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邊疆教育來說,學校是開展文化潤疆工作的前線,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教育工作重點,增進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中華民族大團結是我們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務。
辦學理念凸顯學校特色。最好的文化總是讓人親近的,能夠使人的精神空間更加廣闊,并滲透在每個人的行動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第二十三中學以“每個都重要,各個有發展”為辦學理念,以“家國情懷、良善修為、自強品質、責任意識”為辦學目標,以“動起來、樂起來、學起來”為校園精神,以“紅潤花城,致敬英雄”黨建工作為載體,建設幸福校園,以文化人。學校將“五個認同”教育貫穿于教育的始終,通過多種形式的課程和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師生的民族認同感。
制度文化營造和諧氛圍。一是傾聽心聲。學校黨總支班子從最基礎的各項管理制度制定工作入手,通過召開教研組、備課組等各個層面的教代會,傾聽教師心聲,充分采納合理意見,維護教師利益。二是民主決策。對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職稱評審、課后服務費分配、班主任費發放、學校財務等事項,學校通過教代會使大家達成共識,形成平等民主的管理文化。通過校務公開等形式進行全面公示,增強了透明度,強化了學校民主建設。三是凝聚人心。關心職工生活,組織教職工拔河比賽、健身等活動,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為臨退教師、哺乳期教師、家屬患病教師等特殊群體開辟“綠色通道”,通過簡化請假流程、彈性坐班等人性化舉措,確保其在崗履職的前提下,能夠解決家庭問題?!芭墓こ獭敝贫忍嵘私處煹男腋8校ぐl了其主人翁意識。
校園文化浸潤師生品格。以精神文化塑造幸福人生。學校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包括對校訓、校歌、?;盏鹊脑O計,以及對校風、學風、教風等學校精神內核的挖掘凝練,增強師生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校園精神文化是文化土壤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學校發展的指路明燈,引導師生將美好愿望變成現實。以物質文化傳遞幸福能量,注重校園環境的美化和優化,使校園的一樓、一墻都能體現辦學理念和特色,使每一堵墻都能“說話”。學校的文化長廊、紅色長廊、宣傳欄、班級文化墻等,注重價值觀念、辦學思想、群體意識、行為規范等的體現,樓道內各班級門口的文化墻以古詩詞、致敬英雄人物、經典名言為主要內容,以剪紙、繪畫、手工為表現形式的墻壁文化覆蓋校園每一個角落,彰顯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強烈的時代氣息,成為校園文化一大特色。
宣傳文化營造育人氛圍。以活動文化演繹幸福時刻,學校定期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科技文化藝術節、星空下的嘉年華、美食節、班主任節等,為師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互動的平臺,增進師生情感交流、集體榮譽感。以家校文化打造團隊愿景,學校建立師生參與學校管理機制,如師生代表大會、家長委員會等,讓師生參與決策和管理過程。
課程文化構建幸福樂學。學校以“學生的成長,教師的發展”為課程目標,課程體系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家國情懷”的主線,學科課程包含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含社團活動),特色活動課程包括學科活動類(紅歌賽、演講比賽、詩歌朗誦、辯論賽、讀書分享、悅納生命活動等)、德育活動類(向英雄致敬、研學、入學季、成長季、畢業季等),使課程體系的構成更加合理、課程開設更加規范、課程特色更加明顯、學校辦學特色更加突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激勵機制培養幸福團隊。表彰先進樹立榜樣,學校定期評選和表彰在學校文化建設中表現突出的師生個人和集體。建立師生文化自信,為師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提供培訓、研修、交流等機會,幫助他們不斷提升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促進個人成長和發展,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校園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