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的教師培訓面臨著參訓者需求的多元性特點,為學校教師培訓者帶來機遇和挑戰。新時期教師培訓著力從教師課堂教學實際出發,找準教師課堂教學中亟待解決的真問題,培訓內容具體看得見,培訓方法實用帶得走,培訓技術簡單學得會,培訓經驗簡明用得著,這樣的教師培訓才有實效性和針對性,才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關鍵詞]教師培訓;方法;研究
新時期什么樣的教師培訓是有效的?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看法。對于主辦方的培訓者而言,認為觀點新穎、內容充實、方法簡潔、落地開花的培訓是有效的;而對于參加培訓的教師而言,有效教師培訓要做到培訓內容看得見,培訓方法帶得走,培訓技術學得會,培訓經驗用得著,這樣的培訓才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培訓內容看得見
(一)明確培訓具體內容
教師培訓首先要明確培訓什么的問題,即培訓具體內容。培訓內容來自教師課堂教學,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問題,也可以是某一點上的具體問題。教師培訓后,至少讓教師參加培訓后要知道培訓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培訓的具體內容看得見。一是聚焦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選擇培訓主題和培訓內容。培訓主題可以是教師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又亟待解決的真問題。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很多,有的是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如有效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有效課堂提問、學生思維培養等,這些問題具有大而化之的特點,并且是教育者一直在追求的問題;有的是教師個案問題,如教師如何糾正教學方言、教學語言簡潔、教師上課姿勢等問題,針對教師個人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沒有廣泛性。培訓者靜下心來梳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就會發現有的什么是教師亟待解決的真問題,什么問題是一直在研究的問題,什么問題是個例問題,培訓者要抓住教師課堂教學中的亟待解決的真問題進行培訓。二是明確培訓具體內容。本著問題即主題的原則,培訓問題明確后,培訓者要針對培訓對象選擇培訓的具體內容。如新課程標準下什么樣的課是好課,主題確定后,圍繞主題“如何有效評價一堂語文課”,就可以選擇“看教學目標的精準度——貼著教材走,看教學邏輯的清晰度——順著學生來,看語文實踐的支持度——適合學生用,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朝著育人去”四個內容進行培訓,四個方面的內容具體實在,具有前沿理念,又有接地氣的方法,適合一線教師評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又如,學校教學管理者聽課后,針對教師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以課文教課文的碎片化教學現狀,提出的“基于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課文教學新思路”就是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真問題,要改變語文教師一課一課的教學現狀,培訓者選擇了“什么是單元整體教學、為什么要提倡單元整體教學、如何組織單元整體教學、如何設計與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四個內容進行培訓,又從六個方面重點突出了如何設計與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從單元教學解到單元整體教學思路,從整體教學設計到目標系統式、任務驅動式實施,使教師的每個教學活動環節都是在單元整體關照下進行,不再是孤立的教學,培訓內容具體看得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教師培訓要考慮的因素
新時期教師培訓不同于其他成人培訓,教師培訓要考慮這樣幾個因素:培訓主題、培訓目的、培訓對象、培訓對象關注問題以及如何培訓等具體問題。當培訓對象固定和培訓目的確定的情況下,就要思考培訓內容如何具體化的問題。為了準確掌握教師需求和心理,培訓者必須深入課堂、深入教師,了解培訓對象的學習特點,培訓對象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只有抓住培訓對象的真正需求,才能找到培訓的真問題,確定培訓的具體內容,這樣的培訓內容才讓教師看得見。
二、方法帶得走
(一)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方法案例
培訓內容確定后,培訓者要思考怎么培訓的問題,即圍繞問題,如何有效解決的問題,也就是教給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這里的方法是教學方法,也包含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特別是結合時代特點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是一線教師喜歡的。如新教師培訓,培訓者為了幫助新教師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幫助教學建模就是培訓的主要問題,培訓者就要教給新教師的方法。如單元整體教學是當下一段時間語文教師要研究的主要問題,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單元整體教學主題進行培訓,讓教師不僅要明白什么是單元整體教學,還要明白到底要怎么實施與操作,需要培訓者拿出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法,并且這些方法,教師能學得到,帶得走。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方法是“解讀教材”“擬定目標”“設計思路”“教學實施”。一是“解讀教材”,即解讀單元教學內容,依據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明確本單元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根據教材的要求,明確本單元的編排意圖;結合實際尋找教學設計與實施的理論基礎。二是“擬定目標”,即擬定單元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整合單元教學資源,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核心素養的落實,設計單元目標。在此基礎上明確重點和難點。三是“設計思路”,即單元整體教學思路與教學結構。單元整體教學結構主要包括課時安排、教與學的活動規劃等,可以用結構圖的形式整體呈現單元內的課時安排及課時之間的關聯情況。四是“教學實施”,即課時教學設計與實施。主要包括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目標確定、學習重點難點、學習活動安排、板書設計、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特色學習資源分析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學反思與改進、學校評價設計與實施等內容。“讀”“定”“思”“施”方法,讓新教師對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方法有了明確的掌握。教師通過課例或事例,能直接學到操作要領。
(二)“九字”讀書法案例
又如,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讀懂一篇課文或文章,培訓者介紹的“九字”讀書法就很實用,并且方法簡單可行,一看就能學會。具體是,讀:靜心閱讀,認真勾畫;找:自主閱讀,找易讀錯、易寫錯的字詞,用紅筆標出,并設法記憶;釋:查字典詞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解釋詞語;分:理清作者思路,按照一定順序分段,學寫段意;結:歸結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寫作特點;列:列出課文提綱,理清課文脈絡和內在聯系,體會作者布局謀篇的思路;問:質疑問難,有疑而問,針對有價值的內容,無疑而問;賞:佳句佳段朗讀欣賞,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理解重點詞語;練:抓教學重點難點和思維擴散點設計練習題。并且這“九字”訣簡單好記,方法能帶走,能幫助學生把課文讀懂。
三、技術學得會
(一)抓住教師課堂教學的關鍵要事
現在的培訓,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聽課者的心情變化。聽課時心情激動,聽到結尾時心情變為感動,后聽培訓者一介紹說明,心情又開始沖動,回到教學崗位上,面對常態化的學生,又變成不動。新時期有效教師培訓的最關鍵一環是培訓技術,教師學得會,不需要“高大上”的東西。如果培訓純理論性的知識,教師可能聽起新鮮,能激發教師一時的思考或啟發,回到教學崗位上,面對實際的課堂,仍然是無動于衷,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培訓者要抓住教師課堂教學的關鍵要素,結合新課程要求,直面問題,提出的操作或建議,能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并且簡單適用有效。
(二)提供有效的教學指導
培訓者針對常態課堂教學中缺乏課程意識的問題,把有效課堂教學與課程改革有機結合,提出的“一核三環”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很實用有效的教學指導。“一核”指一個核心目標。教師認真解讀教材,把握教材內容,針對課后思考練習題,找準一個核心目標。教師教學大膽舍棄細枝末節的東西,通過對一個核心目標的訓練,使學生深入透徹地掌握一個知識點。一篇課文的核心目標只有一個,常規目標有多個,教學時只要抓住核心目標進行教學,就會實現一課一得。如在研讀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和《冀中的地道戰》時,發現核心目標在確立的時候,應以生為本,把握學段目標和單元目標。本單元目標有兩個,即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和結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在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在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就開始學習給課文加小標題的方式提高閱讀速度。《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教學設計中,核心目標是借助關鍵詞句,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三環”,即圍繞核心目標設計三個匹配的教學環節。如《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核心目標是“借助關鍵詞句,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設計相適應的三個教學環節。環節一:借助關鍵詞句,了解課文內容,交流閱讀體會(每個自然段基本上講的都是一種事物要比另一種事物的速度快);環節二:根據課文內容,按運動速度的快慢給事物排序(光、游隼、火箭、獵豹、人、流星體、鴕鳥、噴氣式飛機);環節三: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帶著問題再讀課文(課文題目是“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為什么從人奔跑的速度開始寫?什么是鷹隼?什么是流星體?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事物是什么?)。一個核心目標十分清楚,對應的三個教學環節能支持學生的學習,能指導學生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從具體的目標設置和教學三個環節流程中,讓教師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的教學技術是學得會的,可以直接移植到自己的課堂教學,其他課文教學,還能根據教學模式創新性進行教學實施。
四、經驗用得著
(一)培訓經驗是教師培訓的關鍵
新時期教師培訓關鍵是培訓的經驗,這是當下教師亟須的經驗,教師能根據培訓經驗能解決教學中實際問題,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而不是要“理論深奧,頂層設計,專家評估”大而全的東西。當下的教師培訓,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培訓場合宏大,培訓理論前沿且系統龐大,有包治百病的處方,從理論層面、從實踐層面都涉及,操作經驗就有幾個方面,每個方面就有幾個操作要點,介紹了是什么、具體談怎么做,還要談為什么,除此之外,還有溫馨提示和注意點等,內容太多,太繁雜,仿佛一次培訓就要解決所有問題,這種培訓少則半天,多則幾天,這是培訓者一廂情愿的事情,起不到任何作用。這樣的培訓教師并不歡迎,培訓內容多,記不住,理解跟不上,加上各校校情、學情和資源各異,很多培訓內容又一時用不上,培訓會出現冷場或不感興趣的現象。參加培訓的教師一般抱有“聽一點”“記一點”“想一點”“玩一點”的心態,感興趣的是新觀點、新方法、新經驗等新鮮的東西。這就要求培訓者傳授的新經驗要有針對性吸引性,對大多數教師來說,回到自己教學崗位上用得著,可以直接移植到自己的課堂的經驗。
(二)如何讓培訓經驗是有針對性
如何讓經驗具有針對性和吸引教師,是培訓者培訓前要重點研究的問題。一是培訓者要多深入教師的課堂,把握教師課堂教學到底需要什么,需要優化什么以及怎么優化。找到培訓主題和培訓內容,提出優化對策。二是結合問題介紹經驗。培訓內容盡量要單一,經驗要接地氣,少理論,多方法,且方法要經得起推敲,還要實用可行,不能傳授一些模棱兩可或無效的經驗來折騰教師,更不要培訓非常正確的廢話的內容。三是多選擇教師上課中的困惑點、拐點或瓶頸問題進行針對性培訓,幫助教師解決棘手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訓者要真正站在教師立場,從教師實際中找培訓內容,結合新課程要求和新時代教育改革要求介紹經驗,采取滲透式、參與式、活動式培訓,讓教師通過培訓,能獲得真切有效的經驗,切實幫助教師解決教學難題。如聽老教師傳授他的數學教學經驗,他的所謂經驗就是他課堂教學常用方法,也就是常用教學流程或模式。其模式是“復習環節:口算(2分鐘),筆算(3分鐘)。教學環節:講解例題(10分鐘)。鞏固環節:常式題(15分鐘),變式題(5分鐘)。小結拓展:談收獲(3分鐘),拓展延伸(2分鐘)”很多新教師聽后茅塞頓開,把他介紹的經驗直接拿到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培訓者就要像這位老教師一樣,針對問題,提出實用的解決策略。經驗來自實踐,來自積累,來自總結提煉。培訓者介紹的經驗要經得起反復實踐論證,并且對教師教學有指導意義的經驗。這就需要培訓者根據問題,找適應的經驗,再把經驗通過培訓的方式介紹給教師,讓教師受益。
培訓永遠在路上,值得培訓者不斷研究。培訓什么、對誰培訓、誰來培訓,怎么培訓、為什么培訓,培訓有什么成果等都是有效培訓的要素,需要培訓者有效整合,從中找準培訓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組織方式、培訓方式、學習方式、交流方式、分享方式等都得認真選擇。同樣是講座,有的一講到底,有的采用PPT結合,有的采用媒體技術,有的采用故事和問題,有的采用互動,方式不同,效果不同。從學員真實需要的問題入手,提供一個感性的課例,引發大家思考等無疑是針對一線教師有效的方式。適切的支架能讓學員樂學易學,興趣濃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桃.我國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4(1):28-30.
[2]解書,馬云鵬.“任務驅動式”教師高端培訓模式的實踐探索[J].教育研究,2014(12):94-100,159.
[3]王敬.基于全視角學習理論的教師培訓課程設計——以培訓破冰課程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26):41-44.
[4]朱忠明,常寶寧.學習者中心:中小學教師培訓應該是什么樣的[J].中國教育學刊,2018(4):76-80.
[5]閆蒙蒙,陳菊.從旁觀到參與——鄉村教師培訓的實踐轉型[J].當代教育科學,2019(5):38-42.
[6]劉建銀.有效的教師培訓應該是什么樣的[J].人民教育,2020(2):117-119.
[7]張倩,王紅.教師前期參與度對培訓成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0(4):91-96.
[8]孟凡明.教師有效參與培訓的四要素[J].今日教育,2021(2):66-69.
[9]繆劍峰.高質量教師培訓體系:規范、專業、有效[J].福建教育,2021(12):58.
[10]曹穎.培訓變革:指向真有效的職初教師成長[J].江蘇教育,2022(11):59-61.
[11]唐曉明.論教師培訓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改革的有效協同[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2(12):7-10.
(責任編輯:朱福昌)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育科學重點課題“依托名師工作室提升小學英語教師科研素養的實踐研究”(2020-0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