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會引起很多種慢性并發癥,今天我們來聊聊糖尿病腎病。該病以腎臟微血管損傷為主要表現,是導致腎功能衰竭的常見原因?;颊咴缙谕ǔ1憩F為尿中出現微量白蛋白,多無明顯癥狀;逐漸出現腎功能損害、高血壓、水腫;病情進展至晚期會出現嚴重的腎功能衰竭、尿毒癥,需要進行透析治療甚至腎移植。
一、糖尿病腎病有哪些信號
(1)尿中出現微量白蛋白:這是腎臟開始損傷的標志,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在確診糖尿病后每年都進行腎病變的篩查,其中最基本的是腎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檢查。早期發現腎臟損傷的檢查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 mg/g(3~6月內重復檢查3次有2次增加,排除干擾因素);第二種是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60 mL/min。
(2)腰酸腳腫,尿泡沫多:糖尿病腎病患者早期通常沒有癥狀,僅有部分患者會出現腰酸腳腫、尿泡沫多的癥狀。
(3)水腫:患者腎損傷后會出現大量蛋白尿,蛋白尿漏出造成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有效循環血量不會很充盈,再加上患者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循環中的水分就會進入到組織間隙,接著進入皮下,從而引起水腫。
二、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危害
(1)糖尿病腎病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蛋白尿,如不加以控制,蛋白尿會越來越明顯,晚期會出現嚴重腎功能衰竭、尿毒癥,需要進行透析治療甚至腎移植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
(2)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誘發心力衰竭。
(3)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差,精神壓力加大。
此外,相比無并發癥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醫療費用會大幅增加。
三、糖尿病腎病如何分期
一期:已有病理性改變,但臨床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
二期:腎小球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但尿蛋白排泄率基本正常。
三期:也稱微量白蛋白期,尿蛋白排泄率增高,一般為20~200 μg/min;腎功能無明顯改變,屬于臨床前期。
四期:也稱臨床期,有持續性、顯性尿蛋白排出,每日白蛋白排出量大于300 μg。
五期:腎功能改變甚至出現尿毒癥,腎小球濾過率明顯下降,常伴高血壓、水腫等癥狀,直至腎衰竭期。
四、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綜合治療管理
1.控制血糖
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推薦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優先選擇經腎臟排泄較少的降糖藥,如瑞格列奈和卡格列凈等;不推薦使用二甲雙胍,因為二甲雙胍是經腎臟排泄,當腎功能不全時,會導致乳酸性酸中毒而加重病情。嚴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采用胰島素治療,以減少低血糖的發生。
2.控制血壓
患者的血壓應控制在小于130/80 mmHg。降壓藥物首選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類(如培哚普利、福辛普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類(如厄貝沙坦、氯沙坦、纈沙坦、替米沙坦等)。
3.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患者除了需要戒煙限酒、控制體重(BMI保持在18.5~24.9 kg/m2),還應該重點注意以下兩點:
(1)適當運動:建議從低強度、低運動量開始,以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避免憋氣動作或高強度的運動,防止血壓過度升高,并注意監測血壓、血糖,定期進行尿檢。運動類型推薦散步、打太極拳、爬樓梯、做家務活動和騎自行車等。
(2)合理飲食:
①控制熱量:每日攝入的總熱量應使患者維持或接近理想體重。
②限制食鹽:建議每日攝入不要超過6 g,但不應低于3 g。
③注意蛋白質和鉀的攝入:蛋白質的攝入量約為0.8 g/(kg·d);補充優質蛋白首選牛奶,其次是雞蛋,再次是魚類、瘦肉類,而植物蛋白為劣質蛋白,應限制豆制品食用,以免增加腎臟負擔。同時,節制食用海帶、木瓜、香蕉等富含鉀的食物。
④保證攝入充足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注意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鋅、鈣、鐵的攝入。
4.糾正血脂紊亂
對于有心血管疾病或eGFR小于60 mL/min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水平應低于1.8 mmol/L;至于其他患者,LDL-C的水平應低于2.6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