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多元化的表現形式,深刻展示著中國本土文化的獨特性、多元性和先進性,其在高職學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與運用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而健康的“三觀”,增強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和文化自信,助力學生的成長成才。高職院校與教育者需要牢固樹立文化育人意識,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面臨的諸多困境實施有效優化對策,促進思政教育的改革與創新,為高素質復合型優秀人才的全面培育創造有利條件。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 " 價值邏輯
一、有助于彰顯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人文關懷
傳統的高職學生思政教育強調理論知識傳輸,忽視了施教內容的人倫教化功能,在高職教育改革持續推進的新時期,逐漸難以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要求。在思政施教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內涵,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水平,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和優秀品質的塑造,強調學生的價值觀培育和情感的熏陶,徹底改變以思政理論體系構建為唯一目標導向的固化施教模式,強化了高職思政教育的人文性。
二、有利于促進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引領下,高職學生思政教育更注重施教質量的提升,以文化融入和文化滲透推動育人的深入發展,為教育效果的提升注入不竭內生動力。通過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和資源優勢,高職院校可以優化育人結構并實現利益相關者的協同配合及各項教育資源的統籌配置,為學生提供兼具科學性、靈活性和高效性的學習環境和素材,同時促進思政教育的與時俱進,不斷適應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學生的發展需求,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三、有益于推動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全面改革
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與運用有助于推動高職思政教育的全面改革,教育者通過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加強文化的創新性轉化和創造性應用,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素材內容的豐富性,創新思政教育的育人模式與手段,以理論結合實踐、線上結合線下、校內結合校外的形式提升人才培育質量與水平,促使思政教育符合教育改革和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進而更好地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進一步滿足國家與社會的人才需求。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 " " 困境初探
一、功利主義導向弱化了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地位
與普通高等教育相較,高職教育旨在培育契合職業需求、適應各種職業崗位的應用型人才,具有鮮明的根植技術、服務產業、對接企業等的特征。在特殊育人使命的指導下,難以避免地導致一定的功利主義傾向,使得學校與教育者將主要關注點聚焦于專業技術技能的培養提升層面,削弱了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施教內容、育人手段、教學評價等均缺乏優秀傳統文化的充分融入和有效引領,導致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思政育人的實際成效難獲提升。
二、形式主義傾向阻礙了優秀傳統文化的介入深度
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是高職教育改革的內在要求,部分高職院校嘗試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思政教育,然而在此過程中依舊存在形式主義色彩濃厚的問題,一方面在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挖掘方面深度不夠,導致兩者的融合流于形式,缺乏內涵,難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內容豐富性和育人實效性;另一方面,文化融入的路徑與方法較為單一,對文化的運用缺乏創新性轉化和創造性闡發,難以有效激發新時期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使得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難以有效發揮。
三、缺乏堅實保障制約了優秀傳統文化的運用成效
優秀傳統文化與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融合是一項兼具綜合性、系統性與持續性的育人工程,然而,部分高職院校在推進文化融入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保障,使得學校和教育者在開展文化育人活動時難以獲得場地、技術、人員等方面的全面支持,影響了校園文化氛圍和育人環境的建設,且部分思政教育者的文化儲備不足,難以將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思政教育過程,制約了文化育人成效的提升,導致兩者的融合明顯受阻。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 " "實踐對策
一、構建文化學習生態,營造良好育人氛圍
校園文化建設屬于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與舉措,高職院校與教育者需要圍繞思政教育的內在要求,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創設濃厚的校園文化育人氛圍,借助宣傳欄、校園廣播、官方微博等渠道宣傳優秀傳統文化,積極舉辦傳統節日活動、文化競賽等校園實踐,充分加強文化滲透,促使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浸潤中潛移默化地提升思想水平與精神境界,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和人文性。同時,借助“課程思政”機制和多學科交叉融合,建立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社群,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各專業學科中的全面融入和有效滲透,促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完善優秀傳統文化儲備體系,持續提升文化素養并加強文化自信,加強“文化+思政”育人格局的實際效能。例如,在建筑專業教學中,將傳統建筑元素融入施教內容,引導學生充分認識中華民族的智慧文明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影響力,進而助力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樹立主流文化觀念,使學生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理念。
二、推進思政教育改革,實現文化全面融入
首先,教育者需要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理念,將文化育人作為提升思政教育育人成效的核心導向,高度認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效能,做好對新時期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和新內容的運用,通過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優質素材提升施教內容的豐富性,借助優秀傳統文化的多元化表現形式提升思政施教手段的吸引力,以文化融入促進思政教育的深化改革。其次,高職院校與教育者需要推動協同育人機制的落實,以“三全育人”為指導,通過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掘、凝練和闡發,依據新時期高職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促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引領,以此實現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最后,高職院校與教育者需要改革思政教育評價策略與考核機制,將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成效和踐行成果作為評價與考核的重要依據,以此促進學生提高對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重視程度,使思政教育在文化育人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形式并拓展領域,徹底擺脫功利主義與形式主義的固有藩籬。
三、健全文化育人機制,全面優化融合成效
針對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高職院校需要打造一支兼具思政指導水平和人文素養的教師隊伍,使專業課教師、輔導員、思政理論課教師等育人主體強化協同配合,通過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運用,以符合新時期高職學生文化基礎、學習能力、興趣需求的內容與形式實施文化育人,切實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實現思政教育實際效果的全面優化。同時,教育者要推進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的深度配合,探尋兩者融合的平衡點,以“一加一大于二”為目標導向,通過貫徹“以人為本”“隱形施教”等理念,借助施教內容、指導手段、育人方式等方面的創新,使學生在兩者的雙向引導下堅定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和文化自信,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育質量的有效提升。此外,教育者需要以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推動兩者融合,注重思政實踐育人,指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覺踐行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以此助力學生健全人格并養成優秀的精神品質,實現思政教育實效性的切實提升。
四、構建線上施教平臺,豐富文化施教渠道
高職院校與教育者需要依托新媒體的信息資源優勢和技術手段功能搶占網絡陣地,通過利用線上施教有效豐富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渠道,促進思政教育與文化的全方位融合。一方面,教育者需要以“文化+思政”為導向,構建新媒體線上教育平臺,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將新時期高職學生普遍關注的國際局勢、民生問題、熱門話題等內容融入施教內容,指導學生以優秀傳統文化的視角分析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樹立正確而健康的“三觀”,并借助在線教學、短視頻教學、直播授課等方式提升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動性,借助文化傳播的影響力和穿透力,提升思政教育的育人效能。另一方面,教育者需要充分發揮高職學生的自主探究動能,鼓勵并指導學生借助抖音、小紅書、微博等線上社交媒體平臺開展自主學習,關注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優質博主,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開展文化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線上師生互動渠道要求學生闡述并匯總在文化學習中得到的思想收獲,并實施針對性指導助力學生提高思想水平與精神境界。
五、組織文化交流活動,發揮實踐育人效能
高職院校與教育者需要積極開展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借助“校際聯合”機制,與其他知名高校強化思政教育合作,促使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開展更深層次的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交流,打造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交流圈,依據思政教育的內在要求,進一步挖掘并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和育人價值。具體操作中,可以開展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文化聯合宣傳、文化學習、作品展覽、文化競賽等活動,促使學生在多元化的文化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魅力,在文化的引領下深化樂于合作、積極溝通的團隊意識,強化銳意進取、敢為人先的奮斗精神。同時,高職院校與教育者需要借助“校企聯合”機制,依托涉外企業和機構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宣傳活動,使高職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客觀看待本土文化與他國文化,樹立國際視野,以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開展對外交流,進而在教師的指導下堅定文化傳承與弘揚的信念,增強主流意識形態認同,自覺抵御不良社會思潮和錯誤觀念的侵襲,真正成為兼具專業知識能力、思想道德素養、健全人格品質的高素質復合型優秀人才。
結論: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與運用可以有效彌補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不足,提升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人文性、實效性及感染力,助力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優秀的精神品質和較高的思想層次。高職院校與教育者需要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作為當務之急,以新時期高職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和方式加強文化育人成效,促使學生在文化的熏陶與浸潤中自覺提升精神境界、道德修為和人文素養,真正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
(作者單位: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