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 月6 日至8 日舉行的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中,株洲市南方中學選派4 名學生組隊參賽,在二對二空戰項目團體賽中斬獲全國冠軍。
10 月29 日,第41 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在上海落下帷幕。株洲市第二中學學生王輔佑獲全國決賽金牌并入選國家集訓隊(全省共5 人),譚文煦、鄒習文獲全國決賽銀牌。
……
秋季開學以來,多次奪得國字號榮譽,這是株洲市普通高中教育的閃光時刻,也是株洲市“讓每一名高中學生都能在青春的賽道上找準方向,奮力奔跑”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株洲市立足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歷史方位,積極回應強國復興對各類人才的需求,通過深化課程改革和特色建設,不斷豐富人才培養模式,引導普通高中分類發展、錯位發展,逐漸形成“百花次第爭先出”的高中階段教育多樣特色化發展新格局。
政策傾斜,創新人才培養邁入新征程
普通高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是普通高中走內涵發展道路的必經路徑,是普通高中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的一個有力抓手。
牢記這一使命,株洲市深入挖掘優質普通高中資源潛力,增加學位供給,及時推進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有序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同時,進一步優化普通高中創新型人才培養,繼續落實自主招生政策,統籌實施強基計劃和少年班、保送生、高水平運動員等各類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政策,加強選拔、培養、評價一體化建設,重點加強指導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基地校五項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生的培養路徑,提升培養能力。
政策賦能,為學校提質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作為株洲市普通高中窗口學校,湖南省示范性高級中學株洲市第二中學(以下簡稱“株洲市二中”)以“建設學術性高中,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一個學生一條發展策略、一個學生一套成長方案”個性化發展策略、奧賽強基策略、優化生源策略,充分運用集團辦學、對口幫扶等體制機制優勢,通過“兩營一自招”(“冬令營”、“夏令營”、自主招生)等方式,重點在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一體化培養等機制上進行探索。近年來,該校共有91 人獲得五大奧賽全國一等獎,金牌3 人,銀牌5 人,國家集訓隊3 人,省隊8 人。
成績背后,凝聚的是株洲市二中教師團隊的一次次碰撞、推翻、重構、凝練和清晰。
10 月下旬,一場“三新”背景下高效課堂的構建研討活動開展,株洲市二中教師彭祖云與長郡中學教師譚波、長沙市一中教師羅可欣開展《自由落體運動》課題的“同課異構”教學實踐研究,從教學儀器創新、教材重構的角度對本節課的內容整合,以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邏輯清晰、環環相扣,完善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很好地培養了學習能力。
這一堂課,只是株洲市二中物理教學團隊夯實內功的一個縮影。
修穩內功之外,株洲市二中還長期致力于引入高校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和新方法,與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高校簽訂貫通培養協議。目前,長沙理工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已在該校高二年級開設高等數學、概率論等系列高等數學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穩抓質量,跨越發展跑出新速度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不斷提升教育質量是教育發展的永恒主題。
株洲市南方中學創建于1958年,歷史悠久,工棚起家的軍工企業子弟學校華麗轉身為現代化的三湘名校。該校校長龍夢娜告訴記者,學校確立了全面建設“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高質量、現代化科技高中”的發展目標。依托航空地域文化,組建校園航模隊,開設航模特色校本課程,設有專門場地進行航模制作訓練??萍冀逃谥曛奘心戏街袑W這片教育熱土上“開花結果”。
今年暑假舉行的2024年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中,株洲市南方中學11 名學生作為湖南省隊主要代表成員,榮獲多項榮譽?!皩W生不只為高考而來,教師不只為高考而教,學校不只為高考而辦?!蹦戏街袑W為學生提供更具選擇性的課程資源,努力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發展需要,百姓認同感滿滿。
省級示范性高級中學攸縣第一中學(以下簡稱“攸縣一中”),有80 余年辦學歷史,農村生源占比超75%。它一度塌陷,又從泥沼中奮起,實現了本科上線率從36.3%到99.1% 、特優生“ 從零到一”的蝶變,逐步成長為“縣中振興”的典型,在短短兩年間連續獲得國家級媒體高度關注。
該校校長王廷道出發展“密碼”:完善管理體制,貫徹多勞多得、質量并重的原則,多名青年教師因表現優秀被提拔到領導崗位;抓好教師培養,抓好20%的骨干力量,再以20%的少數帶動80%的多數,提高辦學效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曾擔心學校會“抓太緊”“不自由”的學生王利真正融入校園后,發現攸縣一中學子“會玩又會學”。學校高一年級便開設有國學經典誦讀、3D 打印、心理健康教育等13 門文化類選修課程,還有籃球、足球、合唱、舞蹈等10 門興趣類選修課程,充分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
同為優秀縣域高中代表的茶陵縣第一中學則在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上下功夫,牢牢抓住“備、教、考、輔、評”五個環節,不斷夯實教學常規,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了大幅提升,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采訪中,多位校長告訴記者,聚力教育內涵,發展高品質高中教育,正成為自上而下的一種共識。
打響品牌,藝體特長生逐夢新賽道
“2024 年,株洲市藝體專業生本科錄取2923 人,比2023 年增加458人。清華美院、中央美院近兩年在株洲共錄取48 人……”株洲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在株洲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體育藝術特色高中蓬勃發展,為更多有天賦的孩子,開辟出新賽道。
這,在近期舉行的一系列比賽中,可見一斑。
在2024 年株洲市中小學生運動會田徑比賽中,醴陵市第四中學高二學生鄧暄先后刷新男子高中組100 米、200 米、4×100 米接力、4×400 米三個項目4 個紀錄,成為全市擁有冠軍數量和破紀錄數量最多的學生。醴陵市第四中學在傳統體育上發力,以體育專業教師“雙肩挑”制度,培養了一批批如鄧暄一般的優秀田徑后備人才,躋身為全省田徑強校。
奪得2024 年株洲市中小學生運動會高中男子籃球第一名的淥口區第五中學,是“國家體育(籃球)后備人才基地”,走出了“籃球特色”品牌的新路子,在全國、省、市各級各類比賽中載譽連連。
淥口區第三中學與株洲市體育運動學校實行聯合辦學,引進世界冠軍王銀鳳、全國冠軍劉旦等多位教練員,成功建設了武術、摔跤、柔道、中國式摔跤、拳擊五支專業隊伍。
攸縣第三中學水上運動基地的皮劃艇、賽艇等專業持續火爆,目前已經連續7 年在湖南省青少年錦標賽中金牌數和總分均居全省第一。
春種秋收,耕耘不輟。憑著過硬的實力,一批批體藝品牌,越來越響亮。
作為一所生源基礎薄弱的學校,株洲市第十八中學黨委書記李志華表示,18 年來,學校堅持“以美育人育美的人”這一辦學傳統,以素養培育為基礎,將美育逐漸融入學生生命。在課程設置上,設計了金字塔式的課程模式:“塔基”為“模塊課程”,開設油畫、雕塑、設計、國畫等藝術課程,每周1 節,列入課表;“塔中”為“活動課程”,通過寫生、藝術節、拍賣會等豐富學生的美育經歷。“塔尖”為專業課程,“場地、課程、師資”的校本化,讓專業教學實現低成本,普通學生也能學得起藝術專業。學校美術專業生占比達40%以上,本科升學率超過75%。過去一年,學校迎來了全國200 多位校長考察交流。
株洲市第四中學每個年級都設有成建制音樂班、美術班、舞蹈班,實行雙班主任制與三年一貫制培養,該校精心籌備的“春之聲”音樂會已經成為市民們翹首以盼的藝術盛宴?!皡⒀萑藬刀?,節目呈現方式多?!薄按褐暋笨倢а荨⒑鲜∫魳氛呒壗處煆埐ㄗ院赖亟榻B,今年第21 屆“春之聲”專場文藝展演在神農大劇院啟幕,現場座無虛席,另有近254萬觀眾通過網絡觀看直播,再次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
株洲市第八中學精心打造的“夢航音樂會”已經成為學校的一張名片、一個蜚聲全省的知名品牌。截至目前,該校在湖南省中學生“三獨”比賽中,40多名學生獲金獎,7 次榮獲金獎第一名,已培養2000多名專業生邁入了理想的大學。
株洲市第三中學的“星火”藝術教育品牌同樣熠熠生輝。株洲市第三中學黨委書記杜國云介紹,學校在“生命教育”理念滋養下,實施“全面+個性”“合格+特長”的培養模式,讓每位學生都找到最優發展路徑,書寫了“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新答卷。
如今,依托湖南省新時代基礎教育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3- 2025)李志華名校長工作室、張波名師工作室,以師資培訓、課題研究為載體,株洲市普通高中美術、音樂教育的典型經驗正逐步輻射至全省。
弦歌奮進續華章,乘勢而上創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株洲市教育局將繼續推動普通高中多樣特色化發展,努力建設一批教育水平全省領先、教育特色不斷彰顯的高品質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