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文清,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藥劑科主管藥師。蘇州市藥學會人文藥學專業委員會委員,蘇州市藥學會藥學服務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兒童個體化用藥指導及藥學科普宣教,多次參與蘇州市各大媒體藥學科普宣傳工作,參與藥學科普視頻制作并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科普大賽中獲獎。致力于向公眾普及合理用藥知識,為患者用藥安全保駕護航。
哈嘍,大家好!對于我的名字你們一定不會陌生,我就是有著“百年神藥”之稱、醫藥史上三大經典藥物之一的阿司匹林(Aspirin),又叫乙酰水楊酸。
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必然經歷了時間的雕琢與考驗。我自19世紀末誕生以來,至今已有120多年了,算起來我也是一個“長壽老人”,吃過的鹽比很多“年輕藥”吃過的米都多!所以,在緩解人類病痛方面,我功不可沒。從古埃及時期的柳樹皮到現如今治療兒童川崎病的主要藥物,這可是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傳奇。以上可不是自吹自擂哦,不信你們聽我慢慢道來。
一、“我”從哪里來
在醫學尚不發達的古代,人類但凡有個頭疼發熱,很有可能就會直接一命嗚呼。不過,聰明的人類并不會一直坐以待斃—早在4000多年前,古代蘇美爾人發現,將柳樹的樹皮刮下并吃掉后,身上的疼痛便會消失。公元前400年左右,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開始建議通過咀嚼柳樹皮來緩解疼痛。但是,古時候的科學技術還不夠發達,所以當時的人們并沒有搞清楚這隱藏在柳樹皮中的奧秘。
18世紀中期,有一個叫愛德華·斯通(Edward Stone)的英國人通過5年的試驗證明,將柳樹皮磨成粉末后服用可以退熱。1828年,德國藥劑師約翰·布赫納(Johann Buchner)將其提純,得到了一種黃色的晶體狀活性物質,并把它命名為“水楊苷”。1838年,意大利化學家拉斐爾·皮里亞(Raffaele Piria)從晶體中提取到了更強效的化合物,并把它命名為“水楊酸”,而這就是我的前身。
盡管水楊酸的藥效比水楊苷強很多,但它是一種中強酸,口服會感到灼痛,還會導致胃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853年,法國化學家夏爾·熱拉爾(Charles Gerhardt)嘗試將從繡線菊提煉出來的水楊酸與乙酸酐結合起來;但是,還沒來得及做進一步的驗證,他就去世了。到了1876年,蘇格蘭醫生托馬斯·麥克拉根(Thomas Maclagan)給The Lancet(《柳葉刀》)雜志寫了一封信,敘述了他用水楊苷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實驗。1897年,在德國拜耳公司工作的一位年輕化學家費利克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研制出了一種經過結構轉換的水楊酸衍生物—乙酰水楊酸。沒錯,這就是我哦!我既有水楊酸的藥理活性,同時不良反應還小了很多。霍夫曼還給我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阿司匹林。
二、“我”如何發揮作用
當你們人類的身體遭受外界某種刺激的時候,局部細胞會釋放一種物質,叫作花生四烯酸;同時,你們的身體內還存在著兩種環氧化酶(COX):COX-1及COX-2,它們會將花生四烯酸合成為前列腺素(PG)。(不要驚訝,雖然前列腺素帶有明顯的性別特征,但是不論男女都可以合成。)
緊接著,前列腺素會在其他酶的作用下進一步轉變,控制血管舒張和收縮,引起體溫升高及炎癥,同時使痛覺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加……此時,拯救你們的英雄—我,阿司匹林—登場啦!我可以和環氧化酶結合,使它不能繼續轉化為前列腺素,從而起到解熱、鎮痛和抗炎的作用。比如,當你們有發熱、頭痛、關節痛、神經痛,我都可以積極參與,把你們從病痛的折磨中解救出來。
三、為什么兒童發熱時不首選“我”
19世紀末,兒科疾病治療經驗相對有限,臨床治療主要依賴于傳統草藥和一些初步的化學藥物—其中不乏使用酒精擦浴和熬煮具有不良反應的草藥,甚至采取恐怖的“放血療法”。但是,自我問世以后,我為兒科疾病的治療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兒童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嚴重疼痛及發熱等病癥的治療中,我都是醫生常處方的藥物。
然而,在1963年,澳大利亞醫生雷耶(Reye)報道了一例急性進行性腦病—瑞氏綜合征。這種疾病很快就會導致肝腎衰竭、腦損傷,甚至死亡。此病病因不明,但是研究發現:患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服用我的時候可能會患此病。因此,醫生通常建議在兒童發熱和疼痛的治療中,優先選擇我家族中的另外兩位兄弟—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四、為什么“我”可以用于兒童川崎病
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我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預防心臟病和腦卒中。
“兒童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很低,阿司匹林在這方面其實沒什么作用。”不知道你們會不會這么想?但是你們知道嗎,在可能引起多種心血管并發癥的兒童川崎病(KD)的治療中,我可是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川崎病是一種以全身性血管炎性病變為主的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常見于5歲以下的小寶寶。這種病之所以叫“川崎病”,是因為它最早是由日本醫生川崎富作發現并命名的。川崎病會引起多種心血管并發癥,包括冠狀動脈瘤、心肌病伴心肌收縮力降低和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外周動脈閉塞,嚴重時甚至會引起死亡。
川崎病患兒服用我之后,我會在患兒體內擴散,并可作用于人體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從而引起外周血管擴張,增加患兒皮膚的血流量,使之出汗,以發揮降溫的作用。我還可使環氧化酶完全失活,阻滯花生四烯酸向血栓烷A2轉化,起到抗血小板凝聚的效果。
“等等,這不上面才剛提到了瑞氏綜合征,怎么現在又不擔心了?”或許有的朋友會問。答案很簡單—因為治療獲益遠大于不良反應,川崎病患兒使用我之后出現瑞氏綜合征很罕見,因此目前仍然會推薦使用我。
五、使用“我”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雖然我的作用很強大,但是我也是有脾氣的。
首先,我對胃腸道黏膜就不友好,會對胃黏膜產生刺激作用,導致惡心、嘔吐等,所以我不適合有胃潰瘍的患兒。另外,服用普通片或泡騰片時,記得在餐后服用以減少我對胃腸道的刺激性。對于需要長期服用我的患兒,最好使用腸溶劑型,也就是給我穿一層耐酸但不耐堿的外衣,這樣我就可以在腸道內的堿性環境下釋放,從而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其次,哮喘患兒要避開我,因為我通過影響環氧化酶的作用,會使白三烯這類炎癥介質增加,從而誘發或加重哮喘。
最后,川崎病患兒服用我之后,如果出現出血和凝血障礙、肝腎功能衰竭、皮疹、食欲缺乏、惡心、嘔吐等癥狀,都需要減少我的劑量或停止使用我。
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科學家們還在不斷發現我的新用途。比如,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5年規律性服用小劑量的我,可以降低結腸癌的發生風險50%;我還可以被用來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我不僅是醫學進步的見證,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只有合理地使用我,我才可以更好地守護人類的健康,繼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