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料理?用手抓飯?絕不喝水?想看看中世紀飲食文化什么樣子嗎?不妨讀一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世紀的餐桌:從食味到知味》。
《中世紀的餐桌:從食味到知味》為探究中世紀飲食文化的新史學著作。作者馬西莫·蒙塔納里在廣泛介紹中世紀食譜、菜式,以及面包、肉、奶酪、油、酒等各類食物的基礎上,追溯了中世紀烹飪技法、飲食偏好、用餐器具、餐桌禮儀的演進和變化,探究了各類食材、佐料如何被發現、進入人們生活,以及面包、橄欖油、葡萄酒何以成為文明的標志物等。
本書將神秘中世紀與美味中世紀神奇結合,于吃喝之食中感受歐洲文明的食、識兩端,力圖擺脫對中世紀即等同于黑暗野蠻的不公正的刻板成見,不僅體現出歐洲古今差異之趣,更可與我國這一美食兼烹飪大國的歷史與文化相比較。
從餐桌一窺中世紀社會與文明的全貌。本書共有十八章,分別是中世紀,遠還是近;中世紀食譜;食物的語法;食物的時間;文明的芳香——面包;無肉不歡;模棱兩可話魚肉;從奶到酪;調料?基料?——橄欖油、豬油、黃油之戰;面包樹;水的口味;葡萄酒的文明;貴食與賤食;修院菜;朝圣者之食;作為世界之表象的餐桌;叉與手;知識的味道。不僅論及美食,還揭示出飲食與文化、權力結構不可分割的關系,將飲食與人類文明的交融、進步緊密相連。
《中世紀的餐桌:從食味到知味》有62幅傳世圖片,橫貫10余個世紀的珍貴史料,生動再現中世紀飲食方式、菜式、烹飪技法、飲食偏好、餐桌禮儀,兼具知識性、趣味性,滿足讀者對中世紀“怎么吃喝”的好奇。
正如《品味權力、消費時代》作者皮娜·帕爾馬評價說:馬西莫·蒙塔納里的這本《中世紀的餐桌》,以尖銳而透徹的筆觸,重新勾勒出從中世紀早期到文藝復興時期及以后食物在意大利社會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的輪廓。這不僅是一次迷人的中世紀烹飪口味、飲食方法和規范的體驗之旅,這部優秀作品還探究了鞏固烹飪體系的社會和文化話語中更為隱秘的褶皺。
作者、譯者簡介:
馬西莫·蒙塔納里(MassimoMontanari),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中世紀史教授,歐洲科學學會成員,國際期刊《食物和歷史》(FoodandHistory)的創刊人和編輯。研究方向為烹飪史、飲食文化等,主要著作包括《食物即文化》(Ilcibocomecultura)、《意式烹飪:一段文化史》(Lacucinaitaliana:Storiadiunacultura)等。
林振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會員,業余從事翻譯和比較文學研究。主要譯作包括《哈德良傳:羅馬的榮光》《歐洲文學與拉丁中世紀》《天國的批判》(下卷,合譯)。

書訊:《中世紀的餐桌:從食味到知味》
作者:馬西莫·蒙塔納里(MassimoMontanari)
譯者:林振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9月
定價:8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