實與日常教學、學校特色、教師成長以及學生發展相關聯,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互相轉化、滲透、交融。結合“未來教師計劃”中教師專業發展四階段的不同要求,從課題申報、論文撰寫、研究方法、成果評審等不同角度,加強對教師專業發展中個人規劃的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科研服務和指導活動。
自主發展,以教研組為單位構建互助合作的教師團隊。各學科教研組著力自身的學科研究、創新和發展,打破年級與學科壁壘,并借用專家的力量和資源,開展聚焦問題的集體備課、專題研討,使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協同合作,共享團隊成果。比如,語文組確立了以教研組長為核心的團隊研究專題,包括語文高考改革方向的研究和摸索、新高考背景下學生素養和能力的突破探索、如何突破教師傳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定式等內容。在教研過程中,堅持“三有三實”,即教學設計做到有用、有效、有針對性,在學生層面的生成度、達成度和貫徹度上,堅持做到務實、扎實、落實。
一年一度的學科學術研討會,讓所有教師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有針對性地接受學科專家的專業引領。與此同時,在日常工作中,持續推進人文綜合、iPad互動教學、小組合作、主題式教學等跨學科與跨學段的團隊建設研究,將課程內容教學化、研究課題系列化、研究活動日常化、研究行為制度化、教研工作生命化,培養面向未來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打造高品質育人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