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他強調的是教育以生活為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北疚囊杂變鹤灾魃l的活動“小超市”為例,探討生活中的教育。
課程生成:關注興趣點,生成“小超市”主題活動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強調生活情景應用的重要性,重視生活經驗與兒童能力共生共長,主要體現在幼兒的自主游戲上。這有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自主游戲意識,形成積極的自主游戲行為,獲得初步的自主游戲能力。
我們以幼兒為本、游戲為載體,將知識與生活經驗有機結合,生成了本次主題活動。
在《社區里面有什么》活動中,孩子們討論:“我家社區里面有公園、滑滑梯。”“我家社區里有超市,里面賣很多東西。”……在討論中,小朋友們對超市非常感興趣,你一言我一語地分享自己去超市購物的快樂。通過傾聽孩子的想法,我們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不局限于在超市里買東西,也對買賣的角色游戲很感興趣。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游戲需求,我們開展了《我的超市我做主》角色游戲,孩子們共同觀看了《波波逛超市》繪本故事,了解到逛超市的安全注意事項以及要準備的東西。
審議甄選:分析原有經驗,架構新的經驗點
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我們聚焦幼兒經驗,通過對幼兒已有經驗的調查,發現幼兒對超市的認識只局限于看過,并沒有具體的認知,因此,我們從親子調查、主題課程、藝術表征入手,豐富幼兒關于超市的經驗。
1.親子調查:豐富超市生活經驗
幼兒的認知、思維和創造性發展,都得益于生活經驗的積累。在之前的超市游戲中,我們發現孩子對超市的了解比較片面,對超市的布局和購物流程、工作人員的職責等細節都不太了解。為此,我們利用家長資源,鼓勵他們利用空閑時間帶著孩子逛超市,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超市的布局,商品分布、價格、買賣的過程,以此豐富幼兒的社會經驗。孩子們通過實地考察為接下來參與“超市”主題課程積累了一定經驗。從幼兒的討論中,可以總結提煉以下幾個關鍵詞:超市取名與標志、超市布局與分區、貨物整理、價格標簽、購物金。
第一次帶著問題去超市實地體驗后,孩子們有了很多發現,以前的生活經驗停留在“超市是可以買東西的地方,買東西需要付錢”。現在一說起超市,孩子們有更多話題可以聊,包括超市里面有很多工作人員、超市里賣豐富的物品、超市里的收銀臺、購物車等。
同時,孩子們把自己的購物清單帶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
“我知道我們的購物流程是:想好買什么—尋找物品—采購物品—支付。”
“我發現超市里面有售貨員、收銀員、顧客?!?/p>
……
2.主題活動:深挖超市游戲經驗
開展超市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從超市里的人、支付方式、文明禮儀、物品分類入手,再度認知超市。
藝術領域:在“設計超市圖”活動中,孩子們對超市的購物標識和超市布局進行表征記錄,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活動中體驗成就感,從而提高藝術表現和審美能力。
語言領域:在“開心超市”活動中,孩子們愿意與老師和同伴討論問題,并能初步有序、連貫、清楚地講述自己的購物經歷和游戲內容。此外,他們還能根據買賣情境使用恰當的語言交流,大膽地用圖畫和符號表征自己設計的超市招牌、商品等。
科學領域:在“商品標識”和“超市各區域的名稱”活動中,孩子們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并描述超市各區域的名稱、條形碼等。他們能夠在家人的幫助下制訂簡單的購物計劃,用數字、圖畫或符號進行記錄。在擺放商品時,孩子們能初步感知生活數學的有用和有趣,進而在活動中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聯合探究:集多方資源,更全面深入探究本土文化
我們嘗試通過同伴資源、園區資源、家長資源深入探索如何挖掘和利用地方資源,構建幼兒園的生活課程,引導幼兒親自經歷生活的全過程,促進幼兒能力發展。
1.幼兒園資源利用
孩子對超市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于超市的物品、人員崗位、購物流程也比較清楚。這時,就有孩子提議在教室里創設一個小超市,這樣小朋友也能夠在超市買東西了。這個提議獲得了老師和同伴的支持。于是,我們利用幼兒園的資源開展了小超市活動。
問題一:我們的超市要取什么名字呢?
孩子們想出了很多名字,有開心超市、快樂超市、奧特曼超市等。這么多名字,選擇哪一個好呢?孩子們根據已有經驗,決定用投票的方式選出超市的名字。經過投票,“開心超市”以高票脫穎而出,小超市就叫“開心超市”
問題二:超市里的崗位分工
有了之前逛超市的經驗,孩子們也知道超市有不同的工作人員,大概知道他們的工作任務。但是,怎么區分不同的崗位呢?大家都提議做工作牌,就像我們的學生卡,一看工牌就知道是什么崗位了。
問題三:小超市的材料添加
(1)舊材料新玩法
利用園所原有材料,鼓勵幼兒自由探索,賦予舊游戲材料新的意義。如:購物過程中,用板凳運送貨物,用圖書區的紙盒當收銀電腦等。
(2)增設移動游戲箱
教師將角色區分成了不同的功能區,幼兒討論、分區整理有利于下次游戲開展,于是,教師提供園內儲物的移動收納箱作為材料收納箱,幼兒將物品一一歸類并送回原處。
(3)增設紙幣
幼兒開展游戲時,教師發現他們用拍手擊掌表示付錢,于是,我們討論決定制作不同金額的紙幣,與現實生活一致,同時,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2.同伴資源利用
同伴之間討論,團結合作尋找答案。如在小超市中孩子們都想做店長,經過協商,競選連鎖店鋪的店長,各片區要有各片區的店長。店長主要負責員工管理,對員工每日的出勤情況、工作情況等進行記錄,有給員工開“工資”的權限。當有的幼兒因病缺席時,店長還可替補。
3.家長資源利用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強調實踐性、生活性與創造性,因此,應引導幼兒在逼真的生活場景中深化對生活經驗的理解,從而更準確地領會其價值。孩子們在父母的陪同下走進超市,去觀察、去體驗、去表達。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是不受時空限制的,只有讓孩子回歸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去學習才最高效,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御園路幼兒園)
責任編輯"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