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的目標是獲得幸福,那教育的意義就是幫助人們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大興北校區秉承“正志篤行、成德達才”的教育理念,倡導“無體育不成達”,致力于培養品行優善、學業優良、身心優美、情趣優雅、勞動優秀的“成達·致遠”少年,讓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充分實現與發展,為學生打造幸福快樂的校園生活,養成健全的人格。
構建豐富“成達+”課程
多元課程潤澤生命,打好幸福底色。學校利用周邊資源,與大興區體育中心合作,開設了普適素養課和個性訓練課等特色課程,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與意志力。積極響應國家相關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政策,聯合哈工大機器人與智能制造青少年科技培養基地推進科技課程體系建設。賦能“非遺+美育”特色傳承,提升文化鑒賞力。開設“非遺”藝術系列課程,提升學生的美育素養。利用博識課打造“行走的非遺課堂”,組織學生前往修德谷、京彩瓷博物館、東韻絲綢文化藝術館等地,開展豐富的文化體驗活動。
實踐活動涵養品格,豐富幸福體驗。學校堅持五育并舉,開展讀書節,通過交換圖書、收集印章、讀書成果分享等形式,引導學生與他人分享學習成果,收獲積極情感體驗。組織科技節、數學π節、陽光體育節等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科實踐活動中提升學科素養?!皩W法指導”邀請學校骨干名師開設涵蓋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學習方法指導課;“學長說”邀請清華大學學長來校進行學習方法分享。學校多次聘請學者、專家走進校園,開展由“中國太空經濟論壇”專家委員欒大龍博士開設的航天科技講座等活動開闊學生視野。
思維課堂提質增效,提升幸福指數。學校構建更加符合北校區學情的“5+3+1”思維課堂模式,旨在以思維為支點,撬動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以五個課堂教學環節為抓手,關注學生“思維品質、思維方法、思維內容”三個維度。各學科聚焦真實情境的創設,通過問題鏈、學習任務群的設計等主題研究,落實“五思”課堂,實現學生思維情境化、可視化、辯證化、跨越化、發散化。
拓展心理教育途徑
學校通過心理課堂教學、心理輔導、心理講座、心理拓展、紅領巾廣播站、課題研究等活動,多角度、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結合各學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開展近20場心理講座和拓展活動。利用紅領巾廣播站開設“心理專欄”,圍繞好奇心、愛學習、創造力、樂觀、自信等二十四項積極心理品質,以故事分享的方式,塑造學生健康人格。打造“心理季”特色活動,以“心靈灑滿陽光,健康點亮生活”為主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精彩體驗,引導學生探索內心世界。“幸福刮刮樂”“套住快樂”“愛的抱抱”等活動,創設了溫暖和諧的校園氛圍,讓學生感受積極情緒帶來的歡喜,提升心理調適能力,培養健康心態。
多維賦能教師成長
在專業成長中汲取幸福。學校先后成立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教育集團特級教師馬希明數學名師工作室、特級教師王化英語文名師工作室等,進一步發揮名師引領作用,讓教師在自我提升和專業發展中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
在身心賦能中感知幸福。學校多次開展教師心理調適講座和教職工心理拓展活動,工會開展瑜伽、茶藝、書法等活動,讓教師釋放壓力、提升凝聚力。
在實現價值中收獲幸福。學校每年進行“最美逐夢人”評選,通過榜樣教師們的奉獻、堅持、擔當和責任彰顯幸福逐夢的力量,在行動詮釋中感悟成就自我帶來的美好。
幸福成長是一段心路歷程,更是一種價值追求。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將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和諧育人的成長氛圍、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立體多元的課程構建,提高學生的幸福體驗水平,促進師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