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市場環境日益復雜和法規制度的不斷收緊,內部審計在出版傳媒行業中的戰略地位愈發凸顯。基于此,本文分析內部審計對出版傳媒企業的重要性,詳盡闡述當前內部審計實踐中存在的核心問題與挑戰,并據此提出一系列全面而具體的優化策略,旨在助力出版傳媒企業提升內部審計效能,促進企業的穩健發展。
【關鍵詞】出版傳媒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剖析;優化策略
一、引言
在知識經濟浪潮的推動下,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出版傳媒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使其面臨著更為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及嚴格的法規監管要求。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部管理的“免疫系統”,對于保障企業合規運營、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市場競爭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結合目前形勢而言,當前出版傳媒企業的內部審計體系尚不完善,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探索有效的優化路徑顯得尤為迫切。
二、出版傳媒企業內部審計的重要性
首先,在日益復雜的法律法規環境和嚴格的行業監管下,出版傳媒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合規挑戰,內部審計作為合規經營的守護者,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細致審查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可保證其嚴格遵循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企業內部規章制度,涉及到對財務數據的核對與分析,涵蓋業務操作、合同管理、版權保護等多個方面,保證企業在法律框架內穩健運營。一旦發現違規行為或潛在的法律風險點,內部審計將迅速反饋并推動整改,有效防范法律風險,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和良好聲譽。
其次,內部審計對業務流程、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等領域的深入審計,全面揭示企業管理中的漏洞和冗余環節。例如:在業務流程審計中,內部審計可識別出流程中的瓶頸,刪除不必要的步驟,提出優化建議,幫助企業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在財務管理審計中,內部審計則能發現成本控制不當、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案,助力企業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出版傳媒企業需要不斷調整優化戰略適應新的發展機遇挑戰,而內部審計作為戰略決策的智囊團,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出版傳媒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
1.獨立性缺失的困境
在出版傳媒企業中,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是其有效履行職責的基石。但結合目前形勢而言,當內部審計部門與財務部門或管理層存在過于緊密的聯系時,其獨立性便受到嚴重威脅,相關聯系可能表現為管理層對審計工作的直接干預、審計資源的分配受財務部門影響或是審計結果報告流程中的不當干預。缺乏獨立性的內部審計部門難以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其審計結果可能受到偏見或利益沖突的影響,降低審計報告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嚴重削弱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合規性評估方面的作用,引發其他部門對審計工作的質疑抵觸,進一步破壞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更為嚴重的是,獨立性缺失可能導致內部審計無法準確發現報告潛在的管理層舞弊或違規行為,增加企業的合規風險。相關風險一旦暴露,將對企業聲譽形象造成巨大損害,甚至可能引發法律訴訟和監管處罰。
2.技術滯后的桎梏
在出版傳媒企業的內部審計領域,技術滯后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傳統的手工審計方式效率較低,難以應對日益復雜龐大的數據量,在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出版傳媒企業中,大量的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管理數據需要被準確地審計分析。缺乏先進技術支持的內部審計部門往往難以勝任相關任務,導致審計周期延長、審計成本增加,且難以保證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和全面性。除此之外,技術滯后還限制內部審計部門在風險預警、持續監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面臨著各種潛在的風險挑戰。如果內部審計部門無法準確獲取分析相關數據,就無法為企業提供有效的風險預警和防控建議,這可能導致企業在面臨風險時無法迅速做出反應,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3.人才短缺的瓶頸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資源,也是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而在出版傳媒企業中,具備出版傳媒行業背景與審計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卻相對稀缺,人才短缺的現象嚴重制約內部審計工作的深入開展和專業化水平的提升。一方面,由于出版傳媒行業的特殊性和專業性,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具備扎實的審計專業知識技能,對出版傳媒行業的業務流程、市場環境、政策法規有深入的分析,但目前市場上符合相關要求的人才相對較少,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另一方面,內部審計人員可能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技能培訓或者職業道德水平參差不齊,可能導致其在審計工作中出現判斷失誤、操作不當或違反職業道德規范等問題,影響審計工作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4.制度建設的短板
制度建設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在部分出版傳媒企業中,內部審計制度體系卻存在明顯的短板漏洞。一方面,內部審計制度體系不完善,存在制度空白漏洞。這可能導致內部審計工作缺乏明確的指導規范,難以形成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例如:部分企業可能缺乏針對特定業務領域的審計制度和流程規范,導致審計人員在進行相關審計工作時無據可依、無從下手。另一方面,審計流程不清晰和審計標準不統一也是制度建設短板的表現之一,這可能導致不同審計人員在進行相同或類似審計任務時采用不同的方法標準,影響審計結果的客觀性和可比性。除此之外,不清晰的審計流程還可能增加審計工作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降低審計效率質量。
四、出版傳媒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優化路徑
1.強化獨立性建設,保證審計權威與公正
在出版傳媒企業中,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是其有效發揮監督與評價職能的關鍵。為強化獨立性建設,企業需明確內部審計部門在組織架構中的獨立地位,保證其直接對董事會或監事會負責,并有權直接向相關高層管理機構報告工作。相關安排能有效減少管理層對審計工作的潛在干預,保障審計工作的客觀性公正性。與此同時,企業應構建健全內部審計監督與考核機制,保證審計工作的透明度和規范性,制定明確的審計質量標準、構建審計質量復核制度、實施審計結果公示,加強對審計工作的監督評價。這樣一來,企業可準確發現并糾正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審計工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2.推進技術創新應用,提升審計效率與質量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出版傳媒企業應積極擁抱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動內部審計工作的數字化轉型。利用構建智能化、自動化的審計平臺,企業可實現審計數據的實時采集、處理與分析,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審計專業能力
為提升審計工作的專業性有效性,出版傳媒企業應加大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其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通常而言,培訓內容應涵蓋出版傳媒行業知識、審計法規與標準、審計技術與方法等多個方面,方可保證審計人員具備全面的業務能力和扎實的專業基礎。除此之外,企業還應構建合理的激勵機制,吸引留住優秀人才,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職業發展空間和豐富的培訓資源,有效激發審計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內部審計工作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4.完善制度體系構建,保證審計工作規范化
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是保障審計工作規范性和權威性的重要基礎,出版傳媒企業應構建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明確審計流程、標準、報告格式等要求,保證審計工作的規范性和一致性。在制度構建過程中,企業應充分考慮出版傳媒行業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外部環境變化,制定符合企業特點的審計制度流程。與此同時,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保證制度得到有效落實執行。針對發現的制度漏洞缺陷,企業應認真對待,準確進行調整完善,保證審計制度體系的適應性和有效性。
5.促進跨部門協作,形成內部控制合力
內部審計部門不應孤立于企業其他部門之外,而應與其他部門構建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企業的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工作,內部審計部門參與企業戰略規劃、業務流程優化等工作,可深入分析企業運營狀況風險點,為審計工作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準確的信息支持。內部審計部門應與其他部門共同制定內部控制措施和風險管理策略,形成協同效應。利用跨部門協作信息共享,企業可準確發現并應對潛在的風險挑戰,提升整體的風險防控能力,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效果價值,推動企業的穩健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出版傳媒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優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從組織架構、技術應用、人才培養、制度建設及跨部門協作等多個方面入手進行全方位改進。實施上述優化策略,提升內部審計的效能水平,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耀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研究[J].財會研究,2023(5):59-63.
[2]王磊.大數據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及對策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23,38(19):107-109.
[3]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筑牢審計防線護航集團高質量發展[J].中國內部審計,2024(8):75-76.
(作者單位:江蘇鳳凰報刊出版傳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