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威海職業學院“公辦高職院校二級學院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被山東省教育廳立項為省級教學改革課題,重點任務是建立現代法人治理模式,完成包括資產配置、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設計,形成科學規范、系統有效的公辦高職院校產業學院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從而推進企業與職業教育的深入融合。學院以資產管理運營公司為產權管理人,以二級學院為切入點,選取與產業對接緊密的一個或多個專業,以“產權股份化、運作企業化”的形式與社會資本共同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混合所有制辦學機構,在辦學活力、公益性與營利性等層面實現突破,在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法人性質、產權回報和校企融合等方面,力圖以較小的試錯成本和高效便捷的方法探索改革實踐,為公辦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模式改革探索新路徑。
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建設的關鍵
強強聯合,法人治理結構更完善。企業選擇、法人結構決定著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建設的成敗和成效。與龍頭企業合作,在需求強勁的行業布局,把注冊單獨機構、設立獨立法人作為混合所有制的必備條件,使校企權責按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貫徹實施,真正發揮企業辦學主體作用。
底線思維,風險防范先籌謀。校企合作既能因共同努力而獲取利益,也可能因相互索取而產生損失。在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建設過程中,我們采取了審慎務實的態度,堅持底線思維,優先考慮風險防范,再謀劃合作方式。
在合作投入上,學院堅持只做“別人拿不走”的基礎投入,即只投入場地、校舍資源,其他教學設施、實訓設備都由企業方根據二級學院的生產和辦學需求投入,防止合作結束或清算時產生設施差值、設備損壞、資產轉出等巨大投資損失。在辦學資質要求上,學院堅持“以我為主、掌握主動”的原則,努力克服當前困難,積極以學院名義申請申辦各類資質。如以學院名義通過了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的船員教育培訓資質審核與威海市交通局的駕駛員教育培訓資質審核,從而有效防范了以合作企業的培訓資質辦學而可能出現的“被人牽著鼻子走”的隱患。在資金管理上,學院堅持“財務統管”的底線,根據合作協議由雙方共同派出會計、出納人員,合作雙方的財務管理全部納入學院獨資設立的威海威職國有資產運營有限公司會計結算中心,實行資金進出集中統一監管,確保資金使用規范,有效防范財務風險。
授權管理,機制保障促發展。處理好與合作方之間的利益關系是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辦學成功的法寶。在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中,學院與合作方將保障各方的權益、維持合作項目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核心問題,不斷探索完善各項管理機制。
學院參照股份制企業運行模式,建立股東會領導下的董事會(理事會)管理制,落實院長負責制,成立監事會對重要事項進行監督。股東會擔任產業學院最高決策機構,董事會(理事會)成為產業學院的實際管理團隊,對產業學院發展的重大問題實行具體決策,產業學院院長是運行管理負責人,形成決策、執行、監督三者相對獨立又相互支持的現代法人治理結構。在具體運行管理上,校企雙方共同探索達成了“完全授權管理”的原則,堅持“提供支持、質量監管”的總原則,把辦學管理的權力全部交給院長和管理團隊。為激發混合所有制的辦學活力,產業學院實行管理獨立、財務獨立、分配獨立。教師隊伍與學院嚴格劃斷,對轉入產業學院的教職工實行身份凍結,完全按照章程進行管理考核。產業學院單獨設立財務賬戶,辦學收入中核定一定比例用于內部獎勵,最大限度地引進企業分配考核機制,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
誠意付出,互利共贏真合作。學院按照協議約定為山東海大航海技術專修學院(以下簡稱“海大學院”)提供了獨立的辦學場所,與其共享全部實訓成果、后勤設施,免費提供職工午餐、班車通勤等服務,贏得了合作方的高度信任。學校與威海市榮成順通汽車駕駛員培訓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順通學院,在為其提供校園60余畝閑置土地建設了標準汽車駕駛訓練場的基礎上,又無償建設了部分配套輔助設施。
正是由于學院在合作過程中的真心付出,企業在合作過程中也展現了極大的誠意。威海市升安海運有限責任公司將與學院合作之前獲得的1020萬元滾存利潤全部無償投入海大學院,用于設施更新和團隊建設。順通公司在注資之后,又無償把原有的30多輛用于駕駛員培訓的小型車及部分考試訓練設施提供給順通學院使用。
共聚優勢,全鏈合作保質量。校企合作建設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最重要的是通過合作引進企業的技術、生產、管理等優勢,全面推進教育和培訓工作直接對接企業標準,達到企業要求。基于上述理念,在產業學院教育和培訓工作中,學院最大限度地發揮合作辦學的優勢,引進合作企業的師資和先進的生產經驗,實現校企共訂崗位標準、課程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實施方案;共制招生、教學、實訓、師資和經費等管理制度,共訂教學、實習、學徒、師傅等考核辦法,規范了人才質量標準,建立了混合所有制運行管理機制。
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建設的創新點
辦學模式創新。建立現代法人治理模式,堅持黨委領導,校企雙方在具體運行管理上達成了“完全授權管理”的原則,把辦學管理權全部交給院長和管理團隊?;旌纤兄飘a業學院與學校和企業一起簽訂協議,將三方的權利、義務等作出明確約定,用法律方式保證了產業學院獨立發展的活力空間。此外,還引入PDCA模型(策劃、運行、評價、改進),在制定質量體系制度文件過程中,把PDCA貫徹于各個環節中,形成了科學、規范、系統、有效的公辦高職院校產業學院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
運行機制創新。學校建立了風險防范機制,堅持只做“別人拿不走”的基礎投入;產業學院實行管理獨立、財務獨立、分配獨立,單獨設立財政賬戶,將合作實體的財務管理納入學校會計結算中心進行統一監管,確保資金使用規范;最大限度引進合作企業的生產經驗,校企共同制訂人才質量標準,全面推進教育和培訓工作接入企業標準,達到企業要求;引進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第三方評價機制,確保辦學模式的有效性,填補了對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進行第三方評價的研究空白。
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建設的推廣效果
激發辦學活力。建設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踐行了以政府資金撬動民間資本共同辦高職教育的思路,政府、學校、企業共建了適應威海發展需要的航海船舶、建筑、交通等專業集群。海大學院開設了輪機工程技術、船舶工程技術等5個合作專業,累計招生1700多人,畢業生船員適任考試通過率常年位居全國前三。萬斯達學院開設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校生203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被確定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專業群,建成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生產性實訓基地1個、省級建筑施工安全和裝配式建筑施工體驗式教育基地1個、國內一流建筑工程技術虛擬仿真中心1個、省市級科研平臺3個。
提高社會效益。2019年,學院與巴拿馬海事專業學院合作開展巴拿馬籍船舶船員培訓項目,使山東省有了能夠取得由巴拿馬海事局頒發的海事培訓證書的機構。海大學院開辦以來,培訓人數每年增長30%,2023年培訓收入約3000萬元,成為山東省經略海洋涉海培訓的重要力量。萬斯達學院成為膠東地區有一定影響力的裝配式建筑培訓基地。順通學院在開展駕駛員培訓的同時,面向在校學生開設《汽車駕駛與維?!愤x修課程,三年來累計招生4600余人,總收入1300余萬元,創造了零投訴、交通零事故率等成績,榮獲2020年威海市最高3A質量等級認定。海大學院為學生提供了培訓、發證、實習、就業安置一條龍服務,成為各大郵輪公司北方人才培養基地。萬斯達學院實行跟崗實訓+就業的實習就業聯動模式,強化學生崗位能力,成為立體化建筑產業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