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訓,是初入大學者的必修課。九月的蘇州城市學院,在燠不可當的天氣里,配上漫漶視線的汗水,身著汗涔涔迷彩服的2024級新生,都知這段軍訓里的苦與樂、汗與淚、情與義。
軍訓所訓,遵守紀律為首要。早晨六點半,準時集合點名,如邊韶般的“但欲眠”者,也只得早早地掀起被衾,跳出軟暖,撐起困頓的眸子,迎著曙色。每當逼近集合時間點時,班長提前整隊,等教官到來點名。各排教官到后,偶有急急趕來者,像是趕上了末班車,從小跑到短暫的立正,面向教官喊一聲“報告”。而得到“入隊”指示后,此生或僥幸,或羞赧,奔入隊列中。畢竟,讓他人翹首以待,總不是恰當之舉。遲到固然不好,若是心急“插隊列”,從教官與學生隊伍間的一米間距穿過,則為對教官和同學的不尊重,尤為不妙。正確的走位,應呈直角從教官與學生隊伍的間距外繞行。隊列可不是鬧市茶寮,自然有隊列的規矩,不得東張西望,更不得竊竊私語,喝水、撓癢、扶眼鏡均要報告。服膺命令,“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的一心多用不可取,必得心無旁騖,在聽到命令后,如赫西俄德所言般立即行動。
通過軍訓歷練品質,更是為重。軍訓初期,氣溫仍三十多度,溽暑未闌,我臉和脖子上的汗珠摻雜著防曬霜滑落。又因需報告后才能擦汗,我便通常不理睬這肆意橫流的“液體”,只是手貼褲縫,挺拔軍姿,任其滴落。在訓練的日子里,操場上那一個個雨點樣的小圓點,是來自眾人滴落的汗水。汗水無言,但烈日下,我們漸知堅韌的奧義。
學習踢正步時,腳踢起離地二十五厘米,挺直腰板,彎曲肘部,小臂略成水平。單個人踢正步不難,難在眾人的整齊劃一,順著口令一二、一二地前進。故協調和團結不可或缺,方可井然有序。學習敬禮,右手五指并攏,右手手臂與身體成四十五度角,手掌向前,指尖繃直以代表敬意和尊重。學習蹲姿,兩腿下蹲,上身挺直,雙膝并攏,手放膝上。不一會兒,乳酸堆積,小腿酸痛,欲站而不可,欲坐而不能。蹲姿最好能穩如磐石,固如根底,因此最為考驗腿力。
在籃球場上訓練,被太陽直射的我們,最是羨慕在水泥路上訓練的同學,披一身重重疊疊深深淺淺的綠蔭,比起我們,他們或坐或站,皆為快事。其次,營集合時,各排拉軍歌,唱著所學的歌曲,“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當一排在猶豫不決時,往往其余的或喊“來一個”,或拊掌而笑。一排唱完,掌聲雷鳴。而有時準備唱時,突然解散時間就到了,輪到要唱的一排暗自慶幸。而正當飯點,聽到“解散”,大家往放包處奔去,拿起久久別離的手機,跑向食堂,大快朵頤。因陽光熾熱,極少數同學盼著:下雨后可改成室內軍訓。于是,他們天天求雨,最喜滂沱。而雨勢弄人,時大時小,時續時斷,料料峭峭,淋淋漓漓,導致我們在室內和室外反復踟躇,時喜時憂,莫知所往,只得時刻關注手機里的通知。
一日,暖雨敲窗。我們被安排在多功能廳,集體學習包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頭部包扎:將無菌紗布放于傷者頭部受傷處,再將三角巾置于傷者齊眉處,經兩耳上方,拉向頭后部枕骨下方,交叉壓住頂角,再繞回前額齊眉處打結,最后拉緊頂角,折疊掖入頭后部交叉處內。若包得過緊,會使患者頭部生疼。若扎得過松,則起不到壓迫止血的效果。現場,教官們邀請了部分同學,手把手地教學展示。可躬身實踐,不如紙上談兵似的簡單。同學們從開始的手足無措,經過教官耐心的指導,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包扎任務。學習包扎,增強了我們的現場應急救護能力。
來自蘇州武警機動大隊的教官們,給全體新生留下深刻印象。軍訓總結大會結束,當教官們離開時,部分教官和同學眼睛里噙著淚。淚花里,含著十四天的相見相知、相習相伴。同學們擒敵拳表演得英姿颯爽,分列式的步履鏗鏘,是一次次整個排、連和營的多次打磨,是全體新生和教官們的默契與擔當。但莫愁前路山隱水迢,向前方,各自奔忙。
此次軍訓,改變了我對武警戰士的刻板印象。他們有威武嚴肅、有棱有角的一面,但也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為同學們著想的一面。他們還喜歡在課間和同學們講些奇聞趣事,黝黑的臉上有時也蕩漾著微笑。管理隊伍有緊有松、有張有弛,有時和普通人無異。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每當聽到命令,他們的速度與行動力讓人嘆服。另外,教官之間的背摔與側倒等表演,充分展現了“把背交給戰友”的相互信賴。
教官曾多次說,我們學院的飯菜可口。當他飫甘饜足時想起在野外訓練時所吃的壓縮飯配醬料包,便體會到大學生活的幸福。但他也說過在部隊里的快樂,是學霍去病擊拿敵寇,學陳祥榕“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苦淚常有,英雄魂常在;談笑風生,舉重猶若輕。
被選中學擒敵拳的女生,在排里大多不好意思響亮地喊出每個招式的“嘿哈”聲,且動作卡頓,教官因此常提醒道:“聲音呢,動作怎么又忘了。”但被抽調集中訓練數日后,卻喊聲洪亮,拳影紛飛,行云流水,從第一動“貫耳沖擊”到第十六動“擺勾沖膝”,一招一式,穩扎穩打,不遺余力。讓本排的我,刮目相看。
軍訓期間經歷“貝碧嘉”和“普拉桑”兩次大臺風。當臺風以暴風驟雨之態、摧枯拉朽之勢出現時,我們按照學校的要求,在宿舍內緊閉門窗。臺風期間,風如拔山怒,雨如決河傾,路上的樹有的被折斷,有的被連根拔起,水深一拃,樹枝狼藉。教官們被臨時調回去參加大隊搶險救災。雖然我們的宿舍并沒有發生“屋漏不可支”,但切身感受到“窗戶俱有聲”。我們又擔心教官們的安全,默默期盼著臺風的過去。雨休風又定,教官們都平安返回,同學們這才松了口氣。軍訓繼續進行。我們又感嘆,有陽光的日子才是真好。
勞筋骨、苦心智、灼體膚。穿過細雨,熬過烈日,歷經臺風,吾儕準時守紀之品質、不畏艱難之精神為軍訓所濡養。皮膚漸黧黑,但心卻不暗沉,情緒是漸昂揚的,品質是漸剛毅的。
當軍訓總結大會上各排依次迎著音樂表演,蘇城學子正步和踏步靈活地切換,塑膠跑道上的踢踏聲干脆利落、鏗鏘有力,口號鼎聲嘹亮、響徹云霄。金圣嘆的三十三個“不亦快哉”入我腦海。今日,若我執筆,則寫下:訓練滴汗如雨,正步劃一,喊聲雄渾,練體魄,學技能,強意識,不亦快哉。
告別軍訓,我們會如《強軍戰歌》中“請把新征程號角吹響”所唱,步入課堂,漫游學海。若能保持軍訓煉成的一絲不茍、苦累不懼的態度與心理,勤勉好學,則終能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作者簡介:
范心怡,女,江蘇常熟人,蘇州城市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讀。曾在《蘇州日報》《常熟日報》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