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世界正處于數字經濟的圍裹中,數字技能和數字人才的培育成為教育領域的焦點。歐盟作為國際組織的典型代表,為應對數字技術變革帶來的教育挑戰,努力推進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其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受“外部推力”和“內部拉力”的雙重驅動。依據創新生態系統理論,歐盟從優化終身教育環境系統、完善終身教育資源系統、強化終身教育主體系統三個方面推動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基于此,結合我國終身教育實際,借鑒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經驗,以期為我國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有效建議,以加快推進我國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關鍵詞]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創新生態系統理論
[作者簡介]吳陳兵(1987- ),男,貴州松桃人,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講師,博士,碩士生導師,貴州省教育治理現代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兼職研究員;朱紅林(2000- ),女,四川巴中人,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碩士;王小雨(1997- ),女,貴州織金人,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碩士。(貴州 "貴陽 "550025)
[基金項目]本文系貴州省202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貴州學習型鄉村建設機制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3GZZD26,課題負責人:吳陳兵)
[中圖分類號]G7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4)24-0070-07
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受國際社會環境變化、經濟全球化發展、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發展、教育形態以及國際成員國間合作的影響。當前數字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和深度影響著全球發展,這要求重塑世界經濟結構、重組世界經濟要素、優化世界競爭格局。歐盟作為世界重要的經濟體,面臨著產業升級、低技能人群占比高且繼續教育參與度低等一系列問題[1],這迫使歐盟加快推進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加速終身教育與信息技術融合創新、促進終身教育形態不斷更迭,從而推動歐盟終身教育知識體系重構[2]。本研究基于創新生態理論,對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進行結構分析,并緊密結合歐盟在轉型過程中遭遇的現實挑戰,以闡明其理論框架、梳理出有效措施,以期借鑒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成功經驗,助推我國終身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因素
(一)環境推力:國際社會環境劇變驅動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
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受國際社會環境變化的影響。在經濟層面,歐盟經濟增長放緩,產業結構失衡問題日益突出。數字經濟成為各國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當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以美國、中國、歐盟為主導的三大陣營,然而,在數字技術創新、數字經濟規模擴張及企業快速成長方面,歐盟相較于中美兩國明顯滯后[3]。由此反映出歐盟成員國以傳統工業為主導的經濟形態正面臨新興經濟體系崛起的嚴峻挑戰。為應對經濟體系轉型升級的壓力、緩解高素質數字技能人才短缺的困境,并培養公民終身學習的意識,歐盟終身教育的數字化轉型顯得尤為迫切。在教育層面,歐盟教育系統同樣面臨多重挑戰。新冠感染席卷歐洲各國,給教育系統帶來較大沖擊,迫使歐盟在教育形態、教育資源分配、教育管理等層面進行變革,以適應社會動蕩帶來的不確定性。
(二)技術推力:數字技術革新推動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
歐盟教育數字化為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自2000年以來,歐盟便著手規劃數字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并發布了《里斯本戰略》(Lisbon Strategy),提出發展以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為支撐的創新型知識經濟社會[4]。2010年,歐盟進一步推出了《歐洲2020戰略》與《公民數字化能力框架》,對歐盟教育數字技術的發展進行了更為詳盡和精細的規劃。這些戰略舉措促使歐盟教育數字化理念得到了廣泛認可,教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歐盟高度重視的議題,助力歐盟在教育數字基建、促進教育平等包容、增加就業和推動歐洲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歐盟在推進教育數字化的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如特殊群體與老年人數字教育需求難以滿足、成員國之間與成員國內部存在的數字鴻溝問題難以彌合等。基于此,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提升歐盟公民數字素養,以改善其生活條件,從而實現歐盟各國社會可持續發展[5]。
(三)合作拉力:歐盟成員國團結合作推動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
歐盟積極呼吁各成員國根據本國國情,有針對性地推進終身教育的數字化轉型。一方面,歐盟全力引導各成員國以數字技能、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就業與公共服務為建設重點。為適應數字時代發展需求,確保公民具備與時代發展相匹配的技能水平,歐盟不僅呼吁各成員國優化投資策略,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千兆網絡的普及率,還制定了《數字服務法》與《人工智能法案》,以保障用戶權益和隱私安全,并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印度等國建立數字伙伴關系[6]。另一方面,歐盟各成員國積極探尋適合本國國情的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路徑。以2022年PISA測試結果為例,數據顯示,在參與測試的歐盟國家中,有29.5%的15歲學生在數學素養方面未達到最低評估標準,而在閱讀理解和科學素養方面,未達到標準的學生比例分別為26.2%和24.2%,且男性學生相較于女性學生更可能面臨技能缺失的問題[7]。因此,法國教育部高度重視數字工具的開發與應用,提高公民的閱讀技能和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德國教育部則依托歐洲資格框架(EQF),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在德國聯邦政府與社會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德國終身學習資格框架(DQR)[8],為歐盟成員國在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四)需求拉力:歐盟終身教育內部發展拉動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
歐盟終身教育的內部發展需求是其數字化轉型的內在動力。隨著數智時代的到來,歐盟終身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數字技術賦能,以改變其傳統教育形式與學習方式,重新定位終身教育發展方向。目前,歐盟面臨的教育質量和教育包容性、公平性問題日益凸顯。例如,如何有效培養公民的終身學習能力、如何應對專業性教師和培訓人員短缺的問題、如何解決信息通信技術領域中的性別比例失衡的現象、如何應對出生率下降及人口結構變化所帶來的挑戰,以及如何克服現有體制機制對終身教育發展的阻礙等。這些問題已成為歐盟委員會及各成員國需要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是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急需解決的難題。
二、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理論分析框架
(一)創新生態系統概念溯源
20世紀末,信息技術變革重塑了商業生態環境,在此背景下,1993年美國學者摩爾(Moore)基于對商業生態系統的理解,首次提出了創新生態系統概念,將其定義為“創造要素和創造主體之間互動形成的經濟聯盟”[9]。隨后,揚西蒂(Iansiti)和萊維恩(Levien)提出創新生態系統是由多個相互依存、彼此影響的生態群落所構成的復雜系統,這些生態群落間構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系[10]。阿德納(Adner)則從產業組織的視角出發,認為創新生態系統是利益相關方實現價值共創的聯動機制[11]。國內學者也從不同視角對創新生態系統進行了界定。例如,梅亮等人認為,創新生態系統是創新體系內外環境協同發展、創新資源流動與創新主體互動的有機整體[12]。曾國屏等學者認為,創新生態系統是以政策戰略為導向創建的,以創新環境為基礎,依托科技創新驅動力,推動創新主體有機結合與創新要素相互交融,進而實現價值共創,促進創新生態系統的“自我超越”[13]。依據不同學者對創新生態系統的界定,可知創新生態系統主要涉及創新環境、創新資源、創新主體三大要素。將創新生態系統理論用于分析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揭示了在技術驅動終身教育形態轉型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創新環境的保障性、創新資源的支撐性、創新主體間的協同性。
(二)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創新生態系統理論分析框架
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有一定的適切性:一是與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中展現的共生共榮特點相契合,具體表現為開展創新活動需要主體間相互依存以及多樣化技術支持,進而形成一個共生共榮的創新生態網絡,這與終身教育主體多元化以及終身教育數字轉型過程中運用的技術多樣化相適切。二是與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所呈現的多元協同特點相契合,具體表現為在政策的引導下,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的各利益相關者形成了緊密的聯合,展現了跨領域、跨機構協同的顯著特點,這與創新生態系統中強調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敢于打破界限與其他領域參與者合作的理念相一致。三是與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價值聯創特征相呼應,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目標是促進教育包容性和教育公平,構建學習共同體,這與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追求的共同價值創造的價值取向高度一致。四是與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動態發展特征相契合,兩者均強調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追求持續發展,體現了對未來趨勢的敏銳洞察和積極應對。本研究依據創新生態系統的發展理念、組成要素等,搭建了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創新生態系統理論分析框架。
1.創新環境: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創新生態系統與生物生態系統類似,創新過程是生物種群對環境適應的過程,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14]。因此,一方面,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需要調整內部發展機制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另一方面,其進展也受到外在技術條件、經濟狀況及政策導向等外部因素的制約。創新環境可劃分為“顯性環境”與“非顯性環境”。其中,“顯性環境”是指技術支持、資金扶持等“外部硬條件”。“非顯性環境”是指相關政策制度、創新主體間關系等“外在軟條件”。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創新環境是特定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
2.創新資源: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保障。創新資源的有效整合是歐盟終身教育數字資源轉型的保障,是縮小歐盟成員國間教育差距、解決信息孤島和彌合技術鴻溝的重要手段。所謂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創新資源,指的是歐盟擁有的數字技能人力資源、創新扶持資金、數字技術等。其中,數字技能人力資源是指能夠適應數字時代變革、具備數字素養的人才。創新扶持資金則是通過基金組織或社會力量進行籌款,為歐盟終身教育發展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歐盟終身教育數字技術主要指歐盟成員國通過開發數字平臺、運用數字技術,從而確保全民能夠隨時隨地獲取學習資源,實現終身學習目標。
3.創新主體: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動能。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創新主體可劃分為“外部主體”和“內部主體”。“外部創新主體”指的是從國際層面參與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各類實體,包括但不限于國際組織、非歐盟成員國、國際教育機構及國際金融機構等。“內部創新主體”在廣義上涵蓋歐盟成員國內部的國家政府、教育機構、社會團體等;狹義上則指歐盟終身教育系統內部的直接參與者,如教師、家長、學生等。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是教育系統內部各行動主體、行動內容及媒體資源庫的多元化協同演進[15]。歐盟通過信息交換與技術幫扶,夯實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資源基礎,同時,通過歐盟組織內部的政、教、社一體化機制,加強歐盟終身教育內部教育機構、教育主體的合作,為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強大動能。
總而言之,良好的終身教育創新生態系統,其核心目標在于促進學習主體的有效學習,并通過整合周圍環境中的資源,構建一個知識互聯的網絡,實現創新主體與創新環境之間的動態共生和演進,進而形成一個兼具高度自我調控性、強適應性、個體與組織高度協同性的復合型系統[16]。具體而言,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涵蓋了幼兒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等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領域的革新。有效利用數字技術賦能教育主體,促進終身學習,并培養全民適應社會變遷所需的數字素養,成為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體系創新的出發點與核心追求。
三、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徑
(一)優化終身教育數字化環境
2018年歐盟委員會發布《數字教育行動計劃》,聚焦歐洲教育系統如何利用數字技術促進與公民學習工作相關的數字素養的發展[17],為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奠定了政策基礎。歐盟積極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教學實踐創新、優化教育管理。例如,提供教師培訓項目、開發自我評估工具(SELFIE)等;構建涵蓋學生、教師、研究人員等群體的高等教育數字平臺,重視數字化課程建設,關注女性數字技能培養,縮小技術崗位的性別差距。為改善教育現狀,歐盟重新調整教育培訓方向,制定了《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年)》,堅持“高質量和包容”的原則,提出要加大數字教育基礎設施設備投資力度,提高公民數字素養及社會適應力[18]。此外,《歐洲社會權利支柱行動計劃》《歐洲技能議程》《歐洲數字十年:2030年目標》的出臺也為促進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完善終身教育數字化資源
創新資源是指對企業再生產起決定性影響的人力資源、保障資金和信息技術資源等[19]。其中,人力資源作為創新生態系統中的核心資源,其質量直接關乎創新生態的構建。因此,培養具備數字素養的公民,擴大優質人力資源供給[20],是完善終身教育數字化資源的基礎。歐盟高度重視數字技能人才的培養,一是制定了公民數字能力參考框架,展現數字能力在教育培訓、就業及學習場景中的功能與作用,為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方向。二是發布了歐洲公民數字能力框架實施指南。該指南通過列舉38個公民教育培訓的實例,明確了教育培訓和實踐的具體范疇,闡明了該框架的適用對象,即能夠提供教育培訓和專業發展的組織及個人。三是開發了公民數字能力自我評價工具,為評估公民數字能力提供了有效手段。四是頒發數字技能證書,幫助歐盟公民清晰認知自身的數字能力水平[21]。歐盟公民數字能力框架及其評估工具的普適性與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質量。
(三)強化終身教育數字化主體作用
創新生態系統是由多方相互聯系的主體進行合作與交流,獲取各自所需價值的共創網絡[22]。歐盟國際教育合作具有跨國家、跨部門和多領域的特點,其發展經歷了起步、拓展、整合和創新階段。在終身教育理念廣受推崇的背景下,歐盟通過“開放協調”加強了成員國間公民教育培訓與合作力度,即歐盟從宏觀層面設計成員國合作的基本框架,各成員國則基于自身實際情況,圍繞共同目標制定并實施個性化政策[23]。一方面,加強政策對話,拓展歐洲數字教育圈。這包括與六個東部伙伴國家(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白俄羅斯等國)建立東部伙伴對話關系,就青年數字教育與技能培訓進行對話;與南地中海國家建立合作關系,利用數字技術推動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與印度就終身學習、數字資格認證、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發展等問題開展教育對話。另一方面,拓展教育合作領域,踐行終身教育理念。例如,實施了基礎教育數字化領域國際合作項目的夸美紐斯計劃(Comenius)和成人教育與學習數字化項目的格龍維計劃(Grundtvig)、推動了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和青年發展項目的“伊拉斯謨+”計劃(Erasmus+)以及推動歐洲數字教育深度融合發展的莫內計劃(Jean Monnet)。
總之,歐盟致力于推動終身教育全過程、全員參與的數字化轉型體系構建,依據個體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特異性,實施精準化的數字教育策略。在幼兒教育階段,歐盟著重提高數字服務質量,重視學前數字教育的多元價值。一是制定了高質量的學前教育保育質量框架,為3歲以下兒童提供私人定制的數字保育服務以及為3~6歲兒童提供數字教育服務[24]。二是完善了數字課程設置,推出了一系列以幼兒為中心的課程方案,明確了教育目標、內容及方法,促進幼兒在數字知識、數字情感及數字技能方面的發展。在基礎教育階段,英國、德國、愛爾蘭和葡萄牙在內的21個國家已將編程納入小學必修課程,超過半數的歐盟國家將計算機科學等課程設置為中學階段的必修內容。德國于2016年啟動了“數字知識社會的教育攻勢”戰略,推動多所中學、職業院校與數字機構合作,開設涵蓋編程、數據隱私保護及網絡數據安全等課程,幫助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字媒體[25]。在高等教育階段,歐盟加強了高校間的數字合作,包括開發了歐洲學分轉移和積累系統、歐洲職業教育培訓系統、文憑補充系統,以增加歐盟高等教育間人才的流動。同時,通過構建歐洲創新高等教育機構網絡、舉辦大學商務合作和校商論壇、開發免費的高校或培訓機構自我評估工具、設立歐洲技術創新研究所、創建EIT Digital社區,以建構高質量的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新生態。在職業教育方面,歐盟鼓勵各成員國進行職業教育數字化教育與培訓,加強數字技能人才培養,為高中或中專階段的學生提供初級職業教育與培訓(I-VET),以及為初入職場的學生提供繼續職業教育與培訓(C-VET)。在成人教育方面,歐盟發布了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利用數字可視化手段分析歐洲勞動力市場狀況,設立數字化職業教育培訓知識中心并提供職業教育數字化培訓與資格認證[26],建立成人工作小組,為成人就業提供指導。在老年教育方面,打造了包含老年數字化教育設施和老年數字化教育服務等數字化老年教育服務體系,豐富數字化教育使用場景,激發老年人社會參與度,增強其社會適應力。此外,為縮小老年教育的城鄉差距,歐盟制定了涵蓋數字化老年教育服務理念、實施路徑、政策保障、經費來源以及社會多方參與渠道的方案,旨在使用數字技術推進城鄉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
四、歐盟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對我國的啟示
(一)堅持國家層面“舉旗定向”,營造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政策環境
國家層面的宏觀指導與戰略規劃在加快推進教育強國戰略,構建我國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在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法治建設方面,相關部門需兼顧我國各地區終身教育數字化發展的不均衡現狀,同時明確界定轉型體系內部各參與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從制度層面保障我國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穩健前行。二是就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容創新與形式多樣化而言,國家應引導各級政府依據本地人才需求結構,運用數字技術設計并實施創新性的學習項目,以此豐富學習生態,提升教育資源的多樣性和針對性。三是針對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可設立專項基金,專項用于支持各地根據實際需求推進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在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成效評估與認證體系構建上,國家應實施以培育具備終身數字化學習能力的人才為核心的學習資格認證制度,并構建國家層面的終身教育數字素養框架,確保我國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能夠順利推進。
(二)堅持數字技術“提質增效”,創設終身教育數字化平臺
為滿足我國全民終身學習的需求,并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提升教育質量方面的潛力,我國教育管理部門需要構建一系列終身教育數字化平臺。一是建立終身教育數字化在線學習平臺,為全民提供全面、系統的終身教育政策指導、知識與技能學習資源,以拓寬自主學習渠道,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該在線平臺應設置用戶自我評估功能及行業發展趨勢預測模塊,為學習者提供定制化、前瞻性的學習路徑規劃。二是創立虛擬終身教育數字化實踐平臺,利用先進的數字模擬技術,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的虛擬環境,既保障學習者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又有效滿足其社會技能提升需求。三是打造終身教育數字化信息管理平臺,彌合教育資源“需求側”與“供給側”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建立學習者信息數據庫及企業數字資源庫,并將其整合至終身教育數字化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與高效共享。
(三)堅持多元主體“深度協作”,確保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有效推進
在推動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強化黨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協同聯動、深化校際幫扶、加強國際合作。一是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社會企業等多元主體需要參與到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之中,通過構建平等、開放的合作機制,增強各主體間的協同賦能效應。探索建立涵蓋各級各類教育的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共同體、市域或縣域聯合體,推動市縣間結對幫扶,共同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終身教育生態鏈、人才鏈與價值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二是積極尋求與歐洲等國家合作,共建全球性的對話與合作框架。成立國際終身教育數字化轉型聯合工作組,定期舉辦國際研討會、分享各國經驗、探討共同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推動實施跨國終身教育項目合作,引進國際先進理念與技術,同時也將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成功實踐與創新成果推向世界舞臺。
[參考文獻]
[1]We?ner A.,Mohajerzad H.,Fliegener L.,etal.Consensus in uncertainty.A group Delphi study on the impact of digitalisation o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low-qualified adults in German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2024,43(4):355-370.
[2]劉法虎,魏子凡,顧甲.數字化專業人才培養適應性的邏輯解構、困境透視與路徑創新[J].教育與職業,2024(18):57-64.
[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年)[R/OL].(2024-01-09)[2024-04-05].http://www.doc88.com/p-11461318275329.html.
[4]Pépin L.Education in the Lisbon Strategy:Assessment and Prospects[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1(1):25-35.
[5]Qureshi S.Digital transformation for development:a human capital key or system of oppression?[J].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2023,29(4):423-434.
[6]European Commission.2023 Report on the state of the Digital Decade[EB/OL].(2023-09-27)[2023-12-12].https://digital-strategy.ec.europa.eu/en/library/2023-report-state-digital-decade.
[7]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Etudes et statistiques[EB/OL].(2024-05-07)[2024-06-19].https://www.education.gouv.fr/les-objectifs-de-l-union-europeenne-en-matiere-d-education-et-de-formation-pour-2030-ou-en-est-la-414294.
[8]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Der Deuts-
che Qualifikationsrahmen für Lebenslanges Lernen[EB/OL].(2022-08-03)[2023-12-13].https://www.bmbf.de/bmbf/de/bildung/bildungsforschung/qualifikationsrahmen/der-deutsche-qualifikationsrahmen-fuer-lebenslanges-lernen.html.
[9]Moore J.F.Predators and prey: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71(3):75-86.
[10]Iansiti M.Levien R.Strategy as ecolo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4,82(3):68-81.
[11]Adner R.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84(4):98.
[12]梅亮,陳勁,劉洋.創新生態系統:源起、知識演進和理論框架[J].科學學研究,2014,32(12):1771-1780.
[13]曾國屏,茍尤釗,劉磊.從“創新系統”到“創新生態系統”[J].科學學研究,2013,31(1):4-12.
[14]李萬,常靜,王敏杰,等.創新3.0與創新生態系統[J].科學學研究,2014,32(12):1761-1770.
[15]Johannes B.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adult education centres in Baden-Wuerttember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2024,43(4):324-342.
[16]Jackson D.J.What is innovation ecosystem[EB/OL].(2020-02-07)[2024-08-14].Arlington,VA: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http//www.erc-assoc.org/docs/innovation_ecosystem.pdf.
[17]European Commission.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2018-2020)[EB/OL].(2018-01-17)[2023-12-13].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 PDF/uri=CELEX:52018DC
0022amp;from=EN.
[18]European Commission.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2021-2027)[EB/OL].(2020-09-30)[2023-10-30].https: //education.ec.europa.eu/focus-topics/digital-education/action-plan
[19]張震宇,陳勁.基于開放式創新模式的企業創新資源構成、特征及其管理[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11):61-65.
[20]曾國屏,茍尤釗,劉磊.從“創新系統”到“創新生態系統”[J].科學學研究,2013,31(1):4-12.
[21]蘭國帥,黃春雨,杜水蓮,等.數字化轉型助推歐盟公民終身學習能力框架:要素、實踐與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23,29(3):47-58.
[22]陳海峰,張芙榕,辛沖.知識耦合流動對價值共創的影響——基于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J].技術經濟,2024,43(8):12-22.
[23]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European Parliament.Decision No 1719/2006/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5 November 2006 Establishing the‘Youth in Action’Programme for the Period 2007 to 2013[EB/OL].(2008-12-25)[2024-08-14].https://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ONSLEG:2006D1719:20081225:EN:PDF.
[24]ünver ?.,Bircan T.Measuring the Accessibility and Use of ECEC in Europe(2018)[EB/OL].(2018-04-25)[2024-08-14].https://www.tarki.hu/sites/default/files/2018-05/session_vii_unver.pdf.
[25]杜海坤,李建民.從歐盟經驗看數字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8(22):61-62.
[26]CEDEFOP.Entrepreneurship competenc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Europe:synthesis report[R/OL].(2023-09-21)[2024-01-14].https://www.cedefop.europa.eu/en/publications/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