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以下簡稱“高校思政課”)經歷了逐步恢復、曲折發(fā)展、快速發(fā)展、飛躍發(fā)展四個階段,既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更體現了高校思政課一以貫之的深層內核,即培育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立足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將在新征程中發(fā)揮更為顯著的教育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上層建筑貫穿人類階級社會始終,從孔子“為政以德”的論述,到亞里士多德倡導教育要為政治服務的主張,古代先賢的學術體系蘊藏著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
進入現當代,隨著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分庭抗禮,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日趨白熱化,美國對蘇聯(lián)實施“和平演變”就是“欲亡其國,必先滅其史”的慘痛教訓,該教訓彰顯了加強對國民特別是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極端重要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包容姿態(tài)對待古今中外,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yōu)秀的文明成果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代,中國身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意識形態(tài)場域角逐更加激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筑牢高校思政教育主陣地,關乎黨對高校的領導,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后繼有人,進而關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如期實現。本文以史為鑒,通過梳理改革開放以來黨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脈絡和其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地位、重大意義,研析其對當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啟示。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發(fā)展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高校思政理論課程建設逐步恢復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開啟,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這次會議也為高校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各地高校深入開展對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生動活潑的局面。
1978年4月,教育部頒布《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高等學校的馬列主義理論課程,一般開設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共產黨黨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等四門課?!盵教育部社會科學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6)》,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標志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全面恢復。1980年,國家正式出版發(fā)行重新修訂后的教學大綱,各地根據新大綱重新編寫政治理論課教材,馬克思主義的學科體系建設全面貫穿高校思政理論課程之中。1984年9月,中宣部、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院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若干規(guī)定》,進一步明確馬列主義理論課是社會主義大學區(qū)別于資本主義大學的重要標志,是加強學生思想工作的核心課程。
這一階段,高校思政教育強調解放思想,糾正“左”的錯誤觀點,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確立了改革開放后高校思政教育的總范式。
2. 20世紀末,高校思政理論課程建設在曲折中發(fā)展
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發(fā)展,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1985年8月,中共中央頒布《關于改革學校思想品德課和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通知》(即“85”方案),對大、中、小學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程進行總體規(guī)劃。該通知提出高校思政理論課程包括馬列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教育課,尤其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高等學校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
同時,這一時期開始強調對高校學生進行民主法制教育、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形勢政策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1986年6月,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作主題為“改革政治體制,增強法制觀念”的講話,提出:要加強法制教育,尤其要對青年人加強法制教育。法律基礎課隨后納入高校思政理論課體系。1986年7月,中宣部、國家教育委員會發(fā)出《關于對高等學校學生深入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通知》。1987年10月,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關于高等學校思想教育課程建設的意見》,提出設置5門思政理論課程,其中,形勢與政策、法律基礎為必修課;大學生思想修養(yǎng)、人生哲理、職業(yè)道德為選修課,之后這3門課程合并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

不難發(fā)現,這一時期高校思政課更加貼近社會實際,因而受到廣大高校師生歡迎。但與此同時,從中央到地方都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政治思想戰(zhàn)線出現軟弱渙散的現象。改革開放使學生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同時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觀念也趁機滲入,一定程度上導致思想動蕩。為此,鄧小平發(fā)表《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講話。1987年1月,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當前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若干問題的通知》,指出“要進一步穩(wěn)定高等院校的局勢,改進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提高青年學生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抵制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影響的自覺性”[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7]。中共十三大后,全國開展了進一步治理整頓深化改革(以下簡稱“治理整頓”)工作,正當整頓初見成效時,1989年,國內發(fā)生了一場政治風波。這場政治風波的實質就是一些西方國家有計劃地運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手段,對我國進行思想、政治滲透,施行“和平演變”。1989年3月,鄧小平作了《十年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面》的講話,指出“我們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發(fā)展不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1991]。
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高校思政理論課開始把重點轉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把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1991年8月,國家教育委員會發(fā)布《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必須從反對‘和平演變’和爭奪接班人的戰(zhàn)略高度來認識和加強高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6)》]。1995年10月,國家教委下發(fā)《關于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明確指出“‘兩課’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增強抵制錯誤思潮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1995年11月,國家教委又發(fā)出《關于頒布實行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的通知》,這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地規(guī)范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文件。1998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印發(fā)《關于普通高等學校“兩課”課程設置的規(guī)定及其實施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即“98”方案),設置了新的“兩課”課程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思想道德修養(yǎng)、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中共十六大后,又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納入高校思政課程,把鄧小平理論概論調整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高校思政課學科體系建設逐步趨于完善。
3. 21世紀頭十年,高校思政理論課程建設快速發(fā)展
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以及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成為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大事。200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對高校思政教育的任務進行了系統(tǒng)表述:“一是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二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即“05方案”)。新方案設置了4門必修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同時開設形勢與政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等選修課。此次課程改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科學綜合原先“兩課”的基本內涵,客觀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品德”這兩類課程的內在聯(lián)系。
4.進入新時代,高校思政理論課程建設迎來飛躍式發(fā)展
中共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在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下,高校思政課建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為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課程創(chuàng)新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出臺,強調要加強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的構建,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yè)教材。2018年4月,《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強調,高校思政理論課要講清講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重大意義、科學體系、精神實質、實踐要求。2019年3月,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并提出“八個相統(tǒng)一”。同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思政理論課程群建設,要求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率先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2022年秋季學期,該課程在高校本科階段全面開設。2023年8月,由中宣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材出版。在獨立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的同時,要求思政課的其他各門課程采取有機滲透的方式,把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以及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等內容融入其中,形成相互融合的課程內容體系。
在新時代中,高校思政理論課發(fā)展環(huán)境和整體生態(tài)已發(fā)生根本性轉變,2015年制定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中的一些具體建設方案已顯滯后,需要對其進行修訂。2021年修訂發(fā)布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21年本)》對本、??扑颊n程建設提出評價標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體現中央最新精神,推進相關重要講話精神和文件意見內容的全面貫徹、有機融入。2022年8月頒布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強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拓展課堂教學,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而行。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政課發(fā)展歷程對當下高校思政理論課建設的啟示
1.高校思政理論課程體系不斷調整優(yōu)化,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始終不變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政理論課程體系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改革調整,先后制定了“85方案”“98方案”“05方案”;2018年、2021年、2023年先后3次對高校思政課教材進行全面修訂。但是無論如何改革調整,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始終不變。鄧小平指出,“我們堅持的和要當作行動指南的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說是由這些基本原理構成的科學體系”[《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習近平指出,“高校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這些重要論述都表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才能鑄牢高校思政課的“根”和“魂”,才能確保不走“歪路”和“邪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必須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學生頭腦。新時期,就是要形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為主,多門滲透、結構合理、內容互補的課程教材體系。
2.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內容與時俱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始終不變
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發(fā)展進入“快車道”,為了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高校思政課程體系也在不斷自我革新、自我完善。“85方案”強調對大學生進行民主法制教育、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形勢政策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98方案”強調將素質教育納入思政教育目標體系;“05方案”強調高校思政課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還要關注人的全面發(fā)展,更加重視情感、意志、信念、行為等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與培育。高校思政課無論怎樣更新迭代,其為黨育人、為國選才的使命始終不變。習近平一再強調:“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方向要同我國發(fā)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第一版)。高校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要在黨的領導下理直氣壯地進行學科建設,回答好“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重大時代命題。
3.高校思政理論課程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守正創(chuàng)新,上一堂好課的要求始終不變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進步,人的主體意識愈加覺醒,越來越多的高校思政工作者認識到只有真正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因此,高校思政課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不斷改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后,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微課”“慕課”“翻轉課堂”“云上課堂”等新的教學手段層出不窮,“互聯(lián)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已成常態(tài)。但是,無論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怎么改變,上一堂好的思政課的要求始終不變,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道理、學理、哲理講清楚,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透徹,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講明白,給學生的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保龑麄兿蜿柖?、追光而行,讓立德樹人的目標落到實處。文
(作者單位:廣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