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體能是公安民警執行任務的重要基礎,是提高警務技戰術的重要保障。課程評價是公安院校體能訓練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基于此,分析當前公安院校體能訓練課程評價體系的現實問題和多元評價體系構建的理論基礎,以問題為導向,以理論為基礎,從評價主體多元化:全面性和差異性統一;評價方法多元化:過程性和結果性統一;評價內容多元化:標準性和實踐性統一三個方面構建公安院校體能訓練課程多元化體系,旨在為研究學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體能訓練課程;多元化;評價體系;公安院校;
Construction of a multi-evaluation system for physical training course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Sun Zhiqiang
Shanxi Police College, Taiyuan, Shanxi, 030401
Abstract: Good physical fitness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public security people's police to perform their tasks,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police skills and tactics. Course evalu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 course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evaluation system of physical training course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ple evaluation systems. Diversific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s: unity of process and result; Diversification of evaluation content: The diversified system of physical training course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structed in three aspects: standardization and practical unity, aiming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research scholars.
Keywords: physical training courses; multiple evaluation system; Public security academies
前言
近年來,《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訓練條令》[1]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強調增強警察體能水平,提高警務實戰能力的要求。公安工作 是一項艱苦性、復雜性和危險性的職業。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公安機關共有253名民警因公犧牲,164名輔警因公犧牲,4565名民警因公負傷,3311名輔警因公負傷[2]。警察如何在有效制服犯罪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生命安全已經成為熱點和焦點問題。
公安院校是培養預備警官的重要陣地。體能訓練課程作為必修課程之一,以公安需求為引領,對強身健體、提高專項技能素質、提升警務實戰能力 ,以及錘煉意志、樹立終身鍛煉意識具有重要作用。課程評價是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可以檢驗教學效果,診斷教學問題并引導教學改進。然而,公安院校開展體能訓練課程過程中,由于長期以來在國民教育系列高等院校的教育框架下發展,課程評價體系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公安教育的特殊性,且存在訓練主體關系缺乏融洽,導致訓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足等現象[3]。由此,以問題為導向,以理論為基礎,探索公安院校體能訓練課程多元評價體系構建,以期與實戰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相適應。
1.當前公安院校體能訓練課程評價體系的現實問題
1.1評價指標缺乏針對性
評價的針對性體現在不同課程與學科,不同課程與學科有不同的證據與結果,不僅如此,評價不應止于結果多少和名詞高低,還應超越狹義的數據表象,透過數據看透本質,在更深層次助推教育實現高質量內涵發展。公安院校體能訓練課程評價體系主要借鑒地方高等院校的先進做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公安專業的特殊性,其過多關注一般性和普適性指標的提煉,從而導致了指標設置方面缺乏一定的針對性,例如,在評價體系中可能設置“發展學生的素質”,而沒有結合專業課程將其細化,難以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相吻合 。由于缺乏對專業課程內容深入分析和準確把握,導致評價結果缺乏有針對性的反饋和應用,以至于出現了明顯與一線實際需求相脫離的教學被動情形。
1.2評價主體存在單一性
在當前體能訓練課程中,比較注重任課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訓練情況的開展進行評估,缺少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無論是教師評價還是同學互評,都屬于外在性的“他評”,“他評”在真正地引起學生自我認同和自我反思后,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自我調整,改善學習效果,因此,學生自我評價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時,學生作為評價主體之一,要確保其能夠得到公平公正的評價,從而促進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受到遺傳因素、家庭環境等影響,不同學生體能素質、接受能力均等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于同一動作,有的學生在短時間內就能理解和掌握,有的學生則需要長時間練習。由于缺乏對學情的重視和分析,長此以往,部分學生在體能訓練過程中容易存在消極情緒,缺乏主觀能動性,
1.3評價方式過度注重評價結果
傳統體能訓練課程評價主要以成績或打分的方式進行,這種評價方式往往只關注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體能訓練的結果,而忽略了運用所學來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的變化。例如,長跑訓練可以有效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而與一般的在既定區域內按既定路線跑步不同,警察的快速跑可能需要隱蔽性追蹤、需要在人群中穿行、需要預防犯罪分子攻擊,因此追求過于簡單的長跑成績并不是體能訓練的唯一重點,還應該包含如何運用長跑來解決現實問題的各種能力。同時,評價方式按照不同分類標準有多種,每種評價方式都有自身的應用特點,例如,按照評價在教學活動中作用的不同,可以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一般在教學實施前期進行,重在對學生已知經驗和能力做出合理評價,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一般以單元為節點,并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矯正,測試次數比較頻繁。總結性評價,一般在學期中和學期末進行,概括水平較高。因此,在評價過程中,綜合運用評價方式。
2.公安院校體能訓練課程多元評價體系構建的理論基礎
2.1基于多元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公安院校體能訓練課程多元評價體系構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包括科學性原則、完整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簡潔性原則和靈活性原則等。其中,科學性原則是最基本的原則,要求在進行決策活動中需依托一定的科學理論指導,遵循一定的科學流程。因此,構建體能訓練課程多元評價體系,需要依托先進的評價理論和原則,遵循體能訓練規律,處理好運動強度和恢復之間的關系,注意訓練時間、間歇、強度等指標,同時,對每項數據客觀、公平對待,切忌主觀臆斷。
完整性要求盡量將可能存在的全部相關的指標納入到評價體系中,保證體系的準確性。體能訓練指標包含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基礎運動素質、警務實戰專項身體素質等一級指標,身體形態又包括肢體長度、圍度、充實度等二級指標,如此多方面的、系統的、負責的評價體系需要相關設計者充分考慮每個指標的關系,利用權重系數確定重要程度。
可操作性要求在進行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要考慮評價指標的測量需要什么工具、什么方法、什么環境,保障數據來源清晰可靠,且這些目標值對于學生既具有挑戰性又可以實現,以達到激烈學生的目的。最后,對記錄數據進行統計、計算、分析,然后按照一定的模型進行計算。
簡潔性要求評價體系能夠直接反映體能相關因素,在科學方法論中,主張用最少的獨立假設和公理、用簡單明晰的初始概念和最直接的關系。在評價過程中,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操作不拖泥帶水,省時省力。
靈活性相比原則而言,原則一旦確立,具有一定的規定性和指導性,不可輕易更改,然而,在每一個評價內容編制、每一個評價指標確定,很多都是根據已有理論和經驗,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意外情況,這就要求評價體系等根據當時實際操作的現狀及時調整,或修正權重系數、梳理評價流程,從而使得評價過程既有理論基礎,又有現實實踐導向。
2.2基于公安工作特點
公安工作 特點具有復雜性、艱苦性和危險性。公安工作是以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為主要任務的一項工作。公安工作所面臨的形勢和工作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公安工作具有復雜性。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國際局勢的變化,公安工作所面臨的形勢日趨復雜。對外,在各種敵對勢力下,境內外敵對分子活動頻繁,對內,治安問題壓力不斷增大,誘發、滋生犯罪的消極因素大量存在,刑事犯罪危害加劇,需要公安機關人民警察 隨時應付各種困難和復雜局面。
艱苦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對敵斗爭的復雜性,常常需要警察連續作戰,飲食不規律,甚至幾天幾夜不睡,這種普遍的、長期的疲勞現象容易損害警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不良的環境也常常給警察執行公務帶來異常的艱苦。例如,不良的自然環境,冬天在零下三十幾度嚴寒中趴冰臥雪,夏天在高溫四十多度中執勤 ;不良的社會環境,亦給警察帶來心理上的壓迫,在執行公務時遇到指責、謾罵、甚至遭到攻擊和報復,非法干預、阻撓人民警察依法執行公務。
危險性主要體現在工作中往往處于對抗性矛盾的第一線,經常同犯罪分子進行面對面的斗爭。例如,采取強制的、暴力的手段制服正在實施暴力犯罪的犯罪分子;對付犯罪分子的暴力反抗、拒捕、報復、襲擊等;在處理治安案件或事件中受到不法分子的毆打傷害等。在同惡性災害事故斗爭中,也面臨著巨大的危險。
3.公安院校體能訓練課程多元評價體系構建
3.1評價主體多元化:全面性和差異性統一
評價主體的全面性指教師和學生雙方。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4]指出,教師考核評價要“以師德為先、教學為要、科研為基”。首先,對公安院校來說,忠誠教育是培育共和國忠誠衛士的重要途徑,而教師是實施忠誠教育的主體。由此,要把對“師德”評價放在教師評價的首位,將其貫穿于日常體能訓練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其次,“以教學為要”指要對教師的體能訓練授課質量進行評價,例如,教學目標是否符合大綱要求,是否具體實際,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語言表達是否簡潔流暢;教學方法選擇是否合理,能否帶動教學氣氛,是否突出重、難點,能否激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授課內容是否正確無誤,所舉實例是否恰當,是否體現與時俱進性;等等。最后,“以科研為基”指要引導教師主動服務國家需求和人才發展,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研究能力。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5]指出,“要改革學生評價”“樹立科學成才觀念”,改變長期以來簡單化、單一化的“唯分數”等量化評價標準,因此,對于學生評價的全面性指既關注體能訓練結果,更關注體能訓練的過程體驗。
評價主體的差異性指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全面性,還要注重差異性。 受到遺傳因素、家庭環境等影響,不同學生性格特點、體能素質、接受能力均等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例如,有的學生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有的學生身體耐受力強但靈活性欠缺;有的學生心理素質差,面對突發狀況時容易緊張;等等。教師要全方位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基礎、心理承受能力、學習能力等學情,對于不同學生要制定符合其特點的評價策略與方法,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分層的方法,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主體活力。
3.2評價方法多元化:過程性和結果性統一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5]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以此提高評價的專業性和科學性。結果性評價關注一個時間單元結束時開展的評價,例如,一個學期結束,這種評價關注最終結果,便于與最初的教學目標進行對比,進而分析這種結果背后的原因,做出有價值的判斷,但也帶來了“唯分數”論的傾向。
過程性評價不局限于階段性結果的評價,其強調課程學習過程,注重指導學生未來發展,力求從多側面、多維度來解讀和評價學生,擴寬評價的覆蓋域[6]。在過程性評價中,更重視情感、態度、狀態、動力、體驗等非認知能力評價;重視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實踐能力等高級能力評價;注意分析學習基礎、環境背景等影響因素的復雜性;重視評價形式的多樣性。
過程性和結果性統一要求增大過程性評價的比例,聚焦知識結構、實操能力、品德修養,注重學生的發展,關注情感體驗,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體能素養,發展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過程性評價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同時,也不能忽視結果性評價,以嚴格、嚴謹的評價設計和實施過程,來觀察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業成就,
3.3評價內容多元化:標準性和實踐性統一
評價內容標準性要求在體能訓練課程評價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標準,例如,依據體能訓練教材,包括基礎理論部分,了解發展身體素質的方法,了解運動負荷與疲勞、運動損傷與急救等;身體素質部分,發展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性等;運動能力部分,攀登、投擲、跨越障礙等。依據新警錄用體能測試標準,包括10米×4往返跑 、長跑和縱跳摸高三項。
評價內容實踐性要求在校所學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相吻合,例如,要求體能訓練課程評價內容包含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基礎運動素質、警務專項素質[7],身體形態包括肢體長度、圍度、充實度等特征,健壯的身體形態可以對犯罪分子起到震懾作用,增加人民群眾安全感,同時,身體形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與警察工作性質的適配性;身體機能對運動能力有重要影響;基礎運動素質與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并不完全相同,如在抓捕犯人時需要強大的握力來控制犯罪分子,快速趕到現場的能力,長時間高強度從事勤務活動的耐久能力等; " "警務實戰專項身體素質 是職業化和實戰化的需要,如直拳擊打沙袋 、障礙跑、背假人等。因此,要求教師強化擔當,與時俱進,一方面是知識積累和技能的訓練,另一方面是思維能力的不斷提升與發展,深入掌握體能訓練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體系、發展趨勢,注重自身發展、終身學習。
4.結語
綜上,警察肩負著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定、保衛國家長治久安的神圣使命,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不僅可以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塑造正氣凜然的形象,強化身體素質,鍛造鐵一般的公安隊伍 ,而且能在執法過程中最大程度的保障自身安全。課程評價是公安院校體能訓練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在構建體能訓練課程多元評價體系過程中,以當前評價指標、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等方面問題為導向,基于多元評價體系構建的科學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簡潔性和靈活性原則,基于公安專業工作復雜性、艱苦性和危險性特點,主要從多元化的評價主體、評價方法、評價內容三個方面構建體能訓練課程多元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公安部.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訓練條令[EB/OL].(2014-11-29)[2024-05-14]. 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2/25/content_5712903.htm.
[2]人民網.公安部:2023年253名民警和164名輔警因公犧牲[EB/OL].(2024-01-09)[2024-05-14].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4/0109/c1008-40155389.html.
[3]王凱兵.基于問題意識的公安院校警察體能訓練改革創新路徑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9):58-61.
[4]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EB/OL].(2016-08-29)[2024-05-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1609/t20160920_281586.html.
[5]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2020-10-13)[2024-05-14].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6]封順.以課程過程性評價提升公安院校人才培養質量[J].公安教育,2024(03):63-67.
[7]鄒科.學警體能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23.