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不僅是知識學習的關鍵時期,更是學生認識世界和思想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將會對學生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當今教育背景下,在高中階段以美育視角開展對學生的教育非常重要,而這種基于美育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家庭和社會的義務,家校社三方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通過統一的協調配合,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為社會輸送更加優質的人才。
大美育視角下家校社協同育人概述
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這是學校美育的狹義概念。其中,“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是新時代美育工程所要求的新的育人目標。大美育概念最早由滕純提出,他認為在一切的教育教學生活中都有美育的因素,而大美育是廣義的學校美育,也稱大美育觀、美感教育,是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養。
家校社是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這三者共同構建了基于生活觀的教育理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此外,“家校社”還被稱為教育的三大支柱,強調其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協同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主要由學校、家庭、社會三個不同層級的系統共同協作,契合了社會生態系統理論下的生態特征和范圍特性。學校、家庭、社會應依法依政策履行各自的教育責任,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攜手合作,共同發力,建立多元、立體、融合、互動的育人網絡,以達到提升教育質量、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
大美育視角下家校社協同育人中存在的問題
一、協同育人的共識模糊
在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過程中,雖然各方都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常常出現共識模糊的現象。首先,教育目標的不一致。家長、學校和社會對于教育的目標存在不同的理解。家長可能更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和未來發展,學校則更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而社會則期望教育能為社會培養出有責任感、有擔當的公民,這種目標的不一致導致在協同育人時難以形成共同的目標和行動;其次,教育方法的不協調。家長、學校和社會在教育方法上也存在差異,家長可能更傾向于傳統的教育方式,學校則可能采用更加創新和多樣化的教育方法,而社會則可能更加注重實踐和體驗教育,這種方法的不協調可能導致教育過程中的沖突和矛盾。此外,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家長、學校和社會在教育資源上的投入和分配也存在不平衡的現象。
二、各方育人主體性欠缺
大美育視角下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旨在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共同發力,形成育人合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和人文素養,這種育人模式有助于打破傳統教育的局限性,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三方主體在育人意識上仍然有待提高。首先,學校方面。部分學校過于注重學科知識傳授,忽視美育的重要性,導致美育課程設置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美育評價體系。其次,家庭方面。部分家長對美育認識不足,過度追求孩子的學業成績,忽視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審美需求,導致家庭美育氛圍缺失。此外,社會方面。社會對美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針對青少年的美育活動和場所,使得學生在社會環境中難以接觸到優質的美育資源。
三、協同育人機制松散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大美育視角下的育人理念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大美育強調通過藝術、文化、自然等多種途徑,全面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創造力和人文精神。在這一背景下,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在協同育人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松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育人效果。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之間的溝通和聯系不夠緊密,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和合作機制,同時,三者之間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一些地方和家庭難以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此外,社會對美育的重視程度不夠,也是導致協同育人機制松散的原因之一。
大美育視角下家校社協同育人策略
一、以協同任務促成主體間的合作共識
大美育視角下的教育旨在通過多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長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學校是學生接受系統教育的主要場所,承擔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使命;社會則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舞臺,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能力。因此,家校社協同育人尤為重要,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的密切合作,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大美育視角下的協同育人,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要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關鍵在于促成主體間的合作共識,協同任務作為一種有效的合作方式,可以促使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共同參與教育過程,形成教育合力。首先,協同任務可以明確各方職責和目標。通過制定具體的協同任務,可以明確家庭、學校和社會在教育過程中的職責和目標,避免出現教育盲區。學校可以組織家長參與學校的藝術活動、社會實踐等,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同時,家長也可以積極參與孩子的課外活動,幫助孩子拓寬視野、提高綜合素質。最后,協同任務可以激發各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協同任務的完成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協作,這可以激發家庭、學校和社會在教育過程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以互惠為宗旨激發伙伴責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美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環境、家庭氛圍、家長的言傳身教都會對孩子的審美觀念、藝術興趣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家庭應當承擔起培養孩子審美能力和藝術興趣的責任,為他們日后的美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學校是學生接受系統化美育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通過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校園文化等多種方式,向學生傳授藝術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創造力。同時,學校還應該加強與家庭的溝通和合作,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美育情況,為家庭提供支持和指導,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社會是美育資源最為豐富的領域,它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舞臺和多元的文化體驗。博物館、圖書館、劇院等公共場所以及各種藝術團體和機構都是學生接觸和了解藝術的重要渠道。社會應當通過舉辦各種藝術活動、提供藝術資源等方式,積極參與美育事業,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實踐平臺,在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過程中,互惠是至關重要的原則。家庭、學校和社會應當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促進,共同推動美育事業的發展。家庭可以為學校提供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成長背景,幫助學校更好地制定教育方案;學校可以為家庭提供專業的教育指導和資源支持,幫助家庭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藝術興趣;社會可以為家庭和學校提供豐富的藝術資源和實踐機會,推動美育教育的深入發展。伙伴責任是協同育人的重要動力。家庭、學校和社會應當承擔起各自的責任,共同參與到美育事業中來。家庭應當注重培養孩子的藝術興趣和基礎能力;學校應當加強美育課程建設,提高教師的藝術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社會應當積極提供藝術資源和活動平臺,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實踐空間。
三、以專門機構助力并監督校家社合作
大美育視域下家校社協同育人需要專門機構進行督促,專門機構在家校社協同育人中扮演著多重角色,首先,專門機構在促進家校社之間的溝通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溝通橋梁,它們不僅能夠加強各方之間的聯系,還能夠促進信息的有效傳遞和理解。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強化學生美育教育需要家校社三方共同努力,家長、學校和社區各自擁有獨特的資源和優勢,而專門機構正是將這些資源和優勢進行整合的關鍵力量。大美育視域下,為了加強家校社之間的溝通,專門機構可以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這些活動為各方提供了一個相互了解、交流的平臺;其次,專門機構還可以發揮監督作用,確保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順利進行。通過定期檢查、評估等方式,專門機構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合作中的問題,保證育人工作的質量和效果。此外,在專門機構的助力下,家校社協同育人將展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學校可以引入社區的藝術資源,開展豐富多樣的藝術課程和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藝術的魅力。同時,大美育視域下,家長也可以參與到學校的育人工作中,分享家庭教育的經驗和心得,共同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專門機構還可以通過引入專業團隊和專家資源,為家校社協同育人提供更加專業的指導,這些專業團隊和專家不僅可以為學校提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還可以為家長和社區提供針對性的培訓和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參與到育人工作中。
四、以人為本,凸顯受教育者在協同培養中的中心地位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大美育視角下的育人工作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大美育強調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審美能力、創新精神和文化素養。在這樣的背景下,家校社協同育人尤為重要。協同育人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凸顯受教育者在協同培養中的中心地位,從而實現教育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個性化成長。
首先,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協同育人新模式。協同育人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關注他們的成長需求。在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過程中,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共同為受教育者的成長提供有力支持。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搖籃,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獨立生活能力和情感素質,學校作為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重要場所,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社會作為孩子成長的大環境,應該注重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實踐平臺,讓孩子在實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其次,凸顯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促進個性化成長。在大美育視角下,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不容忽視。協同育人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差異,關注他們的興趣特長,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協同育人的過程中,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形成合力,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需求,為他們提供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和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同時,還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精神和創新思維,讓他們在協同培養中實現個性化成長。此外,大美育視域下家校社三方加強溝通與協作是非常重要的,構建協同育人新的機制。要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加強溝通與協作。首先,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其次,大美育視域下應該加強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充分利用各方資源,為孩子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最后,還應該建立協同育人評價體系,對協同育人的效果進行客觀評估,為今后的協同育人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大美育視角下家校社協同育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家校社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家校社三者的有機聯合,可以更好地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本文系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學校和教師發展中心備案課題“大美育視角下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課程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3czb-wj017)研究成果之一。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洛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