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年來,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持續推進“選擇教育”的實踐與創新,讓適合成為選擇的標準,讓選擇成為適合的前提,促進學校課程與教學高質量發展,打造學校的“選擇教育”品牌,逐漸形成與教育強國建設相匹配、與上海城市定位相適應的學校發展新常態。
指導選擇:引領學生做好適合的生涯、學涯規劃
“選擇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指導選擇。為了高效、優質地指導學生做好適合的選擇,學校系統推進全員導師制,建立了由心理輔導教師、班主任、學科教師、家長、校友組成的“多維一體”成長導師體系。
在校本生涯規劃教育課中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設定符合“志、趣、能”協調一致的生涯目標。“志”:通過“價值拍賣”等團隊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生涯志向和生涯價值觀。“趣”:通過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和MBTI性格類型指標分析,幫助學生定位自我的個性特點與職業個性特點,作為他們明確生涯和職涯目標的參考;通過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幫助學生明晰自己的職業興趣傾向,獲取職業興趣編碼。“能”:通過多元智能雷達圖分析,幫助學生分析自我的智能結構;通過職業能力分析,幫助學生評價自我的職業能力和職業潛能。
組織生涯實踐體驗活動——參與一次職業體驗、開展一次職業訪談。學校要求每一名學生采用職業訪談和親身參與職業體驗的方式,體驗真實的職業情境,全方位地對職業產生理性認知。學校依托生涯實踐基地,積極開展暑期職業體驗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入金融、法律、文創、醫療、教育、航空等行業單位開展職業體驗。同時,通過“生涯實踐體驗活動——對話一次父母長輩”,幫助學生了解家庭在自己實現生涯目標中的助力和阻力,綜合信息及資源作出能夠平衡個人、家庭和社會需求的職涯目標選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高中三年課程與學程的選擇意向,同時指導學生合理安排高中三年的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制定高中三年發展規劃。
提供選擇:滿足適合學生個性化選擇的需求
“選擇教育”的核心是豐富選擇、滿足需求。學校結合“國家標準”與“上海特色”,重點推進因能分層、因志分類、因趣分群的“層類群”課程的融合實施,強調從“知識取向、應試取向”轉向“能力取向、價值取向”,形成了新高考背景下合格考、等級考的組織實施策略與走班教學方式。
推行個性化學程,實現差異化學習。學校整體設計高中三年的學習進程,以學程為管理單位,統籌學生的學習模塊和進度,開展“基準”學程下的個性化學程框架設計。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和需要,理智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與學程、模塊與層次、時間與空間。這種靈活的組織方式和時空安排,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水平層次、時段區間上的多種選擇,既尊重學生的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又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學習規劃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推進“分層、分類、分群、分項”的課程走班形式。“因能分層”主要針對語數英學科,采用“4+1”模式(4節常規課,1節長課時),根據學生的基礎與能力,實行按學習意向“選層”的走班學習;“因志分類”主要針對理化生、政史地學科,根據學生的志向與需求,實行按學科選擇“志趣”的走班學習,采取以實體走班為主、以網上走班(移動學習)為必要補充的學習形式;“因趣分群”主要針對校本課程,圍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精英特長三個板塊,設置涵蓋微型課、專項課和分群課三個層次的貫通式培育課程,采用長短課時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科群,實行按學習內容“分項”走班或“分群”走班的學習形式。
成就選擇:營造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流程和場域
“選擇教育”的靈魂是激發每一名學生的成長潛力,幫助學生成就更好的自己。學校著力推進新課程、新教材的落實,致力于單元教學和學習流程再造,深化混合學習實踐,落實核心素養培育,讓知識“活”起來,讓資源“用”起來,讓師生“動”起來。
開展“完整學習單位”專題實踐和“基于問題的教學設計”研究。學校圍繞生成性主題、理解性目標、解析性運作、追蹤式評價推進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感知學習內容、分析學習過程、形成知識結構、達成學習目標,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深化“基于問題的教學設計”實踐,促進問題化、情境化教學研討,在真實問題的解決中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現實情境體驗中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推進“二二三四”教學架構。學校積極開展“兩點(準起點、高視點)、兩化(問題化、結構化)、三動(動口、動腦、動手)、四導(導讀、導思、導研、導行)”教學方式的探索與實踐,強化目標確立中的“兩構”(高結構設計、低結構實施),落實教學過程中的“兩維”(從抽象到具體、從感性到理性),切實以教師“四導”推動學生“三動”,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塑造學生人格、培養學生能力的主陣地。
構建智能學習系統,加強智慧課堂模式探索。學校基于智慧教學平臺,開展學習與互動交流,促進即時分析和點評指導,精準調控教學過程;應用學習分析系統,了解學生的學情,及時進行學習導航和資源推送,適時進行師生、生生間互動,調整教學策略、進度與節奏,實現按需推送、精準教學,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保障選擇:打造適合學生卓越發展的生態環境
“選擇教育”的關鍵是保障學生的選擇。學生實現卓越發展,需要有促進其堅持選擇的環境。學校以“尊重、公平、多元”為原則,建設“學校創建卓越發展育人場域、年級打造卓越發展育人環境、班級形成卓越發展育人生態”三個層面的育人體系,為學生堅持“志、趣、能”協調一致發展的選擇提供條件和保障。
尊重學生發展差異。以學校“多維一體”生涯規劃指導體系為基礎,創建“尊重與包容”的年級和班級文化,鼓勵學生在尊重自己的同時尊重他人,倡導克己讓人、協同共進的氛圍。
捍衛公平教育環境。學校切實執行維護學生公平發展的制度,制定了《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榮譽評選辦法》《團學聯干部競聘制度》《幫困助學項目實施辦法》《班級座位編排辦法》等,堅決捍衛學生評優、評先及競聘等方面的權益。落實“學生成長共同體”建設、管理及評價工作,讓學生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實現協同互助,并根據《過程性評價方案》對團隊進行公正評價,激發學生對團隊榮譽的共同追求。
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為保障學生的選擇,學校積極推進學分制管理。學分制評價包括基礎性評分、考核性評分、發展性評分。基礎性評分評價課程學習、活動體驗的經歷,采用學分評價方式;考核性評分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根據其在年級中的相對位置劃分等級,采用績點評價方式;發展性評分評價學生的個性特長表現和未來發展趨勢,根據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獎情況劃分等級,再折合成學分和績點,采用學分績點評價方式。
隨著學校的高位發展,“選擇教育”這一理念日益為社會所認同,人民群眾對學校的滿意度也在不斷提高。新起點、新征程,我們將以勇爭一流的質量意識、永不滿足的創新意識,推進高品質、高效率、定制化的學校建設,讓指導選擇更精準,讓提供選擇更豐富,讓成就選擇更多元,讓保障選擇更智慧,不斷擦亮“選擇教育”的品牌和文化,讓選擇成就學生的卓越發展,讓學校教育點亮學生的人生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