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是公立醫院資產管理部門對固定資產購置、使用、處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固定資產是公立醫院資產構成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公立醫院一般都是一類財政撥款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因此其固定資產屬于國有財產。固定資產管理是公立醫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對提高公立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提高醫院經濟效率,保障醫療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重點剖析了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問題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公立醫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醫院固定資產的數量不斷增加。由于專業的特殊性,醫院各種專用設備價值很高,增加了其管理難度。而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會計制度全面實施,我國出臺了較多固定資產管理相關政策文件,以規范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處置、監督等環節,確保國有資產使用效率,防止資產流失。財政部在2015年12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財資〔2015〕90號)中明確指出,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目標是保障履職、配置科學、使用有效、處置規范、監督到位。2016年,政府又開展了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清查工作。2019年和2020年,政府連續頒布的有關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政策,以及2019年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使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明確了總體目標要求,強調了管理體制和部門職責,規范了固定資產管理
工作。
固定資產管理是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公立醫院正常運營與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礎。新形勢下,公立醫院應規范、科學地管理固定資產,以提高固定資產使用率和使用效益。
1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概述
1.1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的定義及分類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是指由醫院長期占有,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單位價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 500元以上),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形態,能為醫院產生經濟效益或為醫院工作所必要的有形資產,一般分為房屋及建筑物、醫療專業設備、通用設備、辦公家具等。
1.2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特點
公立醫院具有公益性、非營利性,作為財政撥款的差額事業單位,其有經營收入也承擔著大量的公益服務職能。
第一,公立醫院的醫療設備專用性強、價值高,其配件不通用,而且由于使用頻率較高,因此設備故障率高,使用壽命較短。
第二,通用醫療設備種類、型號、數量較多,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任務繁重,僅靠財務部門無法勝任,需與相關科室聯合管理。
第三,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在性質上為國有資產,醫院擁有使用權,但沒有處置權,固定資產破舊報廢處置需要審批核實程序進行申報處理,必要時還應聘請專業機構進行鑒定。
1.3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意義
公立醫院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第一,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有利于規范單位資產核算,提高公立醫院信息質量,為公立醫院提供更可靠、更全面、更及時的信息,促使公立醫院對未來發展作出準確的決策[1]。
第二,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有利于夯實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基礎,建立更切合公立醫院實際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全面規范的現代預算管理制度,促進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
第三,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有利于準確反映公立醫院運行成本,是建立現代化醫院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加強日常基礎管理,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固定資產,科學進行績效評價,建立有效的考核評價制度。
2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化和醫院業務規模的壯大,公立醫院固定資產數量明顯增加,而且偏向于高端設備,這無疑加大了固定資產管理的難度。
2.1 固定資產管理缺乏有效的配置方案
第一,在資產配置方面,大部分公立醫院沒能制訂可行性的方案,盲目購置,導致預算不合理,資源不均衡,資產使用率低下[2]。業務科室往往只考慮新設備帶來的短期利益,而沒有通過各個指標對新設備進行有效考核,衡量成本和收益,僅盲目追求高配置的進口設備,導致資產閑置或使用率低下的情況時有發生。
第二,雖然公立醫院屬于事業單位,但區級公立醫院大部分為公益二類,財政撥款未能全額保障。部分公立醫院盲目增加病床數、申請擴張病區等,由于財政下撥建設及配套資金不足以滿足其全部需求,不足資金需全部由醫院自籌,因此盲目擴張所產生的債務給醫院運營帶來了巨大壓力。同時,其配置的大型設備,因為資金壓力往往無法按期交付使用,導致大量的固定資產建設中止、閑置荒廢。
2.2 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第一,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缺乏規范完善的規章制度,導致固定資產日常使用、精細化管理不到位。由于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有限,各部門沒有規范設置固定資產專職人員,基本上都是由財務人員兼職管理固定資產,而財務人員本身工作任務繁重,且有專業的限制,因此無法將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細化,導致新入賬的固定資產缺乏有力、齊全的佐證材料,如部分固定資產直接由科室簽收,簽收單未送財務存檔,也沒有拍照上傳等。另外,公立醫院未設立專門管理制度有針對性地對固定資產項目進行獨立核算,未建立獨立臺賬,未進行實物追蹤,科室間互借設備也沒能及時辦理交接手續,導致賬面記錄與實物相差甚遠,不能切實反映賬面、實物情況[3]。
第二,公立醫院缺乏定時、不定時的全面盤點,由于醫院固定資產數量及患者數量均較多,因此無法實現全醫院統一盤點。此外,在日常工作中,有些設備具有共用性,如多功能監護儀等,由于管理監管職責不明確,容易出現管理漏洞,導致資產日常保養、追蹤、管理不到位;還有通用設備,如電腦、打印機、一體機等,科室之間借用后未歸還原科室,導致賬實不符,長期積累后大大增加了查找難度。而且資產賬目信息系統沒有共享到各個業務科室,部分科室只采取手工記賬方式,對信息變動未及時更新,也導致與財務的資產信息有較大差距。
2.3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報廢處置不及時
國有資產報廢是指在資產達到一定使用年限后,使用單位或部門對已經不能使用、老化等資產提出報廢申請,由專業鑒定機構或按有關規定,出具產權核銷的處置行為。根據《廣東省省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暫行辦法(2019年修訂)》(粵財資
〔2019〕40號)規定,主管部門需對資產單位賬面500萬元(不含)以下的資產處置事項進行審批。按此規定要求,省直行政事業單位申請固定資產報廢處置,應當首先向有關部門提交申請報告、資產卡片信息、財務入賬憑證、資產原始發票、評估鑒定機構出具的報告等,其中包含的主要問題如下。
第一,公立醫院沒有自主審批資產報廢權限,處置流程煩瑣復雜,大大降低了報廢的效率。
第二,達到報廢標準的設備,相對比較陳舊,資料查找有一定難度。另外,部分醫院在用的資產管理系統與院內資產系統相互不兼容,這也大大增加了搜集資料的工作量。
第三,由于報廢手續煩瑣,因此各大公立醫院往往會選擇積累到一定金額、一定數量才成批上報處置,導致大量待處置的專業設備、通用設備堆積在院內,占用很大空間,加之管理不善,導致固定資產流失嚴重。
2.4 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低
2.4.1 公立醫院相關人才流失嚴重
由于公立醫院工作量大、待遇有待提升,導致近年來人才流失嚴重,許多優秀人才流向私立醫院或其他領域。公立醫院的專業人才需經過多年培養才能上崗,人才一旦流失,往往會產生專業設備因無人操作而擱置的風險,給醫院經濟業務帶來一定的影響。
2.4.2 缺乏對專業人員的培訓
公立醫院普遍存在人才緊缺的問題,且其常常為了增加業務收益,而減少派出人員進修學習的費用,導致人員業務不精,對設備操作方式、方法不研究不夠透徹,未能給臨床醫生提供更有力的診斷依據。
2.5 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落后,無法與時俱進
社會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部分公立醫院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往往已使用多年,部分功能雖然完善,但是與財務系統、預算系統數據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各系統之間無法實現資源一體化。資產系統的操作方式和功能存在一定弊端,大量數據提取智能化不足,給財務管理帶來很大障礙,導致信息更新滯后,無法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2.6 缺乏固定資產管理的績效考核機制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專業性較強,需要各個部門共同配合來完成才能保證醫院的正常運營。在傳統的管理方式中,各業務科室沒有針對固定資產建立績效考核機制,未進行相應的獎勵或處罰,導致職工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不夠,部門間相互配合度較差。
3 加強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3.1 制訂有效的采購方案
第一,對于業務科室申請購買的固定資產,醫院要首先對舊設備進行科學有效的評估,必要時還應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鑒定,確定不可再維修才能批準其購置新資產。第二,醫院領導及資產管理審計部門人員應過會,對購買新設備做好政府采購的各種準備工作,應從本院實際情況出發,對各個廠家、型號的設備進行橫向對比,降低購買成本,對醫院的回收效益、年限等進行全方位監測,從而作出可行性分析。
3.2 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第一,公立醫院應不斷總結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從而完善現有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如固定資產信用采購制度、固定資產使用制度、固定資產報廢審批制度、固定資產監督制度以及固定資產移交制度等,盡可能細化各種規章制度,然后嚴格執行制度。
第二,健全各個使用科室臺賬,同時每臺設備配唯一的二維碼,并完善其基本信息,全程實行動態化管理,實時跟蹤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要求每個科室定期盤點本科室固定資產,發現問題及時聯系相關責任人。醫院監管部門也應定期、不定期進行檢查,每個年度至少進行一次固定資產大盤點,將固定資產清查落實到位,盡可能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第三,公立醫院要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提高固定資產使用率的同時,減少報廢資產。如確需報廢,應多與上級部門溝通,盡可能簡化報廢流程,日常工作中應完善基本資料,把相關資料上傳到固定資產系統中,為后續處置做好鋪墊。
3.3 提高固定資產使用率
第一,切實提高全院職工資產管理意識,資產管理不僅是財務部門的工作,全院職工均應參與到資產管理工作中。各科室應做好本科室資產情況的記錄,包括購置、維修,處置等信息,明確借入借出時間,科室間應及時做好移交手續,拍照留底以防資產流失[4]。要定期對全院職工進行專項宣傳培訓,提高其資產管理水平。
第二,派遣相應人員進行專業設備使用操作培訓,提高其操作水平,定期抽查、監督及考核其對設備使用章程、使用技能、使用原理的熟練程度。實行責任制,每臺設備專人專管,如因操作不當導致設備損壞需維修或更換配件,應當追究責任,要求其賠償醫院損失,從而提高固定資產使用率及設備使用壽命。
第三,設置固定資產設備科,招聘專業人士,對醫院設備進行分類,追蹤設備的日常保養、檢測情況,并分析其使用頻率、使用時間等數據。也可借助全區、全市、全省甚至全國的醫共體,調配近區域的醫療設備,提高本區域的固定資產使用率。
3.4 重視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在新形勢下,國家衛健委出臺了相關指導意見,要求公立醫院要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對固定資產進行科學配置、有效使用、規范處置、嚴格監督,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價值最大化。為此,公立醫院應更新落后的信息系統,改變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
第一,醫院領導要重視固定資產信息化建設,通過專業公司、專業人員為醫院定制一套符合其實際情況的固定資產信息系統。
第二,全面培訓固定資產管理人才,對科室非專業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及時更新各科室的固定資產信息。
第三,將醫院相關各個系統,如財務系統、固定資產系統、預算系統、采購系統、監督系統等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固定資產信息資源共享,實時為醫院領導班子、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及固定資產使用人提供準確的信息,使之成為推動醫院發展的重要依據,同時關聯醫院OA系統,實現移動端查詢、盤點、審批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3.5 實行固定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機制
為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公立醫院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通過信息系統反饋的信息對資產進行運營分析,制訂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方案,將固定資產運行績效作為醫院科室核算的重要指標,直接考核資產使用部門及業務科室相關責任人。另外,固定資產監督部門應定期對各科室進行考核,對資產的使用情況,如是否定期保養、維修次數、人為損壞等情況進行統計,并公布結果,實行獎懲[5],使各科室人員、相關責任人更加注重資產的使用及保養,減少維修成本,延長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切實提升醫院的經濟效益。
4 結語
優化固定資產管理是每個公立醫院運營中必須重視的問題,這項工作繁重且艱巨。新形勢下,公立醫院應關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給出相應對策,以對固定資產實行有效監管,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率,促進醫院實現個性化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鳳.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探討[J]. 質量與市場,2022(7) :175-177 .
[2]邵思筠.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探討[J]. 質量與市場,2022(5) :163-165 .
[3]羅捃.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新模式研究與探討[J]. 經濟研究導刊,2022(7) :126-128 .
[4]馬曉亮,孫艷紅. 移動互聯網技術下的醫院固定資產管理[J]. 2021,28(7) :668-671 .
[5]李小芳. 智慧醫院背景下公立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分析[J]. 現代醫院,2021,21(4) :589-5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