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人們對于基層醫療服務的需求更高。衛生院作為基層醫療服務體系中的關鍵機構,積極引入全面預算管理理念,創新財務管理模式,切實提升自身財務管理水平,為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首先對衛生院全面預算管理實施意義進行分析,然后探討當前衛生院全面預算管理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有效的優化對策,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衛生院;全面預算管理;資源配置;預算執行
[中圖分類號]F81 文獻標志碼:A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醫療衛生機構也面臨嚴峻的市場競爭局勢。衛生院作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運營中必然會面對諸多挑戰,要求其能夠根據自身優勢,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全面預算管理在衛生院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運用,不僅能夠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與資金使用率,同時能夠為衛生院醫療水平提升提供保障,是衛生院戰略目標實現的關鍵。然而,當前一些衛生院在全面預算管理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無法推動衛生院財務管理轉型。基于此,加強對衛生院全面預算管理實施問題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 衛生院全面預算管理實施意義
1.1 實現醫療戰略目標
在衛生院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可以借助測算、分解與細化醫療戰略目標的方式,將全面預算管理與戰略目標結合起來,為醫療戰略目標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全面預算管理與醫療戰略目標之間具有密切聯系,后者能夠為全面預算管理提供指導,醫療戰略目標則為衛生院全面預算管理實施提供了基本架構;而全面預算管理能夠為衛生院和醫療戰略目標之間搭建有效的橋梁,能夠有效衡量衛生院各項業務實施情況,還能為衛生院經濟效益提供評價指標,為衛生院發展指明方向,為醫療戰略目標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1.2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在全面預算管理模式下,衛生院資源分配會變得更加合理。具體而言,衛生院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中,進一步優化預算編制,將衛生院戰略規劃、經營目標進行細化分解,以便更好落實到衛生院各部門和科室當中,提升衛生院對各科室資源配置的精準性,保證資源配置效率[1]。衛生院通過預算執行、預算評估、預算績效管理等,能夠實現各項醫務工作的協調,促進科室之間的聯系與溝通,發揮資源配置優勢。
1.3 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率
衛生院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對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率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全面預算管理,衛生院可以更加精確地規劃和安排財政資金的使用,避免浪費和不合理的支出。一方面,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幫助衛生院制訂科學合理的資金分配計劃,根據衛生院的業務需求和發展戰略,將財政資金合理分配到各個項目和部門,確保資金的有效利用。同時,全面預算管理模式下還能實時跟蹤資金的使用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進行調整,確保資金按照預算計劃進行使用。另一方面,借助全面預算管理能促進衛生院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各部門共同參與預算編制和執行過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1.4 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全面預算管理對于提高衛生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一方面,全面預算管理促使衛生院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根據患者需求和業務發展需要,合理安排醫療設備、人員等資源,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同時,衛生院通過設定相關績效指標,督促醫務人員提高業務水平,端正自我服務態度。另一方面,為了保證全面預算管理模式的實施,衛生院進一步提高資金投入,尤其是為醫療信息化項目提供充足資金,推動衛生院醫療改革工作實施。衛生院實施全面預算管理能夠規范各項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體驗。
2 衛生院全面預算管理實施問題
2.1 全面預算管理基礎不完善
衛生院與其他單位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盡管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浪潮中,衛生院經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衛生院管理者對于預算管理工作認識不足,缺乏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知,衛生院缺少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頂層設計支持,在預算編制環節往往敷衍了事,甚至為了向上級申請更多經費支持而犧牲預算質量。同時,由于衛生院人才匱乏,無法建立完善的組織架構,甚至不能實現“一人一崗”,這也導致全面預算管理無法在實際工作中落實,削弱了全面預算管理實施效果。目前,衛生院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缺乏相關的基礎,無法發揮導向約束作用,加上未能構建動態化的制度體系,無法為預算管理工作順利實施提供保障。
2.2 全面預算編制管理待優化
現階段,部分衛生院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存在預算編制環節不合理的問題,具體體現在:第一,預算編制所采用的方法不夠合理。部分衛生院仍在運用傳統的簡易增量、減量預算方式,未能全面考量實際業務的變動和需求,致使預算編制結果和實際狀況存在較大差異。第二,在預算編制的過程中缺乏高效的溝通及協調。衛生院各科室之間信息共享不充分,導致預算編制缺失整體性和系統性。第三,預算編制的目標設定不夠明晰。部分衛生院在預算編制過程中缺乏清晰的戰略引導,致使預算編制和衛生院的長遠發展目標相脫離。加上基礎數據精準度較差,例如針對人員、物資等基礎數據的統計若不準確,將會對預算編制的精確性和可靠性產生影響。第四,預算編制缺乏主動性,往往只依照財政要求編制職工工資、保險、耗材等,預算覆蓋面有限。
2.3 全面預算績效目標不清晰
在衛生院全面預算管理實施的過程中,全面預算績效目標不清晰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具體表現如下:第一,目標設定模糊。部分衛生院僅僅設定了較為籠統的年度績效目標,如“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卻沒有明確具體的提升指標與方向,使得目標難以量化和評估。第二,與戰略目標脫節。部分衛生院的預算績效目標與長期戰略目標不匹配,導致預算資源的分配無法有效地支撐戰略的推進。例如,戰略目標強調科研創新,而預算績效目標卻側重于基本醫療服務。第三,預算績效指標不明確。部分衛生院預算績效指標體系中缺乏具體、可衡量的指標,難以對預算執行效果進行準確的評估。比如,僅以“患者滿意度”作為績效指標,沒有進一步細化滿意度的維度和評估方法。第四,責任劃分不清。在全面預算管理實施過程中,未能明確劃分預算績效責任,導致各部門在目標實現過程中的職責不明確,影響了工作效率和質量,也容易出現相互推諉責任的情況。第五,缺乏動態調整機制。部分衛生院預算績效目標靈活性不足,無法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地調整預算績效目標,一旦受到政策、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很可能導致原有目標無法適用。
2.4 全面預算執行控制不到位
預算執行是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中的核心環節,關系到預算目標能否實現。目前,部分衛生院存在預算執行控制薄弱的問題,影響整體預算執行效力,具體體現在:第一,衛生院在完成預算編制申報審批后,由于對預算管理目標細化分解不到位,或者未能及時將分解后的預算目標下達到具體科室,影響預算執行效果。第二,部分衛生院預算執行主體缺乏責任意識,各科室參與到預算執行中的積極性較弱,容易出現預算執行不到位的情況。第三,缺乏有效的預算執行監督手段。一些衛生院未能設立專門的預算執行監督機構,無法及時反饋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更無法實現對預算執行的全程跟蹤,必然會導致衛生院預算執行效果存在偏差。
2.5 全面預算績效考核不合理
預算績效考核作為全面預算管理實施中的關鍵環節,績效考核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衛生院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效果。目前,一些衛生院全面預算績效考核不合理,體現在:第一,考核指標單一。部分衛生院僅僅依賴寥寥幾個指標來評定績效,難以全方位地反映出衛生院在各個層面的實際工作情形。例如,過度偏重于財務指標,對服務質量、患者滿意度等關鍵方面關注不足。第二,權重設置失當。在績效指標權重設計中,重要指標的權重設定過低,而一些次要指標的權重偏高,致使考核結果無法精確體現出實際工作的重點所在。第三,與實際工作嚴重脫軌。考核指標與衛生院的具體工作之間關聯度極低,對實際工作的針對性考量嚴重缺失。例如,指標的設定與實際工作的流程和目標并不匹配,無法發揮績效考核價值。第四,缺乏客觀的衡量標準。部分衛生院的績效考核過程受到過多主觀因素的干擾,從而導致結果有失公允,還容易引發員工對考核結果的質疑。第五,反饋機制缺失。績效考核結果未能及時、有效且完整地反饋給相關人員,各科室人員無法在第一時間獲悉自身的工作表現,削弱了績效考核的激勵作用。
3 衛生院全面預算管理優化對策
3.1 夯實全面預算管理基礎
衛生院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必須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為全面預算管理夯實基礎。第一,構建完善的預算管理組織架構。衛生院必須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展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衛生院預算管理組織體系,明確各層級權責,為各層級實施預算工作奠定組織基礎[2]。一般而言,衛生院可以成立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下設全面預算管理辦公室,組織和引導衛生院內部各歸口管理部門做好預算編制工作,發揮預算科室的作用,保障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順利實施。第二,提高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衛生院應該持續優化財務管理,正確認識全面預算管理理念,做好相關宣傳工作。同時,應該以自身需求為導向,構建科學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細化各項建設內容,保證全面預算管理制度能夠覆蓋所有操作環節,保證各項工作合法合規。第三,考慮到衛生院人員不足這一現狀問題,建議衛生院加大人員擴招方面的投入,提高薪資水平,滿足全面預算管理的基本需求。同時,落實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確保各科室與崗位都能夠參與到預算編制與執行工作中。
3.2 優化全面預算編制管理
為了進一步提升衛生院預算編制水平,要求衛生院能夠以自身實際為需求,貫徹落實全面預算管理要求。第一,采用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方法。結合衛生院的實際情況,引入零基預算、滾動預算等先進方法,充分考慮各項因素,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第二,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衛生院應該建立定期的溝通機制,促進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確保預算編制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第三,結合衛生院長期發展目標明確預算編制目標。衛生院在預算編制過程中,應該保證各項基礎數據的準確性,做好數據收集、整理等工作,配合相應的數據審核,在相關數據分析基礎上,對預算編制目標進行調整,確保其與衛生院的長期目標保持一致[3]。第四,實現預算編制的全覆蓋。衛生院內部職工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預算編制環節,除了基本職工薪資保險支出以外,應合理劃分收支項目。將收入部分劃分為事業收入、轉移性收入等,將支出項目劃分為重大衛生服務、培訓支出、醫用耗材支出、辦公用品支出等,確保收支預算全面覆蓋單位的一切經濟活動。
3.3 明確全面預算績效目標
建立明確的全面預算績效目標是保障衛生院預算管理實施質量的關鍵。因此,衛生院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一步明確全面預算績效目標:第一,設定清晰的目標。根據衛生院的實際情況,明確具體、可衡量的績效目標。第二,緊密聯系衛生院整體戰略。衛生院應該以自身戰略為引導,確保預算績效目標與長期戰略目標緊密結合,可以將戰略目標分解為年度、季度績效目標,并進行跟蹤和評估。第三,細化績效指標。衛生院必須構建詳細、可操作的績效指標體系,以準確評估和監控預算執行效果。第四,明確責任劃分。將績效目標分解到各個部門和崗位,明確其在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具體職責和權限。建立責任清單和考核機制,確保各部門各司其職。第五,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預算績效目標。
3.4 加強全面預算執行控制
為了切實提升全面預算執行成效,衛生院必須強化預算執行控制。一方面,衛生院應該強化預算執行流程建設工作,在預算執行前完成預算目標分解工作,歸口管理部門還需要對各科室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優化預算執行流程,將預算目標細化到各科室、各崗位中,確保每個崗位的員工都能明確預算執行目標,強化其責任意識,讓整個預算執行過程更加規范。另一方面,強化預算執行控制。衛生院應加大預算執行控制力度,保證預算權威性,避免預算工作流于形式。相關部門也應該嚴格落實審批程序,按照事前、事中與事后一體化控制模式,確保衛生院預算執行工作有序落實。
3.5 規范全面預算績效考核
新時期,衛生院應該進一步規范全面預算績效考核,對各部門預算執行效果進行評價,為全面預算管理實施提供保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多元化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衛生院應該引入更為豐富多樣的指標,涵蓋財務、服務質量、患者滿意度以及其他相關維度,以實現對衛生院工作績效的全面評估。第二,為各指標分配權重。依據各項指標對于衛生院發展的重要程度和實際影響進行權重的合理分配,以確保考核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第三,保證預算績效考核指標具有針對性,能夠與衛生院具體工作緊密貼合,從而精準地反映出實際工作的成果。第四,明確績效考核標準。衛生院需要明確全面預算績效考核標準,減少主觀因素對考核結果的影響,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和精準性。同時,需要及時將考核結果全面、完整地反饋給相關人員,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4 結語
基層衛生院作為我國醫療戰線上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市場環境,要求衛生院能夠注重財務管理轉型,引入全面預算管理理念,切實提升自身預算管理水平。針對當前部分衛生院全面預算管理實施中存在的不足,應該進一步夯實全面預算管理基礎,優化預算編制、強化預算執行、落實預算績效考核,確保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順利實施,推動衛生院財務管理轉型,為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陳玲. 鄉鎮衛生院預算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 南北橋. 2023(21):52-54.
[2]李兆清. 闡述民營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產經. 2022(4):108-110.
[3]張孟璐,王保忠. 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對策[J]. 會計師. 2022(1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