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很多人來說,宮崎駿是一種力量,是寒冷冬日里的溫暖。
宮崎駿很多電影的開頭,往往會出現一兩個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少年,不過好景并不會長久,在片頭自由飛揚的氛圍中,我們即將迎來的永遠是似乎難以戰勝的夢魘:作為弱小的平民面對戰爭,作為森林的精靈面對環境毀滅性的破壞,作為希冀美好的孩童面對恐怖靈異的幻境……
槍林彈雨中,他們在流血;機器轟鳴中,他們在反抗;酒池肉林中,他們在逃離;接連不斷的人生打擊中,他們帶著一身傷痕緩緩前行……
在宮崎駿的世界里,有價值的東西即便被毀滅,最后也總會在對美好的向往中浴火重生,這種突如其來的幸福感,讓人忍不住落淚。
宮崎駿說:“我在《紅豬》之后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畫給孩子們的”,但他并不避諱這個世界的殘酷。他始終堅信:無論時代多么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什么樣子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人”?
答案在他的作品里。比如,他反對一切形式的戰爭,包括那些打著正義旗號的戰爭;比如,他始終相信人與人之間,存在無私的愛;比如,理想主義的他,盡管無比嫌棄這個污七八糟的世界,卻還是對孩子們說:這個世界值得活下去。
或許很多年以后,人們在談論宮崎駿和他留下的故事時,會感謝他用畫筆不厭其煩地對一代又一代年輕人說:愛和勇氣、純真與善良,永遠值得堅守。
那個給我們畫龍貓的人,已經老了。在他83歲的作品《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結尾,他說:“再見了,我的朋友。”
這讓我們想起《千與千尋》那句臺詞:“我只能送到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