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6年的諾曼征服給英格蘭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和影響,加速了英格蘭的封建化進程,以土地為紐帶建立起當時整個西歐最強大的封建王權,英國的土地分封制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并賦予了英國社會強大的生命力。隨著國內學者的不斷努力,對于英格蘭的封建化已有了較為全面的研究。由南京大學歷史系的沈漢教授所著的《英格蘭土地制度史》一書從宏觀的角度深刻講述了英國的經濟通史,涉及的歷史時期較長、跨度較大,而以土地為中心來研究英格蘭分封制的變遷則較為欠缺。
目前學術研究中,東華政法大學的盧然所撰寫的碩士論文《英格蘭封建制度的確立與土地支配權之變遷——以諾曼征服時期的土地制為視角》,在與本文時間較為重合的情況下更偏向于英格蘭土地法的研究。因此,本文從微觀的角度以諾曼征服前后為時間節點研究英格蘭土地分封制的變遷,對土地分封制下的封君封臣契約關系、土地的繼承、流轉與特點進行比較化研究,以便深入了解土地分封制對英格蘭封建化進程乃至英格蘭憲政道路、西歐社會的深遠影響。
諾曼征服前英格蘭的土地分封制
諾曼征服之前,封建采邑制就已經在英格蘭廣泛推行。英國國王通過掌握對國內土地獨有的封賜權,分封土地形成了新的封建階級。受封者接受賜封文書后對土地擁有了合法占有權,在自己所擁有的土地范圍內可以向自由民征收賦稅,統治、審判領地內的居民并擁有獨立的統軍權。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土地分封已經具備了等級性,封建土地的歸屬者通常包括氏族部落貴族、國王的親兵、戰士等世俗封建主以及教會封建主。“阿爾弗雷德和平而安詳地把盧頓的土地賣給了紀索主教(Giso the bishop)。我們也希望這位主教將保有這片土地以及它附帶的一切,主教憑法律賦予的權利,如同他以前的所有者們那樣,以及主教們一直所做的那樣,自由地擁有這一切?!痹隍\者愛德華時期,國王所頒布的詔書成為土地所有權的證書,并在后征服時代很快受到威廉一世的使用。受封者在接受土地封賞的同時也要履行相應的義務,封地居民需要向國王承擔勞役和軍役,受封者需要宣誓服從并向國王提供一切需要。在盎格魯撒克遜末期,國王與受封者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具有非明確性和不穩定性,并未真正形成封建等級下的封君封臣制。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正處于土地所有制混雜區,土地兼公有與私有雙重性質。這一時期的土地分為王田、民田、書田和租佃田。民田的耕作制度為共同農地制,土地分給各家各戶輪流耕作,土地所有權仍為最原始的形式,屬于農村公社共同所有。而書田和租佃田通常都由國王授予,受封者成為領地內的領主后對土地擁有占有權,土地所有權仍然屬于國王。后期賜地手段與賜地文書多樣化的發展促使封建貴族的權力越來越大,愛德華統治時期,封建貴族所占有的土地已經逐漸威脅到英王的勢力,領地內大量的自由民淪為依附農和農奴。直到11世紀中葉諾曼征服之前,英格蘭的封建制度已經初步確立并緩慢發展。根據王亞平教授的分析,“諾曼征服前的英格蘭就已經有了封建化因素,擁有相似因素的諾曼人的到來才能夠順利地在英國建立起采邑制度。”諾曼征服徹底鏟除了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氏族殘余因素,為在英國順利推行封建制度創造了條件。
威廉一世的土地分封
諾曼征服后,土地凝結了封君封臣的權利和義務。在1086年的索爾茲伯里大會上,所有封建領主和自由民都必須宣誓在一切事務中效忠英王,確立了英王是控制一切的最高領主,是封建等級制下絕對權威者。威廉一世通過分封土地,形成了領主和附庸階梯式的封建等級制度,構建起了封建等級制度下層層分封與依附的關系。而領主和附庸這種以土地分封建立起的封建關系通過宣誓效忠儀式確定下來。忠誠與服從是封君封臣關系中的核心,封臣需要在契約關系中對國王保持忠誠并履行自己的義務。根據分封土地的大小,封臣需要自備武器和馬匹親自參加或派遣一定數量的軍隊為封君服兵役、維護領主的權益并且提供一切經濟援助。封君對封臣也有保護的義務,不得傷害封臣的榮譽、財產和生命。
諾曼征服后威廉一世占據了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全部王室用地,強占了英格蘭貴族以及反對者的土地,并派遣官員對全國土地所有權進行調查,詳細清查了所有封建領主、自由民、佃戶奴隸的人數、占比,莊園地產的戶籍狀況,并將結果編定成《末日審判書》。賜封土地時七大巡查區的調查結果一一呈現給國王,威廉一世將末日審判巡查區的調查記錄當作持有土地的書面證據賜封給封臣,維護了諾曼人的征服成果,有利于自己重新對領主征收土地稅。冊封的同時建立起了全國受封土地均來自英王的概念。國王是封建等級下的最高領主,受封領主對土地擁有占有權,可以世襲土地,土地所有權仍然屬于英王。威廉一世改變了原本松弛分散的君臣關系以及層級分封下金字塔的斷層結構,以契約關系為紐帶使英格蘭的封建化最終形成。
土地的繼承普遍為封土世襲制,軍事封土則為長子繼承制。當附庸死亡、其繼承人仍未成年的情況下,領主有權利作為監護人接收土地并管理土地,同時為繼承人選擇合適的配偶。繼承人成年繼承土地之前,需要向監護人繳納繼承權利金才能正式得到土地占有權。而當領主無嗣、叛逆或者未履行封臣義務時,封主則有權收回土地,封君封臣契約關系也隨即解除。土地分封原則下,任何一個封建領主對土地進行轉封時除經封君同意以外,還需要繳納一定的稅額或者服兵役以確保封君的封建權益。威廉一世的騎士彼得,在經過國王和修道院的同意后,成為伯里圣埃德蒙斯(Bury St.Edmunds)修道院和院長鮑爾德溫的封臣(feodalis homo),作為回報,彼得需要自費帶著3名或4名騎士履行軍事兵役。對于土地的繼承和流轉,威廉一世并未做出明令禁止和法令規范,致使后期土地轉移逐漸自由化發展。
土地分封制度的確立" " " " " " " " " " " " " " " " 對英格蘭封建化進程的影響
諾曼征服后土地分封制度為王權的強大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基礎和物質基礎。全國大部分土地都被封建領主所占據,自由民淪為農奴并受到領主殘酷的剝削和壓迫。領地內的封建主則享有豐厚的經濟權益與顯赫的社會地位,并逐漸成為一個既有特權又壁壘森嚴、凌駕于農奴之上的特權階層。據《末日審判書》的調查,諾曼征服后的英格蘭人口中維蘭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八,保達占百分之三十二。在封建化比較徹底的東南地區,維蘭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二,保達、卡特爾占百分之三十五。隨著封建制度的不斷完善,階層分化成為必然趨勢。而分封制度的正式確立,使土地成為獲取經濟利益的重要途徑。
在11世紀中葉以前,諾曼底公國的分封采邑制度早已確立,國王將土地分封給封臣后所獲取的主要利益為稅收和軍事兵役。黑斯廷斯戰役中,諾曼騎兵以及諾曼人的騎士崇拜精神為這場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關鍵作用。1066年后英格蘭的土地逐漸被諾曼人所侵占,新興領主將土地分封給騎士,以換取騎士的效忠和應盡軍事等義務。由此,英國終于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騎士制度。騎士制度下的英格蘭軍事實力不斷加強,社會秩序不斷趨于穩定。經過《末日審判書》和索爾茲伯里的宣誓效忠儀式等一系列加強威廉一世王權的措施,自此英王終于掌握了對國內所有騎士的控制權。
諾曼征服極大地促進了王權,使英格蘭形成了一種以土地分封為紐帶,將政治權力與土地占有權緊密結合的采邑制度。在威廉一世的土地分封下,國王為最高領主,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捌胀ǖ闹Z曼巨豪不能擁有全邑或一整塊土地,國王在一邑中的權力必大于任何臣民?!蓖皇雷鳛榉饨ǖ燃壷贫认碌淖罡哳I主,一改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土地劃分,將全國土地分為六個伯爵領地。封臣的土地不斷碎片化,小封建主的數量遠超過大封建主,封建王權不斷得到強化,封君封臣制度不斷完善。
諾曼征服推動了英格蘭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在盎格魯撒克遜末期的大土地所有者包括國王以及受到土地封賜的世俗封建主和教會封建主,盡管土地不具有所有權性質,但隨著土地逐漸世襲也可以稱其為所有權性質的土地。諾曼征服后,統治集團內部進行了土地資源與世俗權利的再分配,土地所有制轉變為土地保有制。威廉一世的采邑分封完成了土地在統治集團內部的重組,推動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變革,土地保有制下的受封者世代繼承土地并逐漸成了土地所有階級,在封君和封臣之間、領主和附庸之間建立起了以土地為核心,次第依附、層級分封的等級序列。隨著英國封建制度的不斷完善,在實現“所有的人皆有領主”的原則之后,又實現了“所有土地都有領主”(No land without a lord)的原則。
諾曼征服為后期英格蘭的封建制度不斷發展完善產生了深遠影響。諾曼征服后的土地分封制度所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規范在威廉一世與封臣的契約關系后期逐漸淡化,契約的履行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后期封建領主階級的土地占有權逐漸演變為土地所有權,土地領屬關系變質為所有關系,封建領主階級的勢力不斷壯大。愛德華三世時期,蘭開斯特公爵、阿倫德爾伯爵、窩立克伯爵等這些大地主的土地通過國王封賞或兼并不斷擴大,對王權產生了較大的離心力。而封君封臣制度下的契約關系同樣也限制了王權,并在以后的發展中突出其妥協性和對抗性。中世紀英王的權力在契約關系的限制下使國王不得不承擔封建職責,這同時也奠定了英格蘭“王在法下”的歷史淵源。
諾曼征服前英格蘭封建化的基礎和諾曼征服后封建制度的建立共同推動了英格蘭的封建化。在以土地為核心的嚴格社會等級下,土地分封制實現了封建制度和國家制度的統一,使諾曼王朝成為超越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更加強大的國家,推動英格蘭在其發展歷程中走上了一條獨一無二的探索之路,對英國歷史進程的發展和西歐社會文明的交流產生了深遠影響。
本文通過縮小研究跨度,以諾曼征服前后英格蘭的土地分封為視角來探究11世紀英格蘭的封建化,較為明確地論述了土地分封制的變遷對英格蘭封建化進程的深遠影響。在本研究中,有關虔誠者愛德華在位期間土地制度的改變所能獲取的資料較為有限,未能與威廉一世實施的土地政策形成鮮明的對比。土地分封制的不斷完善促使土地所有權的變更,必然導致社會關系發生變化。自由民淪為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受到封建領主階級的盤剝和壓榨,階級分化加劇。威廉一世的土地分封推動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最終形成。
作者簡介:
王妍,2005年生,女,漢族,籍貫甘肅省永登縣,本科,作者單位:長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